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婴幼儿按摩应注意的事项

对小宝宝进行按摩治疗,医生应该做必要的事前准备工作,并了解有关注意的事项。而父母在家里为小宝宝按摩,更要注意每个环节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以爱心来倾注全部精力的细腻的操作过程,需要医生精准的操作手法和完美的精神境界来实施的一种治疗方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按摩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目录 小儿推拿按摩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婴幼儿按摩应注意的事项 如何按摩治疗小儿囟门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及操作 儿童中医按摩的方法

1小儿推拿按摩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1、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

  2、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效: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3、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效: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2婴幼儿按摩应注意的事项

  1、按摩的准备工作

  (1)在给小宝宝按摩前,主理按摩的医生应将两手的指甲剪短,以免损伤患儿细嫩的皮肤。

  (2)主理按摩的医生在准备按摩时,应将双手洗净并保持温暖,以免污染或刺激了患儿的皮肤。

  (3)要配备滑石粉、葱汁、姜汤等。对婴幼儿皮肤娇嫩者或视病情状况、手法需要应用介质,可酌情选用所配备的滑石粉、葱汁、姜汤等。

  2、按摩的注意事项

  (1)主理按摩的医生给小宝宝按摩时态度要慈祥和蔼可亲。在治疗时要跟小宝宝用言行交流感情,避免小宝宝的哭闹影响了治疗效果。

  (2)对小宝宝选穴要准,手法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深透有效。切忌手法过重,一般情况下不可有强刺激的动作。

  (3)对每个小宝宝的按摩操作要保证在15—20分钟内完成,没有特殊情况不可延时过长。

  (4)小宝宝接受治疗应在进食的10~40分钟以后方可进行。按摩完30分钟后才可以吃饭。

  (5)在给小宝宝治疗期间,为避免小宝宝哭闹,可以给他少量的饼干或面包等软食、饮水等。不能吃糖、豆等硬质食品,以免哭闹或变换体位时堵塞气道,发生危险。

  (6)接摩室的环境要温暖、避风,但空气要保持良好。对有汗的小宝宝,要擦干汗液后方可进行按摩治疗。

  (7)给小宝宝按摩时,要注意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及全身状况。有异常情况的,应该查清症状后再决定是否可以实施按摩治疗。

  (8)如果小宝宝的皮肤有破损、病变时,应审慎实施按摩治疗,必要时应停止按摩,待皮肤破损处痊愈后再行按摩治疗。

3如何按摩治疗小儿囟门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位其侧,以小鱼际揉法从中脘穴开始缓慢向下操作至气海、关元穴,往返3~5分钟。

  (2)家长双掌相叠轻轻按压患者腹部,并施振颤法1分钟,然后双掌突然抬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复操作2~5次。

  (3)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指腹按揉背、腰部肌肉,重点按揉脾俞、胃俞、肾俞穴,反复操作1~3分钟。

  (4)以指按揉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脾胃虚弱型:症见囟门下陷,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补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③顺、逆时针摩腔腹各50次。

  ④捏脊5~10次。

  (2)气阴不足型:症见囱门下陷,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口干口渴,口唇干燥,双目凹陷,皮肤干枯,脸部消瘦,舌质红,苔少而干。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

  ②推三关100次。

  ③揉外劳宫100次。

  ④掐揉四横纹50次。

  生活调理

  (1)对囟陷患儿要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给患儿多吃新鲜的蔬菜汤、水果、稀米粥等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2)对于引起囟陷的原因如腹泻、呕吐等病证,要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

  (3)对于脱水不太严重而又没有静脉输液条件时,可以用口服补液。方法是给小儿口服淡盐水,每次量150~200毫升,4~6小时内喝完。如果病情严重,口服补液不见好转,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4)对于营养不良患儿,除睡前按摩外,要经常进行四肢按摩或捏脊。天气暖和时,可让患儿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点新鲜空气,以改善患儿的情绪和食欲,增加血液循环及全身的新陈代谢。

  (5)由于患儿抵抗力低下,所以患儿不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人接触,以防止继发感染。

4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及操作

  小儿推拿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p#副标题#e#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p#副标题#e#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5儿童中医按摩的方法

  1、预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将双掌对合,来回快速搓摩,使之发热,然后迅速推擦小儿面颊20~30次,注意用力应轻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适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钟,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1分钟,揉外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窍,固表通阳,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施毕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嘱小儿仰卧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脐上4寸)3分钟,摩腹3分钟;然后改为坐位,施搓摩胁肋2分钟;最后取俯卧位,在小儿背腰部捏脊3~5遍,重点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髌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1分钟。本法能健脾益胃,增进食欲,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一般在空腹时施术操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穴位的按摩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且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任何的副作用,上面就是对儿童中医按摩的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就能更好的对身体进行调理了,另外秋季天气转凉一定要注意孩子身体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