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相信是每个人的希望,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长寿的老年人,相比相同年纪的人,他们的身体素质会好很多,对于那些长寿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都是比较讲究的,相对来说会注意一些养生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老年人养生长寿的秘诀。
目录
1郑板桥养生长寿有秘诀
黎明即起食白粥
这里包含三个重要因素:黎明时分、起床活动和食白粥,这其中蕴含着天人相应的中医思想。
在太阳即将升起,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开始活动的时候,人也开始起床活动。辰时(早晨7~9点)胃经当令,是消化食物的最好时间。白粥,也就是大米粥。根据五行理论,大米等谷物属土,脾胃也属土,谷物入胃易于消化吸收,因而可养胃,并能快速为全身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气血。之所以“食白粥”,主要是考虑它最易消化吸收,适合早晨食用。
饭后散步千步宜
民间素有“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说法。其实,不论百步也好,千步也罢,都是一个约数,具体还要因人而异。
饭后适当运动,有利身体气血畅通,可促进脾胃的运化。但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影响胃肠的血液供给,从而有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在胃中食物尚未消化的阶段大量运动,其重力作用还易造成胃下垂。
《黄帝内经》中强调,饭后“四肢微动温衣”,意思是说饭后伸伸胳膊抬抬腿,感觉到浑身微微发热时,活动的“度”就达到了。
每天静坐有定时
养生有三种境界:首先是养体,再进一步是养气血,最高境界是养心神。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这段话是说,气血充足,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行。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看东西、听声音、走路、拿东西等,都要消耗血气,如果过多地通过看、听、活动来愉悦精神,就会耗伤心神,气血过多消耗在这些地方,对心神的保养就没有足够保障了。因此每天定时排除杂念、闭目静坐,有助于保养心神。
可选择早晚时分,每次静坐10分钟左右,然后配合揉按太冲穴(足背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还有助于缓解视疲劳。
遇事“糊涂”莫烦恼
消化科门诊上的胃肠病,90%以上都是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过多的郁闷烦恼导致肝气郁结,长期忧愁郁闷、思虑过多易耗伤心神,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周身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导致肝气横逆犯胃,伤及脾胃,有碍正常的脾胃功能,这时消化系统疾病就容易找上门来。
因此,保健脾胃、颐养心神强调放松精神,这和郑板桥秉持的人生哲理“难得糊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糊涂”并非真傻,而是洞明世事,避开不必要的精神心理压力,实为人生处世的明智之举。量力而行,顺其自然,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才有助于身心健康。
睡前清心勿思想
中医讲,阳气入阴,人就会睡眠,阳气出阴,人即清醒。很多病人失眠,主要还是思虑过多,扰动阳气、阳不入阴造成的。
睡前在床上听听柔和的音乐,全身放松、平静心绪、扫除杂念,有助于较快入眠。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揉按三阴交(内踝尖直向上四横指处)、太冲穴,或者热水洗脚后揉按脚掌心的涌泉穴,都十分有助睡眠。
另外,老年人气血亏虚,也容易导致阳不入阴而失眠,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针灸来补益气血,从而改善失眠。
2老年人养生长寿秘诀
中医养生12小时养生法就是中医子午流注。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掌握一些老年人养生秘诀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地达到养生的效果,可以达到提高我们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至于让疾病危害到我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老年人也应该,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适度节食老人更长寿
饮食有节是长寿的要诀之一,而饮食不节则导致早衰。现代研究证明,人的寿命与机体内的死亡激素有关,这种死亡激素源于脑垂体。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医学界曾部分切除糖尿病患者的脑垂体,患者的胶原纤维趋于年轻化,并使原来增厚的毛细血管与小动脉底膜变薄,从而增加了弹性,不仅运动活力增强,毛发再生,患者的视网膜病也得到缓解,并逐渐恢复了视力。
研究发现,限制饮食的效果与切除脑垂体有着十分相似的效应。科学家们曾用老母鸡进行实验,只给老母鸡饮水和有抗饥饿感的植物。经过两个月的饲养,老母鸡羽毛脱落处重长新毛,81%的老母鸡重新生蛋。
对大鼠进行限制饮食的实验结果表明,限食大鼠的寿命比不限食大鼠延长了一倍,而且吃得最多的大鼠寿命最短。
专家们认为,限制饮食能使脑垂体减少死亡激素的分泌,提高动物细胞利用甲状腺素的能力,从而收到一定抗衰老的效果。限量饮食能使体内的钠离子从细胞中析出,让钾离子填补其在细胞中的位置,这种生理过程也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此外,适当节食还能提高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专家们劝告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应当适当节食。
4老人吃哪些粗粮能长寿
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山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编制了粥谱一百余种,供老年选用,深受老年人欢迎。
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小米是谷子去掉皮后的粮食,在五谷杂粮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老年人身体虚弱可以常常用小米在滋补调养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 “米”很有道理。
珍珠玉米当主食
玉米,别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农作物,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也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做过普查,发现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医学家研究中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从长寿老人的体质看,他们很少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这与他们把吃玉米当成主食密切相关。
5长寿都和哪些有关系
一、环境优良
1、自然环境: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因海边的空气新鲜,又有优质水资源,因此能培育出无污染的动、植物。尤其在绿化方面,日本可在世界称雄,空气中充满负离子,眼睛不易疲劳,精神易于放松。
2、 社会环境: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由于日本很早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老年人问题也及时得到了全社会关注。日本先后制定了《老人保健法》、《老人福利法》等一系列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规,老年人基本上都可以安度晚年。
二、饮食丰富
1、丰富的海产品:日本的长寿村多在海边,那里随时可吃到各种新鲜的海产品。特别是海鱼有丰富的高蛋白质,并含有丰富的DHA和EPA,EPA可使血液不易形成血栓,具有预防中风及心肌梗塞的效果;DHA占大脑细胞的10%,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对防治大脑老化有很好作用。
2、菜肴低盐高蛋白:日本人爱吃清淡的菜肴,所谓低盐高蛋白食物,这种饮食结构已被世界公认为科学、合理、卫生饮食习惯。对人体发育成长和不易老化都有益处,特别不易患高血压和中风。
三、重视运动
1、为增强体质去运动:日本国民普遍重视体育锻炼,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十分重视体育课,常开展各种运动会。
2、老人不服老去运动:日本老人也普遍有不服老的共性,喜欢步行上街,骑自行车去郊外远足。还喜欢旅游、泡温泉。温泉旅游是日本最大众化的运动,温泉对病症的解除也有很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