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月经量少色暗怎么回事

身体常见问题比较多,在对问题解决上,要先对问题进行了解,这样在缓解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月经量少色暗是很多女性都有的,女性在出现这样情况后,不可以随意选择药物治疗,这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那月经量少色暗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目录 气血不足月经量少怎么调补 月经量少有哪些症状 ​​月经量少色暗怎么回事 月经量少怎么食疗 月经量少吃什么好

1气血不足月经量少怎么调补

  1、注意饮食。

  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女性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饮水,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来月经时可以通过喝红糖水调理身体。

  2、消除疲劳。

  如果身体过度劳累,身体器官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月经期间女性要避免激烈和长时间运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3、注意保暖。

  除了不要进食生冷食物外,月经量少的女性最好少接触冷水,特别是在经期时不要洗冷水澡。平时在空调房内久坐的话最好能披一条薄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注意卫生。

  女性日常要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在经期更要注意及时清洁阴部,防止感染。选择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的内裤,并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在月经期间不要同房。

2月经量少有哪些症状

  1、血虚型:经血颜色较淡,无血块,月经来潮时女性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发黄、下腹出现空坠感等症状,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浅淡,脉象细小。

  2、肾虚型:经血颜色淡红,甚至黯红,质稀,月经来潮时伴有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夜尿频多等症状,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黯淡,脉象沉弱或沉迟。

  3、血瘀型:经血颜色紫黑,有血块,常伴有小腹胀痛,当血块排出后腹痛症状会缓解。舌质的颜色发紫偏暗,或有小瘀点,脉象细涩或弦涩。

  4、痰湿型:经血颜色淡红、质粘稠如痰,多发于体形肥胖的女性,常伴有胸闷、恶心欲吐的症状,舌质淡红,舌体边缘见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滑。

3​​月经量少色暗怎么回事

  月经量少色暗怎么回事:

  当出现月经量少颜色发黑时,其实是月经呈黑色是气滞血淤,经血在宫内淤积时间长所致。而月经量少是指月经来潮时经量较正常人为少,多因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脉、痰阻等原因所致。

  所以发生此现象的女性朋友应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引起女性月经不调的疾病见于卵巢疾病和宫颈疾病,月经是卵巢分泌的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脑下垂体和下丘脑释放激素的控制,所以无论是卵巢、脑下垂体,还是下丘脑的功能发生异常,都会影响到月经。

  药品来治疗月经量少色暗的:

  益母草颗粒可以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量少。而且具有镇痛作用。能减少实验性痛经模型大鼠腹腔注射催产素诱发扭体反应的次数。

  逍遥颗粒可以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散结镇痛胶囊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和解痉作用;能降低低血浆pgf1a、txb2及血清雌二醇的浓度,升高血清孕酮含量;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功率并改善微循环。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动物,能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

  在对月经量少色暗怎么回事认识后,缓解月经量少色暗的时候,都是要根据女性身体原因进行,而且要注意的是,女性月经问题比较严重的话,也是要注意饮食上,要选择清淡的,对一些反复食物是不要吃的。

4月经量少怎么食疗

  1、气血虚弱

  症状:月经少,头晕头痛,乏力,精神疲倦,睡眠不好。

  食疗方:当归大枣鸡蛋汤

  当归10克,大枣3枚,带壳鸡蛋1个,一同煮15-20分钟即可,喝汤、吃鸡蛋,有养血活血、健脾益气生血的功效。如不觉得燥热,可以每天或隔天吃一次。若吃完后觉得喉咙痛,可以将大枣的核去掉,加点麦冬、莲子、百合,能养阴安神,防燥热,对睡眠亦有帮助。

  2、肾气不足

  症状:肾气不足常出现的症状就是月经量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腹隐痛,晚上尿比较多,还伴有阴道分泌物少的情况。

  食疗方:海马乌鸡汤

  雌雄海马各一只,弄碎,搅匀,每次用5-10克煲半只乌鸡,有补益肾气、填精益髓的作用。

  3、肝气郁结

  症状:月经少,血块明显,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情绪抑郁。

  食疗方:玫瑰花鸡蛋茶

  玫瑰花5-10克,橘皮5-10克,带壳鸡蛋1个,一同煮15-50分钟,然后喝茶、吃鸡蛋,有疏肝理气之效。

  4、痰湿内阻

  食疗方:绵茵陈瘦肉汤

  我们可以用瘦肉和适量的绵茵陈进行煲汤,这种方法是能够清热化湿的。

  症状:月经少,白带多,疲倦,肥胖,舌体肥胖,舌苔厚腻。

5月经量少吃什么好

  1、乌骨鸡汤

  组成: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

  用法: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作用: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月经过少,经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黄,少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归地烧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用法:羊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并入洗净之药及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红烧至肉烂,可常服。

  3、母鸡艾叶汤

  组成:老母鸡1只,艾叶15克。

  用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舌淡脉细。

  4、地黄煮酒

  材料:生地黄6克,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

  用法:将黄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生地、益母草,隔水蒸约20分钟,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作用:活血止血;适用于血瘀所致之月经过多,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两地膏

  材料: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阿胶30克,白蜜40毫升。用法:前五味煎取浓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开水将阿胶烊化,兑入药汁内,加白蜜,置文火上调,候凉,装瓶。每服20毫升,每日3次。

  作用:滋阴养血;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热内扰所致的月经过多,色红,头晕,心烦口渴,舌质红,脉细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