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育儿

初为人母 这些育儿知识得知道

当孩子从婴儿渐渐长成一个活泼的宝宝,也预示着生养子女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许多旧的规则已经不再适用了。许多幼儿变得越来越爱动和好奇,想要跨过纪律和安全的界限,这有时会变得难以处理。下面是一些宝宝的护理技巧,能够帮助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们。

目录 吼式育儿很坑爹虐己又害娃 初为人母这些育儿知识得知道 关于育儿知识问答Q&A 家长应警惕错误育儿常识 你能从什么地方获得育儿经验

1吼式育儿很坑爹虐己又害娃

  造成家长叫喊或尖叫的原因主要有:

  1.孩子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

  2.孩子不遵守规矩

  3.还不遵守你的口头指示

  如何避免吼式教育?

  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孩子犯错的办法,放弃你的“评判”的语言吧。

  1.轻声交谈

  用一种柔软而坚定的声音会让你的孩子感觉更好。举例来说,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不要强迫他做功课。你可以靠近你的孩子,轻轻地在他提醒他该做家庭作业了。比如:“宝贝,我想是时候开始做你的功课、关掉电视了”。这种温柔的耳语工作比你平时大呼小叫更有效。当你的声音是温柔的,你想传达的信息将有力和清晰地达到孩子的耳朵里。

  2.因年龄法制宜

  针对他/她的年龄使用不同的方法。比方说,大宝无意间打破了二宝最喜欢的玩具飞机。二宝大喊大叫,责怪他的这种行为,你可以从容地问他:“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你是一个2岁大的男孩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你下一次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事情。”这可以将阻止事态进一步变得严重。

  3.经常休息

  不管你是饿了,压力太大了或者是有任何不适,都可能给你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如果你觉得压力太大了,试试一个温暖的淋浴。如果你觉得饿了,可以吃一些零食,比如富含蛋白质的坚果。总之,每天只要几分钟的放松,你的内心感觉就会不一样。

  4.宠爱自己

  让我们假设一个情况下,你碰巧发现你女儿的艺术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标志遍布客厅的墙上。你变的得歇斯底里,那么如何使自己平静下来呢?去水疗中心做SPA或者面部护理,与朋友一起理智的购物,约会你的丈夫一起看电影等。这些生活乐趣,都有助于平复你的心情,帮你感觉更好。

2初为人母这些育儿知识得知道

  1.接受和爱你孩子的性格

  家长可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你的孩子往一定的方向发展,但是他很可能会发展和主张自己的人格特质,似乎这是出人意料,甚至是让家长感到厌烦的,不要这样做,让孩子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会帮助你的孩子感到自信,家长还应想方设法寻找、培养他们与生俱来性格的优势。不要指望他会跟你一样,也不要惩罚他的人格特质是不变的。

  2.放弃奶嘴

  作为一个蹒跚学步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牙齿了,让他放弃他的奶嘴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些孩子很容易放弃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但是却无论如何也不想放下自己的奶嘴。确定您的孩子是否更能逐步撤离成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给他们讲述放弃奶嘴是成为一个大孩子的标志的故事。

  3.不要斥责孩子

  当你的孩子逐渐成长,有时好像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出负面的命令,如“别摸了”等等。持续发出这些负面的指令常常导致幼儿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斥着负面看法和负面预期。相反,家长应该为你的孩子提供安全、保障和有爱的环境。把易碎物品、危险物品等一切不能让孩子接触到的东西提前放置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4.不要忽略孩子疾病的症状

  这很难说,当你的孩子患了重病的时候。幼儿会经常抱怨,甚至大发脾气。如果您是第一次做父母,可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打电话给医生或去急诊室,等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有超过103度的温度,要立刻打电话给你的医生,如果他发烧伴有头痛、颈部僵硬或发烧后非处方治疗5天后依然不退减,打电话给你的医生。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她下腹痛,这可能预示着是阑尾炎。最后,注意孩子有无脱水的迹象,皮肤、口腔和嘴唇干燥,过度腹泻或呕吐等等。

  关注你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而新的父母并不总是有答案。将关于孩子护理的书籍带在身边,以便我们可以解决问题。

3关于育儿知识问答Q&A

  Q:宝宝曾罹患尿布疹,最近又有复发症状,每隔2~3小时就帮宝宝换尿布,但没改善,是不是要用水清洗屁屁?如何改善呢?

  A:宝宝反复得到尿布疹,除肠胃排便情形;再来就是皮肤问题;最后是尿布合适与否。排便次数过多,必需不断用湿巾擦拭屁屁,过度擦拭自然会造成红屁股(尿布疹)。此时除了求医找出排便次数多是否为腹泻外,再者就是用清水洗屁屁了。宝宝皮肤较敏感,每当有个风吹草动便有发红、发肿的现象,这时只能勤换尿布,避免排泄物长期接触。若以上方法都无效时,建议找出透气、塑料成分越少的尿布,或是求医开尿布疹药膏。

  Q:宝宝5个月大后,开始喂他吃副食品,但宝宝对副食品的接受度不高,米糊麦精都不吃,只好努力喂母乳,宝宝会不会营养不足?

