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老人如何克服固执心理

固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表现。其主要特征:自满自信、思维刻板、敏感多疑、嫉妒苛刻、情绪冲动异常等。老年人如何克服固执心理?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让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目录 老年人要注意这些心理问题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理衰老 老年人如何克服固执心理 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 如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1老年人要注意这些心理问题

  一、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二、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2老年人如何预防心理衰老

  心理衰老有哪些表现呢?

  自卑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爱交际,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常有等死念头。

  多疑固执刻板、因循守旧、疑虑缠身,常以许多莫须有的清规戒律来自我约束。有的则突出表现为恐惧,怕有飞来横祸殃及自身,尤其对自己的疾病所忧更甚,常将普通疾病疑为癌肿等。

  敏感心胸狭隘,嫉妒心重。他们常因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唯我独尊是其特性。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理衰老

  离岗后仍要在社会活动中去领受各种信息和生活情趣,使思维不断变化,脑细胞活力和脑功能维持在一定水平,能防止自卑感和痴呆病的出现。与人为善也是预防心理衰老的重要措施,与身边的人应尽力和睦相处,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无限欢愉。对家庭成员和邻里的过错不必过分指责,对他人所取得的成绩无须嫉妒。这便是“仁者寿”的道理。

3老年人如何克服固执心理

  一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少,大脑缺少应有的刺激,因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敏感力和反应力明显减退,脑细胞缺乏活力,大脑退化速度加快,思维能力下降,逐渐形成记忆力锐减及老年痴呆等一系列症状;

  二是老年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多种关系欠融洽,甚至处于脱节和紧张状态,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在实际生活中“不受欢迎的人”;

  三是老年人因其虚荣心和自尊心的驱使,很自然地与社会疏远了,离群索居,难免产生一种寂寞感、孤独感和失落感;

  四是与家庭不和,与老伴分离,与后辈形成“代沟”,因而关系紧张,感情淡薄,得不到家庭成员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五是由于病态心理障碍,往往把家庭中发生的微小事情看得过重,长期挂在心头,得不到及时排遣消除,内心郁闷烦躁,缺少生活乐趣,这些因素都是精神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病诱因。

4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

  1、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

  健康长寿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与体力都有下降,机体各种功能逐渐地衰退,也会有许多慢性、难以治愈的疾病,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等。老年人会产生一种恐病、怕死的心理。

  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

  工作与学习的需求:突然离开工作岗位,整天在家围着锅碗瓢盆,通常会感到不适应,仍希望为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如果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则会影响心理健康,使之产生消极的情绪。

  娱乐需求:老年人退休在家脱离了原来的人际交往生活圈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如果老人长期不出门,不参加体育娱乐活动,会渐渐变得孤僻、焦虑,甚至积郁成疾。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与融洽的环境。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家庭人口多少,只要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老年人就会感到幸福。

  受尊敬的需求:老人在家中希望受子女的关心,在社会上希望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照顾。否则,就会产生“老而无用”的自卑感,情绪消沉,患上心理疾病。

5如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1、开导老人看开生死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年人年纪越大,出于对家人的牵挂等原因,对疾病可能会有一点忌疾讳医的心理。这时子女们要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面对疾病要学会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配合一生的治疗去战胜它,而不是采用消极的做法,抗拒就医,骗己骗人,当做疾病不存在,以免将小病拖成大病。平时要多关心老人,多向老人普及健康知识,以免老人因不懂而产生畏惧,影响老人心理及生理健康。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害怕孤孤零零一个人。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抽出时间来多看看老人,甚至哪怕多打几个电话,也可能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说到的“怙恃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现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许多年轻人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使不住在一起,子女也要多多关心老年人,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吃饭,以免老人由于孤独寂寞陷入一种抑郁的状态。因此,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与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细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如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