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外伤如何正确处理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那么小儿外伤如何正确处理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外伤活血化瘀的方法 小儿外伤如何正确处理 外伤消肿的方法 外伤不处理或引起血管瘤 外伤应该使用什么药物

1外伤活血化瘀的方法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人体气血之间关系密切,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合理气药,以增强行血散瘀的作用。此外,由于形成瘀血症的原因颇多,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并用适宜的配伍。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本类药多偏辛苦温,具有通行血脉,散结化瘀,行气止痛,通经等功效,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所致的胸胁胀痛,腹中包块、产后血瘀腹痛、经闭、痛经、痈疖肿痛、以及创伤等症。

2小儿外伤如何正确处理

  1、割伤。对于小而浅的伤口首先进行止血,将小儿患侧手部举高,并捏住手指根部两侧,使出血止住。绝大部分的创口较清洁,可用碘酒、酒精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如伤口无感染征象,过两天可用酒精棉球再消毒伤口一次。但如果被脏或生锈的锐器割伤,或伤口大而深,有可能被破伤风杆菌感染,此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2、扭伤。它多发生在手腕、踝关节等部位,表现为扭伤部位的肿胀与疼痛,皮肤青紫,局部压痛很明显,受伤的关节不能转动。发生扭伤后应限制小儿活动受伤的关节,特别是踝关节扭伤后,应将小腿垫高。早期处理宜冷敷,以后用热敷。—般在l~2天后可在患处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此外,发生扭伤后要注意关节韧带有无裂伤。如果发现孩子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迹象,比如疼痛难忍、患侧肢体不能动弹时应去医院及时诊治。

  3、小儿外伤后,可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加以处理。若血出得很慢,量不多,可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纱布盖在创口上,再用绷带扎紧,并将出血部位抬高,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当血出得很快,出血量又很多,临时性急救方法就是马上施行压指法,即迅速用手指将受伤的血管向邻近的骨头上压迫,压迫点一般在离心脏近的一端。四肢部位的大出血,也可用橡皮管、橡皮带充当止血带,但应注意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止血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外伤消肿的方法

  用冰敷那是刚刚被撞时应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即时收缩毛细血管,防止皮下出血引起的红肿发青.如果已经青了有一两个小时以上,再这样做意义也不大了,这个时候可以煮鸡蛋在淤青处滚动,也可以在24小时之后(如果不着急最好是48小时后)热敷,并用活血化淤的药酒揉搓.切记不可以在24小时内热敷揉搓,这样只会更肿更青,因为会加剧毛细血管出血. 希望对你有帮助,还可以用以下办法;

  消肿方法

  (1)】 皮肤碰撞后, 局部肿胀、淤血, 抹点牙膏能减轻症状.

  【消肿方法(2)】 手指肿痛, 将适量酱油和蜂蜜调匀加温, 把手指浸入, 可消肿止痛。

  【消肿方法(3)】 取石灰水少许, 以棉花蘸湿擦患处, 片刻可止痒消肿.

  【消肿方法(4)】 跌打青紫淤肿者, 用热醋涂患处, 每日3次, 可治愈.

  【消肿方法(5)】 黑豆500克, 凉水5升, 煮开后, 加入白酒5升, 再用文火煎煮成3升, 乘温日服1次, 3次服完, 可治浮肿

4外伤不处理或引起血管瘤

  1.增生期

  出生后血管瘤不断增生扩展,迅速向周围皮肤及深层组织侵犯,血管瘤的增生期一般时间为6~10个月。

  2.稳定期

  血管瘤增长速度逐渐缓慢,随着幼儿生长,血管瘤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仍比小儿生长快,血管瘤增生和退化交替进行,一般时间为3~6个月。

  3.退化期

  一般1岁以后血管瘤增长速度缓慢下来,部分毛细血管瘤开始退化,血管瘤内纤维脂肪组织增多,少数患儿在5岁时可以完全退化。在退化过程中,毛细血管瘤颜色从紫红色或深红色转变为淡紫红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浅退变为灰色,外形由饱满隆起转变为扁平至皱缩,皮肤组织纤维化。血管瘤消退后病变处皮肤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

5外伤应该使用什么药物

  1、酒精不能涂黏膜

  一般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浓度过高或过低的酒精都不适用于皮肤消毒。酒精的刺激性强,不能用于大面积的伤口,也不能用于黏膜部位。对于较深的伤口来说,用酒精也不合适,因为难以到达伤口深处,存在破伤风感染的风险。如果伤口污染不严重,可以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酒精以伤口为中心向皮肤四周擦洗;如果伤口污染严重,可以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2、碘酒消毒有些疼

  碘酒也叫碘酊,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酒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常用于擦伤、挫伤、割伤等一般外伤的消毒。但要注意,碘酒的刺激性较大,可能引发伤口产生强烈的烧灼疼痛感。此外,碘酒也不能与红药水同时使用,两者会发生反应生成碘化汞,容易汞中毒。

  3、碘伏可以涂黏膜

  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浅棕色,也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碘伏的功效与碘酒类似,可用于一般外伤的消毒。与碘酒、酒精相比,碘伏的刺激性小,可直接用于皮肤、口腔黏膜处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