  A:基本上,喂母乳的宝宝几乎不会在6个月大前出现营养不足的现象。在此称赞这位妈妈喂母乳是个正确的选择。国际母乳协会建议在6个月大前不须添加任何米糊或麦精等副食品。所以宝宝若对副食品的接受度不高并不需担忧,反倒要持续哺喂母乳。附带一提,为了让宝宝在6个月大以后较能接受副食品。有些医师会建议给予稀释的新鲜果汁(如新鲜柳橙、木瓜、梨子或苹果用汤匙压榨加水),让宝宝的肠胃道提早接受少许的外来添加物。

  Q:宝宝最近很频尿,一天要解个10多次,但量又都不多,请问宝宝会不会生病了?

  A:频尿常是尿道感染的前兆,可能的话,带小孩去医院检验尿液即可知分晓。若非尿道感染,要考虑是否天气较冷,排泄少,或是奶量、水量喝较多;有时服用部分的感冒药或是吃了较寒性的水果或蔬菜(西瓜、大白菜等)都会造成尿液排出较多。尿道出口附近皮肤的情形也会影响及刺激宝宝尿液频繁及刺激尿液排出。如局部的尿布疹、尿道口炎、包皮炎等。建议就医诊治。

  Q:宝宝已经一岁了,但是都还没长牙,请问是不是发育有问题呢?该怎么解决?

  A:临床上对长牙缓慢的小孩,常见问题如下:

  1、吃不好、体重轻、成长缓慢的小孩,长牙自然较慢。这时要补充营养及钙质。奶类制品是不可或缺的钙质来源。这时若仅吃稀饭等副食品而不喝奶,或是仅喝母乳而拒吃副食品都会面临钙质短缺、长牙不易。

  2、故须控制疾病加强营养。

  Q:从5个月后开始喂宝宝吃果汁等副食品,发现宝宝从此后不爱喝水,宝宝不喝水只喝牛奶果汁可以吗?要怎么改善呢?

  A:基本上,牛奶是用水来冲泡,而果汁的组成也以水为主,如果只喝牛奶、果汁不会有水分不足的问题。宝宝若是5个月大之前还会喝水,但5个月大喝了果汁后就比较不爱喝水。如果果汁的量和之前喝水量一样,那就不用太担心,因为果汁的量已取代先前水分的量。但要注意,如果自从换喝果汁后,食欲越来越差,甚至连牛奶都不喝,则可能有水果类不适应的情形,须先停掉果汁或求助医师。水果的选择不要柑橘类及西瓜类。

  Q:前天带宝宝去打疫苗,隔天宝宝开始发烧,而且不吃东西、活动力也下降,请问宝宝怎么了?应该怎么处理呢?

  A:发烧、不吃东西、活动力下降是施打疫苗后常见副作用表现。短时间内(施打后48小时内)出现上述现象,发烧的程度低于摄氏39度以上,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3天以上。这些都是较典型的疫苗施打副作用。首先要安抚宝宝不舒服的情绪,并注意不舒服的发烧反应出现时给予退烧药物,出现相关感冒症状或是胃口很差时,需让医师检查是否过度激烈导致脱水及持续高烧不退需要住院。若无,仅需让宝宝多休息、少量多餐,通常3~5天就会好转。

  Q:最近刚替宝宝换奶粉,宝宝本来每天都会便便,换奶后却变成2-3天才便便一次,是不是对奶粉不适应呢?应该怎么处理呢?

  A:若原先是喝母乳换成婴儿配方奶,则可能由原先消化吸收顺畅的情形转而变成消化慢,吸收差、过敏不适应状态,此情形当然建议最好再换回母乳或改用其他牌子奶粉。用什么牌子的奶粉,端看宝宝的体质而定。过敏体质则建议使用水解蛋白奶。若不是由母乳换成配方奶,而是婴儿配方奶换成成长奶,则有可能是因成长奶粉添加了钙质等成份,造成宝宝不适应,遇此情形,换回原来的配方奶即可。

  Q:听说常吃红萝卜、南瓜的宝宝皮肤比较黄?请问这是真的吗?应该如何为宝宝选择食物呢?

  A:胡萝卜素吃多了会导致此种物质沉积于皮下组织,让皮肤看起来比较黄,大都出现在脸上、手上及指甲甲床。诸如红萝卜、木瓜、南瓜这些肉质黄色的蔬果,大多都富含胡萝卜素。如果天天吃,且食物的组成又占大部分,确实会造成皮肤色素沉淀。但毋须担心,若停止食用此食物,过一段时间会自行恢复成原肤色。为宝宝选择食物的先决条件为五榖根茎类、蔬果类、蛋奶类、豆类及肉类等五大类食物都均衡摄取,上述胡萝卜素沉积过多的情形就可免除。

  Q:每次宝宝生病,吃药时都会上演一场大战,连糖浆都不肯喝,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宝宝乖乖吃药呢?

