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也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在这个时候骨质疏松甚至骨折都会悄悄袭来,让老人避之不及。所以冬季老年人补钙补骨有讲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接下来,让小编为你们介绍吧。
目录
1冬天老年人吃什么好
1、老年人冬季适宜的食物
1.1、狗肉含有较多的牛磺酸、多肽,而脂肪很少。中医认为,狗肉性温,有补气温肾、助阳散寒之功效,对腰痛、畏寒、夜间多尿、增添热量有很好作用。
冬天老年人吃什么好
1.2、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鲈鱼肥腴可人,鱼肉细腻,是最好的食用鲈鱼季节。
1.3、牛奶是人体营养素的最好来源之一。蛋白质中含有人体9种必需氨基酸;脂肪的颗粒小,呈高度分散状态,所以消化率高;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它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中医认为,牛奶味甘平,有补虚养身、生津润肠、消渴等作用。冬天需要特别注意补钙,而牛奶中的钙不仅丰富,而且容易被吸收。
2、老年人冬天喝什么汤
2.1、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排骨、食盐
做法:将排骨剁成块,莲藕去皮之后切段备用;然后将排骨和莲藕一起放入锅中煲汤,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就可以加入适量的食盐起锅。
功效:莲藕排骨汤具有很好的清热补气的作用,服用之后不仅能够强壮身体,同时还能够延缓衰老,保持青春容颜。排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另外各种胶原蛋白的含量也不少,不仅能够强壮筋骨,同时含有的胶原蛋白还能够补充细胞中的营养,令肌肤更加的饱满。
3、老年人冬天吃什么水果
3.1、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季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疼、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
2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1、起床要慢
清晨人体血管应变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起床后最好喝杯温开水,有利于稀释血液。
2、饮食有节
冬季天气冷,老人可多吃一些肉类和高热能食品,以适当补充热量,但也要适可而止,若过食肥腻,则痰湿顿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害无益。老年人冬季可选择食用苦瓜、白果等苦味食物,而少食过咸之物,对于养生保健,防患未然都是有一定作用。但如老人体质较好,就没必要大量进补营养品,只要注意日常生活调节即可。
3冬天老年人泡脚有什么好处
冬天老年人泡脚有什么好处
不同季节进行泡脚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夏天的时候泡脚则具有去除暑气的作用;秋天泡脚则是能够很好的滋润肠道,起到健胃消食的功效;冬天泡脚不仅能够温暖身体,同时还具有温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所以说,泡脚能够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说法是正确的。
人的年纪不断的增加之后,肾气就在不断的减弱,这就导致出现肾精不足的情况,长期如此身体就容易亏空,不仅内脏受到影响,骨髓等等也不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这样身体就越来越苍老。所以说,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每天进行热水泡脚,这样身体才会越来越好。
另外,中医方面认为,下肢特别是脚部是身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所在,聚集了众多的穴道,为身体的健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脚部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就如同根部对于大树的重要性。所以说,足部的护理保健对于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天晚上进行热水泡脚是一个非常养生的选择。
4冬天老年人适合喝什么茶
1、红茶
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性甘温,可养人体阳气,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所以特别适合身体比较虚弱的老年人。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红茶可以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率。中风和心脏病正是冬季高发的疾病,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冬季经常泡上一杯暖暖的红茶,不但可以暖身体,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2、乌龙茶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以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冬天里室内大多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泡上一杯铁观音,可以缓解干燥的苦恼。
3、黑茶
黑茶,尤其是老茶,茶性较温和,适合老年人在冬天饮用。生活在寒冷的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我们知道藏族同胞喝的都是黑茶,因为黑茶可以解油腻,黑茶可以暖身护胃抵御严寒。而冬天因天气寒冷,加上老年人腿脚不便走动少,多喝黑茶除了生热暖胃外还可以有助于消化吸收。
5老年人冬天补钙补骨有学问
从西医角度来说,骨质疏松是由钙质流失引起的,因此“补骨”就是补充钙以及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维生素C、雌激素等。但在中医里,情况却复杂了很多,骨骼健康与否往往跟各个脏器的健康息息相关。
2000多年前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就说过:“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这里提到的“骨枯”与现代医学的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骨折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因此,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肾虚则不能滋养骨骼,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也就是说,骨骼健康和“肾”是息息相关的,“补骨”先要养好肾。
此外,脾虚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气滞血淤则是其促发因素,血淤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养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