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血液内科 >贫血

​老年贫血的症状是怎样的

我们知道老年人是需要非常注意做好养生保健的工作,因为老年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没有年轻人那么好,老年人除了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外,还需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知识,这样一旦出现了病症才懂得如何去处理,​老年贫血的症状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贫血是怎么回事 ​老年贫血的症状是怎样的 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贫血的并发症 贫血如何护理

1贫血是怎么回事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和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产生EPO不足;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如TNF、IFN、炎症因子等,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ACD)。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有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溶血性贫血(HA)

  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2​老年贫血的症状是怎样的

  除一般贫血症状如苍白、乏力外,老年人常因同时存在其他系统老年病而使下列表现更突出。

  心血管系

  由于血氧含量下降,常有心绞痛,心排出量减少,表现心慌、气短,心肌营养障碍,心扩大,出现收缩期杂音,经适当治疗可消失。周围血管病如间歇性跛行比较显著。

  精神

  可有激动、淡漠、健忘、失眠、偶可发生精神错乱、妄想和抑制。

  神经

  可有头晕、晕劂、平衡失调、感觉异常、视觉紊乱、大小便失禁。

  消化

  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舌炎、口炎味觉异常,严重缺铁性贫血时可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

  其他

  巨幼细胞贫血或恶性贫血时,低热、轻度黄疸、脾大、脊髓急性联合变性和末梢神经变性较成年人多见。

3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除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外,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

  (一)网积红细胞计数

  ,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0.45/L×网织红细胞(%)。

  (二)MCV及MCHC 的测定。

  (三)外周血涂片,

  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硷性点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体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四)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

  对诊断不可缺乏,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骨髓检查必须包括染色,以确诊或排除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尿常规、大便隐血及寄生虫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线检查等均不容忽视。

4贫血的并发症

  1、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另一方面,心肌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于Vit B12的作用,如果Vit B12缺乏,则能影响ATP的激活,而加重心肌的障碍,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对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注意有无心血管疾病,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的缺乏,本病出血者也不少见有时也可发生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出血后果较重。

  3、痛风: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见骨髓内无效造血引起的血细胞破坏亢进,致使血清内尿酸值异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但极为罕见。

  4、精神异常: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不仅可发生外周神经炎,亦有发生精神异常者,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甚至梦游症等,这可能与Vit B12缺乏所致的脑神经组织异常有关。

5贫血如何护理

  对症护理

  (一)休息与活动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与活动,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中度或重度应卧床休息。

  (二)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缺铁性贫血者增加含铁丰富食物如动物肉类、肝脏与血、蛋黄、海带、木耳和铁强化食物等,但不应与减少食物铁吸收的食物或饮料同服(如浓茶、咖啡、牛奶等)。巨幼细胞贫血者进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三)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和粘膜、以及自觉症状,监测血象等。

  (四)用药护理1铁剂

  (1)口服铁剂的护理:

  ①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及胃肠道反应,应饭后或餐中服用,从小剂量开始。

  ②避免与牛奶、茶、咖啡、抗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同服。

  ③水剂的铁剂使用吸管,避免牙齿及舌染黑。

  ④向病人解释服药后大便颜色改变,及消除病人顾虑。

  (2)防止铁中毒2肌注维生素B12偶有过敏反应3丙酸睾酮为油剂,不易吸收,需采取深部缓慢、分层性肌肉注射,并应主意注射部位的更换。定期检查肝功能。

  (五)预防感染

  1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物品清洁,定期消毒室内。限制探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对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者,有条件者应实行保护性隔离。

  2预防口腔的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进餐前后、睡前、晨起应漱口。

  3预防皮肤的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伤皮肤。严格消毒,女病人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4预防肛周的感染 便后坐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肛裂。

  一般护理

  1、多食含铁较高的食物,科学膳食,增加机体对钦的摄入。

  2、应适当减轻工作量,以减轻机体对氧的消耗。

  3、遵医嘱服用二价铁,可预防贫血。

  4、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安络血、维生素C等,同时配新鲜血备用。

  5、保证足够的休息、营养,避免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