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梗塞

​每晚喝三杯水有助预防脑血栓

中秋节过后,气温下降,医院里心脑血管病人多了起来。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贺华认为,由于温差引起的血压波动,加上秋燥缺水,深秋往往是脑血栓、心梗的高发季节。而防血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晚喝三杯水。下面来看看吧。

目录 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每晚喝三杯水有助预防脑血栓 脑血栓病人的护理有哪些 脑血栓的类型 脑血栓都有哪些危害

1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一、血液动力学改变

  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二、血管病变

  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

  三、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化中物质。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

2​每晚喝三杯水有助预防脑血栓

  对于很多老年人青睐的输液防血栓做法,陈贺华说,输液只能暂时有效,管不了长远。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在控制血压、血脂的同时,最经济简单的防血栓措施,就是夜间喝水。如果配合晚饭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效果更好。理由是晚饭到早饭之间十几个小时,加上排泄、皮肤蒸发,人体很容易缺水。如果这期间不注意补充水分,同时又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这些基础病,容易发生脑梗塞、心梗这类血栓性疾病。

  夜间补水的具体方法是,准备一个能装500 ~1000毫升水的保温杯放在床头,临睡前喝200~300毫升水。夜间小便后喝两三口水,大约100毫升左右。晨起再喝300~500毫升。如果夜间喝得少,晨起可多喝些。这样的补水量,对于血液浓缩促成的血栓有一定效果。

  当然,喝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陈贺华提醒说,心肾功能不好时,要适当控制饮水量。除了喝水,在秋季常喝些养阴润燥的粥,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改善燥热体质。如百合莲子粥、枸杞粥、胡萝卜粥、百合杏仁粥等,都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环境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五病”存在急性发作的风险,老年人罹患营养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几率也有所上升。采取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老年人夏季疾病预防的关键。

  据医生介绍,由于夏季空气湿度大、含氧量低,加之空调冷气刺激,很多心肺功能不好的老人发病率提高。应经常开窗透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尤其是患有哮喘的老人要少吹空调,保持心情舒畅、忌急躁,养成午休习惯、但时间不宜过长。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则要避免炎热天气剧烈运动、忌急躁、少吃水果,通过自我调理和控制来达到理想状态。

  因为天气炎热,老年人食欲不振,偏向于食用蔬菜、水果等清爽类食品,造成主食缺乏、蛋白质摄入量过低的问题。“一些老人出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的症状,检查发现血色素特别低,可是脑CT、记忆力检测都查不出问题。经问诊得知,原来老人担心吃得过于油腻会使血压、血脂过高,所以刻意限制了饮食。”崔凤云医生提醒老年朋友,偏食等引起的贫血会造成营养障碍,危害身体健康。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儿女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很多孤寡老人因缺乏关爱和心理疏导,易罹患心身疾病,厌食、头疼、失眠、心悸等症状在夏季更为明显。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患者感觉出现头疼、关节疼的症状,但通过物理检查等手段却没有体征出现。“有的老人间断性看急诊,通常都是凌晨两三点,症状就是心律不齐和房颤,在医院待上一会儿就没事了。平时为什么不发病?就是因为孤独和恐惧。”崔凤云医生表示,通过药物控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最好的方式还是加强心理疏导、家人多关注老人身心健康。

3脑血栓病人的护理有哪些

  加强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勤翻身,勤换洗,防止褥疮和肺部感染。注意加强营养。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减轻和消除后遗症。

  脑血栓的范围较大或多次复发后,不少病人会有精神和智力的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连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病人还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

  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恢复期主要是康复锻炼(很重要)、康复理疗,例如针灸、按摩等。

4脑血栓的类型

  一、缺血性中风:

  90%中风是缺血性中风

  主要由于供应大脑血流的血管狭窄或阻塞,血流明显减少。

  血栓性:某支脑动脉内形成血栓,形成部位的血管出现动脉硬化,一般出现在2支颈内动脉中,也可以出现在颈部或脑部的其它动脉内。

  栓塞性:血栓或组织碎片在脑部以外的血管形成凝血块,常常在心脏形成,通过血流,最后停留在狭窄的脑部动脉内。这种血凝块就叫血栓。多是由于心脏的两个心房不规则跳动(心房纤颤)引起的,这种心脏节律的异常可以导致心脏内的血液形成血凝块并转移到机体的其它部位。

  二、出血性中风:

  脑部的血管破裂出血时,就引起出血性中风。 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血管瘤等都可以导致出血性休克。比较少见的原因还有动静脉畸形,可能是先天就存在的畸形。

  脑出血也分为2类:

  颅内出血:脑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周围脑组织由于受压损伤,也有脑组织由于供血不足受到损伤。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时间长后会导致脑内的血管脆弱、容易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部位发生在脑表面的血管,血液主要聚集在颅腔与脑之间。发病时先有突然雷电般的头痛,这种中风常常由于血管瘤破裂引起,这种血管瘤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出现的。出血后血管痉挛,会导致缺血,进一步引起血管痉挛。

  短暂脑缺血:也称为微型中风,是短暂出现的中风症状。主要是脑部血流短暂减少引起的, 多数短暂脑缺血发作不超过5分钟。

  即使症状消失也应该到医院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意味着脑动脉部分阻塞或狭窄,很容易再次出现中风。一般只根据症状很难分清是中风还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大约一半以上的症状消失的患者,已经出现脑损伤。

5脑血栓都有哪些危害

  脑血栓患者发病前大多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时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糊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失。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脑血栓给人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一旦患上脑血栓,会使患者局部瘫痪,严重的话也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很多脑血栓患者都深受其害,精神和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由于血栓栓子的来源、栓子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不同,其对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有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栓塞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血栓。

  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患者发病前大多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时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糊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失。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