  A:建议爸妈先尝一口药,虽然良药苦口,但若此药真的很苦,您也不忍心让宝宝天天吃吧!下次换个味道稍微好的,但若为必备药,可以找出宝宝特别不喜欢的那一种,单独想办法喂他。再来可以使用喂药器,平时喂药器也可用来喂一些好喝的果汁,宝宝才不会排斥喂药器。另外,将药与喝的牛奶混在一起,趁着宝宝肚子饿,将第一口奶和着药一起倒入奶嘴中,让宝宝先把药吃了,再马上送上美味的牛奶,就可大功告成了。

4家长应警惕错误育儿常识

  误解一、母乳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因此哺乳期越长越好。

  母乳喂养确实是对孩子尤其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哺乳期过长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日渐长大,对营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原本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其它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的营养需要。同时母乳的分泌量以及营养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减低。加外,哺乳期过长而不添加其它辅助食物,易导致小儿“唯奶是食、非奶不吃”,结果造成营养不良。一般来说,哺乳期最短不能少于六个月,而以十至十二个月为合适,最长不应超过一岁半。

  误解二、小儿体温高于或低于37℃则表示小儿生病了。

  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建立或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体温较成人变化大。通常小儿在清晨的体温会低一些,傍晚的体温会高一些。另外,在哺乳、喂食后,哭闹、玩耍或被拥抱时间过长时,体温都会有所升高,有时甚至高达38.3℃,这些都可以是正常的。测体温时,肛门36至37.7℃,口含35.5至37.2℃仍然属于正常的范围。由此可见,不能一概认为体温高于或低于37℃就是生病了。当然,如果是体温持续上升,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出现,则应就诊。

  误解三、小儿肥胖意味着强壮,因此小儿吃得越多越好。

  其实,肥胖和强壮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强壮是指在合理营养情况下小儿长得精神饱满、红润结实,而肥胖则是营养过剩的一种表现。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对小儿的健康是一种潜伏的危机。一醒即吃,吃饱即睡,卧床多于活动,动辄进补,小儿稍不愉快则巧克力、宝宝康、赖氨酸、人参蜂王浆等等侍候,导致小儿自身生理节律和免疫功能得不到合理调节,虚而胖之,抵抗力减弱,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小儿从小就开始发胖,成年后患糖尿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机会比健壮小儿大得多。因此合理的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合理的营养是小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误解四、小孩活动过多就是患了“多动症”。

  现代某些家庭对小孩的重视甚至溺爱,往往使小孩较活泼天真。但是有些父母见到小孩活泼好动说认为患了“小儿多动症”,这是错误的。应该提出的是,“多动症”也叫“注意力不集中症”,这是需要通过小儿科医生或小儿精神科医生检查才能确诊的,而不能简单认为活动过多就是“多动症”。“多动症”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引导教育、药物治疗等,而一般的小孩活动过多,则不需要药物治疗,而重在引导说服。

  误解五、儿童夜间磨牙说明肚子里有寄生虫。

  许多人认为小孩夜间磨牙是因为肠道内有寄生虫,因此吃药驱虫,其结果却往往是徙劳无益,有时甚至导致药物反应和营养不良。事实上,夜间磨牙是由于儿童处在乳恒牙更替阶须,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上下牙齿咬合关系不顺所致。有时也由于情绪不稳或精神受刺激所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尝尝与寄生虫病无关。

5你能从什么地方获得育儿经验

  1、上各种免费培训班

  许多在怀孕期间的准爸爸准妈妈都曾经接过不少这样的通知,在某某规定时间可以到某地听免费育儿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了怀孕分娩的注意事项,还会教新手爸妈们如何照料初生宝宝。

  不过,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许多准爸爸准妈妈总是轻易将这些机会放过。其实,这类课程往往是由医院或是婴幼儿产品品牌开设的免费课,会邀请资深医生或育儿专家担任主讲嘉宾,内容实用,而且许多课程还会安排听众现场练习,建议新手爸妈们有时间最好尽量参加,可以从中获取不少实实在在的育儿知识。

  2、向老人、保姆取经

  如今,有些年轻爸妈总是认为老人家的育儿方式可能有些过时,因此在育儿问题上总是以自己的意见为主,与老一辈产生诸多分歧。虽说老一辈的许多育儿观念确实有些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但是许多基本的育儿常识,比如宝宝为什么哭,安排宝宝的日常饮食,如何给宝宝洗澡之类的实践类日常事务却是不受时代限制,并且需要实践经验的,因此作为年轻的爸妈,还是应当经常向老人或是有经验的保姆请教比较好,并不断结合最新的育儿观念,打造适合自己的育儿计划。

  3、与有育儿经验的人交流

  经常和别人交流育儿心得也是新手爸妈快速上路的最佳方式之一。这样的交流会不需要很正式,每天都可以进行。比如傍晚在小区散步时遇到宝宝差不多大小的家长,不妨主动打个招呼,交流一下育儿心得,自己有些什么疑惑,也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说不定其他家长曾经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也有独到的解决办法呢。这种交流会不仅有利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为宝宝提前找一些同龄朋友,让他们从小一起玩到大,对于现代独生子女来说,也提供了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