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老年高血压快速康复的妙招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此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头晕、 头痛、心悸、耳鸣等症状,表面上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际上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治疗不当就会病变成为较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这些常见高血压并发症。
患了高血压,没有感觉并不代表没有损害。高血压病初期,一些身体的症状不易被发现,如全身细小动脉痉挛,随着病情的发展,细小动脉渐渐发生硬化。中等及大动脉出现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这种变化,多发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所以说高血压没有症状,不代表没危害,它会慢慢破坏患者的心、脑、肾器官,堪称健康“隐形杀手”。
临床数据显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当中,约有50%是无症状的,或出现偶尔头晕、头痛等不典型症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不知晓、不重视,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照顾家庭,常会拖到病情出了恶化时才就医。但这时往往已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甚至中风、心梗,导致残疾、死亡等一些后果。
如果长期不治疗,高血压的危害会最大化,持续血压高会损害心、脑、肾和主动脉等,最终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甚至生命。
2高血压病因
1、遗传因素。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3老年高血压快速康复的妙招
一、一般治疗:
1、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应避竞支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
2、减少钠盐摄入(<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摄入。
3、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
4、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二、降压药物治疗:
1.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药物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1.硝普钠。2.长压定。3.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1)可乐宁;(2)甲基多巴。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1)胍乙啶。(2)利血平。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1.噻嗪类: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2.氯噻酮;3.速尿;4.氨苯喋啶。
3. 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 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 mm Hg;老年人收缩压150 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及时将血压降低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4.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 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查看详情>>4高血压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确定有无高血压:测量血压升高应连续数日多次测血压,有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方可谓高血压。
二、鉴别高血压的原因:凡遇到高血压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检查,以排除症状性高血压。
三、 实验室检查: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尚有利于治疗时正确选择药物。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应作为高血压病病人的常规检查。
查看详情>>5高血压的症状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一、缓进型高血压
1、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2、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3、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4、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5、动脉改变。
6、眼底改变。
二、急进型高血压
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