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缺钙对老年人身体危害大 补钙注意事项需牢记

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而,如今的老年人存在缺钙的现象。那么,老年人缺钙要如何补钙呢?补钙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中老年缺钙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教你老年人补钙注意事项。

目录 ​老人如何补钙才是正确的 ​缺钙对老年人身体危害大补钙注意事项需牢记 老人平时饮食补钙注意误区 老人科学补钙三大要点 老年人补钙过量怎么办

1​老人如何补钙才是正确的

  一、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

  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二、补钙更要补胶原蛋白

  专家指出,骨骼健康是指整个骨骼系统的健康,包括骨、软骨、关节、肌腱、韧带等。

  而单纯补钙只能促使成骨,并不能保证整个骨骼系统的柔韧性、灵活性、防震性、抗张力及整体的协调性。因此,对于中老年人,只有全面补充骨骼营养,使骨骼中的营养成分得到均衡配比,才能使整个机体坚强、柔韧而有弹性。

2​缺钙对老年人身体危害大补钙注意事项需牢记

  中老年缺钙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1) 导致骨骼老化和牙齿松动。

  长期骨骼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髓变脆。骨质增生导致身体多处关节疼痛,僵化:骨质疏松,骨骼变脆则使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骨折。长期缺钙,由于牙槽骨地吸收使牙齿松动,甚至导致牙齿过早脱落。缺钙对于正在长个子地青少年,孕妇都有不良影响。

  (2) 缺钙加速中老年人老化。

  中老年人由于饮食补钙不足,导致血钙低下,低血钙就会自动刺激甲状旁腺进行溶解骨骼,以补充血钙地短缺。如果长期地低血钙持续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就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休止,无节制地溶解骨钙。这样一来,不仅使骨钙更加空虚,而且大量地钙不断涌入血液,造成血钙过高,大量地钙就会沉积在人体地软组织中,沉积在肌肉,血管壁,骨骼周围等,最后造成肌肉钙化,血管钙化,肾结石,骨钙增生等等。

  (3) 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异常兴奋。

  缺钙使人失眠,脾气暴躁,易怒,有时肌肉抽搐,腿抽筋,及时补充钙,可使症状减轻。

  (4) 缺钙会导致细胞免疫力下降

  容易出现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这种影响对于中老年尤为明显。

  (5) 其他。

  缺钙导致凝血障碍,出血后不容易凝固。缺钙容易加重过敏反应,长期缺钙导致中老年人便秘,食欲不振。

  老年人补钙注意事项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约为体重的1.5%-2%。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与磷共同组成人体的支架。中老年补钙最为重要,一般认为人老了,胳膊、腿疼是老年衰退的自然生理状态。其实有些症状通过补钙是可以预防的。

  营养因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极大的影响。主要是钙缺乏,原因是:(1)钙长期摄入不足。营养调查资料表示,膳食中的钙量普遍低于标准量,老年人的活动及食量减少,钙更加缺乏。(2)吸收不良。由于户外活动及接受阳光少,维生素D缺乏,25-(OH)2VD3在肾脏中生成减少,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此外,老年人活动量减少,使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骨吸收增多,成为突发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

  为了补钙,在选择食物时,应当了解钙的吸收利用及其影响因素。食物中的钙在胃中消化后,成为溶解性无机盐,进入小肠后才能被吸收。钙的吸收是通过主动吸收方式,即当肌体缺钙或对钙的需要增加时,摄入钙后,钙的吸收率相应增高。体弱或陷于紧张、忧虑等情绪时,以及长期不活动,就会降低钙的吸收利用。实验证明,增加体力活动,调动全身的积极因素,有益于钙的吸收利用,钙的吸收还需要维生素D。所以,只是膳食中有充分的钙是不够的,还要被身体吸收进入血液中才有价值。因为钙的弱点在于它能与其他营养素结合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不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奶酪、豆制品、绿叶菜、海带、紫菜、虾皮、芝麻酱、山楂、鱼松、鱼粮等。如果你们经常注意钙的摄入,就可以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

3老人平时饮食补钙注意误区

  误区一: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中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

  专家指出,许多中老年人把补钙药品当做营养品服用。其实长期服用药物,会使身体逐渐产生依赖性。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预防骨病。这是不正确的。

  中老年人补钙推荐以饮食补钙为基础,适当加服钙制剂。如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或服钙片,少喝茶、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

4老人科学补钙三大要点

  要点1、了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全身疼痛、变矮驼背以及容易骨折。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发展缓慢,所以不太容易引起重视,然而代价却是昂贵的。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早认识、早预防、早获益。

  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里,有些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家族史(父母以前也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性别(女性更多见,尤其是绝经后)、种族、年龄(肯定是年纪越大骨质疏松越严重)等。但很多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比如钙摄入不足、运动量不足和抽烟、饮酒。

  要点2、维持足量适当的运动

  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的改善有多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讲,运动虽然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减少受力部位骨量流失的速度。对年轻人来说,在年轻时期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并可以有效避免年老后的骨量丢失速度。

  其次,研究发现,对于健身和运动后的老人,可以检测出雌/雄激素均有升高,这些激素是维持骨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强度的运动反而会降低激素水平,因此老人比较适合轻中度的运动。

  第三,经常的运动让老人经常到户外接触阳光,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作用特别大。

  要点3、科学使用抗骨松药物而不单是补钙

  骨质疏松是几个因素共同的结果。单纯补钙就是针对“钙补得不够了”这个环节,至于其他几个环节,吃钙片是没有任何干预和治疗作用的。

  “吃了东西肠子不吸收钙了”要依靠维生素D的作用,尤其是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来促进钙的肠道吸收。平时我们吃的鱼肝油里只是普通的维生素D,老年人还需要经常晒太阳、让紫外线照射皮肤,才能让普通的维生素D变成活性维生素D。

  “血液里的钙不能停留在骨头上”、“骨头上的钙在溶解流失”、“体内的钙排出体外增加了”主要是体内有关钙、磷代谢平衡的失调,跟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这几个激素有关系,是个内分泌的问题。市面上常见的药物都是有关的激素类药物。所以,规范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由专业的骨科大夫在评估老人骨密度的基础,进行药物的联合治疗。

5老年人补钙过量怎么办

  检查平日是否擅自服用补钙的保健品;老年人在体检的时候,看骨骼上是否存在组织上异常钙化的现象;另外,尿钙检测也可以检测老年人是否存在补钙过量的现象。一旦发现存在补钙过量的现象,必须立即停止补钙,这样轻微的钙过量就会消失。假如骨骼出现钙化,那么就要多饮水,少食盐,尽量避免含食草酸过多的巧克力和果汁。

  哪种钙最容易被吸收

  目前,人们常见的补钙的种类主要是无机钙和有机钙两大类。无机钙含量高,却不容易被吸收;有机钙含钙量低,吸收却好。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选用。

  老年人补钙提倡膳食补钙

  一般来讲,正常人补钙最好通过调整膳食来实现食补,不提倡服用含钙保健品。要知道,粮食和蔬菜每天提供的钙只占到了人体所需钙量的1/3。所以要多吃含钙的食品,例如豆类食品、鱼、奶、虾、海带、鸡蛋等食物,特别是奶类和豆类,应该经常食用。

  老人身体里面的营养呢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需要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来补充营养,不能盲目的来补充营养以免造成营养过剩。老人在平时的时候还需要多注意身体的锻炼,这样可以增强老人的体质来防止一些疾病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