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经期失调应该怎么办?

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月经紊乱的情况一般指的是女性的月经周期会提前一个星期以上,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多数月经周期提前的女性,会出现月经量增多,血色深红变粘稠。如今它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很多人束手无策。下面就让小编告诉大家方法,帮助大家摆脱月经不调。

目录 月经失调患者的食疗方 女性如何预防月经不调 长期月经失调的危害 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八大方法 经期失调应该怎么办

1月经失调患者的食疗方

  1、芹菜头黑木耳煲瘦肉

  原料:芹菜头300克、黑木耳20克、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先把芹菜头与生姜放进瓦煲之内,加进清水2000毫升(8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40分钟,下黑木耳和瘦肉,煲约30分钟后,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主治:白带过多,月经不调。

  2、山楂红糖饮

  原料: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

  做法: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可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

  主治:经期错乱。

2女性如何预防月经不调

  女性如何预防月经不调

  1、注意饮食:要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者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2、劳逸结合:适当的进行一些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不宜过度的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女性疾病。

  3、爱惜健康:女性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的增减衣被,不要过冷或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从而引起月经疾病,给女性朋友带来一定的伤害。

  4、保持乐观: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不要随意发脾气,保持心情舒畅,遇到问题也不要着急,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长期月经失调的危害

  1、长期月经失调的危害

  不孕

  月经不调往往是由妇科疾病引起,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不孕。长期月经失调的危害

  失血性贫血

  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导致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急等现象,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易衰老

  皮肤明显出现色斑、松弛、晦暗无光、毛孔粗大、内分泌紊乱等不正常现象。不利于女性体内的代谢排毒,易衰老。

  2、月经失调有哪些表现

  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经期推迟。平时月经规律,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但月经量正常。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4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八大方法

  清热凉血法

  热邪入血,伤及冲任,热迫血行,血热妄行,临床常可引发月经过多、崩漏、月经先期、经行吐衄,故医者皆书“赶前为热”,“热甚动血”,治宜清热凉血,苦寒清热或甘凉清热。

  常用方:先期汤、知柏四物汤、清经散。常用药:黄芩、黄柏、栀子、丹皮、生地、阿胶、地骨皮、地榆、炒白芍、元参、龟板、赤芍等。但苦寒药不宜久服,以免损伤人体阳气。

  理气行滞法

  气以流畅为顺,气运乎血,血随气行,气滞则血也滞,则月经病丛生。常见症有:月经先后无定期,行经前乳房胀痛,经行腹痛。

  治以行气解郁、散结通络。常用方:金铃子散、乌药散、越鞠丸等。常用药:香附、青皮、川楝子、当归、木香、延胡索、大腹皮、厚朴、枳壳、香甘松等。理气行滞法常与舒肝解郁法配合运用。也可与活血化瘀法合用。

  温经散寒法

  医云:“血者遇热则行,遇寒则凝。”血为寒凝,经脉受阻,客于冲任,则见月经不调,月经退后,经行腹痛、痛经、经闭、经行身痛等症。治疗之法,当以温经散寒。

  常用方: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艾附暖宫汤、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等。常用药:吴茱萸、桂枝、肉桂、炒干姜、当归、人参、生黄芪、焦白术等;寒凝兼有血瘀者可与活血化瘀药同用。

  补益气血法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气血乃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故曰:“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气血虚寒则冲脉虚太冲脉衰少,临床常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则经闭。

  治以补血为主,佐以益气。常用方: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常用药:当归、炒白芍、熟地、黄精、首乌、龙眼肉、生黄芪、红参、党参、阿胶、枸杞子、焦白术等。气血不足者可嘱患者加强营养、饮食调理。

  活血化瘀法

  经云:“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若血液流动滞碍或渗于脉外而成离经之血,均称之为瘀血。妇人瘀血证常可致月经病:痛经、崩漏、经行块下、月经退后、月经量少等症。

  治疗之法:当祛瘀血以安新血。常用方: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大黄蛰虫丸等。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参、赤芍、泽兰叶、郁金、延胡索、五灵脂、蒲黄、丹皮、莪术、三棱等。活血化瘀药可根据瘀滞之寒热分别辨证选用,也常配伍理气药使用。

  温肾滋肾法

  肾之阴阳是维持妇女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和功能,故肾阴肾阳充实、平衡、协调是妇女机体正常的保证。肾中阴阳两虚则可致精血不充,冲任失调,首先可致月经病发生。

  肾阳虚常见:经闭、月经退后、月经量少、经期延日、经行腹痛等。常用方:右归丸、右归饮、温冲汤、桂枝附子汤等。常用药:巴戟天、肉桂、附子、淫羊藿、仙茅、锁阳、菟丝子、杜仲、肉桂、桂枝、补骨脂、覆盆子、鹿角霜、吴茱萸、炒干姜等品。以达到温阳补火的目的。

  肾阴虚常见:月经先期、量少、经闭、痛经等症。常用方:六味地黄汤、左归饮、大补阴丸、两地汤等。常用药:生地、熟地、黄精、阿胶、龟板胶、山茱萸、女贞子、黄柏、元参、知母、枸杞子、天冬、麦冬、泽泻、龟板等品,以达滋阴养精之功。

  利湿祛痰法

  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湿停聚,下注胞宫,影响胞宫、胞脉则成月经病;常可见肥胖型妇女月经退后甚则经闭不行、经行量少、经行腹痛不适。

  常用方:苍附导痰丸、二陈汤、启宫汤、涤痰汤等。常用药:陈皮、半夏、焦白术、胆南星、白芥子、茯苓、炒薏仁、党参、枳壳等,以起健脾祛湿化痰通络之功。

  疏肝解郁法

  月经的调节与肝有重要关系,肝气郁结则经血失畅而致月经异常,故月经不调责之于肝,故曰“调经肝为先,肝调经自和。”

  肝郁气滞临床常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月经量少、经闭或月经后期。若肝气郁结日久化热可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痛经、经行吐衄等。肝气郁结还可致经行腹泻,经行情志异常等。

  常用方逍遥散、柴胡舒肝散、四逆散、丹栀逍遥散、定经汤、宣郁通经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药:柴胡、香附、砂仁、郁金、乌药、炒白芍、川楝子、佛手等。

5经期失调应该怎么办

  一、生活环境:生活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则能愉悦,也就有利于月经不调的调理,生活环境所含如家庭的卫生、居室的摆设等。

  二、注意运动适度:过度劳累对健康不利,多去参加任何活动,避免过于安逸,造成懒惰,进行月经不调的调理应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通过适度的劳动,以帮助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抗御能力。

  三、合理调配饮食:合理调配饮食,不仅要注意饮食的数量,而且要对饮食的软硬、冷热、品类等进行选择,脾虚胃弱而造成的月经病,常因进食生冷或进硬食而加重,常因过食辛辣而加重病情等,这是月经不调的调理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