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和大家谈谈关于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是如今社会需要受保护的人群,我们也要特别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为种种因素,人们的心理也逐渐变得成熟,相比之下,老年人和小孩的心理相对要脆弱些,医院里有很多患病的老人心理悲观,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下面就来谈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录
1教你如何护理老人心理问题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自卑情绪
有强烈自卑心理的老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严重残疾,基本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总觉得无地自容。另一类是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人,家庭条件不如人,子女不如人等,比人低三分,自我封闭。
2、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抑郁情绪
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大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当高,并且因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头脑清醒,自杀念头多能够成功付诸实施。因此消除老年朋友的抑郁情绪,是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之一。
3、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恐惧和忧虑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如果这些情绪未经调整长期存在,则很有可能发展成老年焦虑症、老年疑病症等心理障碍。需要引起老年朋友和家属的注意。
4、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孤独和寂寞
子女成年后要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老年人却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温馨提示:以上是小编向大家介绍的怎么有效护理老人心理,相信通过介绍,大家都知道一些方法了吧!在生活中,想要保证老人的健康,就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
2治疗老人心理变异的方法
老年人心理变异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另外,出现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老年人的心理变异是可以克服的,这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会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不合时代潮流,这是不容逃避的客观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情绪。同时,老年人还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 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 后 行,切莫心急烦躁跟自己过意不去。
其次寻找精神寄托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有空虚 无 聊、 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 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某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老年人应该正视心理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某些苗头,要及时地进行自我 克制 和自我纠正。总之,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心态,克服心理变异,将有益于健康长寿。
3谈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老年人心理状态,因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 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病人由于疾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容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沮丧,甚至产生绝望厌世的心理,从而患上老年抑郁症。离退休的病人面对原有的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以及躯体疾病的痛苦,心理准备不足,感到孤独、烦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及疾病恐惧感,有时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称之 "离退休综合征",所有 些负性情绪势必降低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50%~80%的老年就医不适与情感调节障碍有关,国内亦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伴有情绪障碍。
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要特别重视老年人的情绪波动,综合采取观察法、访谈法、认知功能评价及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不同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及心理失衡的原因,采用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方式,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家属、单位为桥梁,帮助患者获得可能的社会支持,鼓励其多与家属联系相处,参与社会活动,使病人获得更多的倾诉、求助渠道,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听取家属的见解、希望和要求,与病人及家属尽可能多地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使病人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更好地自我调节,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应重视家属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要热心、耐心的引导和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要予以深切的理解,用真诚的善心去感化他们,要与病人促膝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振作精神,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并用同样疾患的病人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真实事例开导、启发病人,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上面就是关于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尤其是患病老人,相比正常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相对来说显得更加脆弱,这时我们要格外注意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家人的鼓励,对老人的病情也有很大的帮助!
4老年人心理有什么特点
1、情绪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
有的老人显得啰嗦,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5老人健康养生的四个心理秘诀
1、淡泊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
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不战而退。
2、善良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
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3、宽容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质量。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4、乐观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帮你解决矛盾,逾越困难。
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伤、烦恼、痛苦之中,让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其实老年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够让自己可以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