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月经疼痛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

月经疼痛是现在很多女性常有的情况,对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女性都是挺着,这样的做法对女性身体也会有一些损害,月经疼痛如果不进行改善,会引发女性多种身体问题出现,而且对已婚的女性而言,在生育上也会受到影响,那月经疼痛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痛经忌讳吃什么 ​月经疼痛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 女性痛经的注意事项 痛经是怎么引起的 痛经的症状有哪些

1痛经忌讳吃什么

  1、刺激性和生冷的食物不可取

  造成痛经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气血不足或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会对痛经期间的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导致子宫受刺激、输卵管不正常收缩,这些都将加剧疼痛。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2、不宜喝浓茶

  茶叶中含鞣酸,它特别喜欢与铁离子结合,大大妨碍身体对铁的吸收,这在经期可不是好现象。

  3、不宜吃太多过于酸涩的食物。

  如黄瓜、苦瓜、西瓜、菠萝、薄荷等。这些都是性凉的食物,痛经的女人本来就畏寒,这些食物都要放弃。

  4、不能吃柿子

  柿子跟浓茶一样,特别丰富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

  5、含咖啡因的饮料

  含有咖啡因,可刺激神经和心血管,让你情绪紧张加重疼痛,或者导致经血过多,如咖啡、可乐、茶等经期应不喝或少喝。而温热的白开水是最安全、最舒服的选择。

  6、碳酸饮料

  有的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盐,同样会妨碍铁的吸收。而碳酸氢钠遇到胃液后会发生中和反应,月经期间本来就食欲不振,如果影响饮食营养摄入,缺乏抵抗力,痛经会更嚣张。

  7、奶酪类甜品也是大忌

  芝士、黄油、奶油、酵母乳等甜食都会影响镁的吸收,所以以为在痛经期间一定要多吃甜食的美眉们一定要注意了。

2​月经疼痛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

  月经疼痛的治疗方法:

  痛经在女性中是常见的症状,未婚前痛经长大后特别是婚后生育过后,痛经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个别情况除外。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应当予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近年来都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精神疏导,中药、西药与针灸治疗。

  1.一般治疗

  (1)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和顾虑。

  (2)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

  (3)疼痛不能忍受时辅以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等。

  (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有效率达90%以上。

3女性痛经的注意事项

  1、平时要勤加锻炼,但在月经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做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等,女性在经期做运动容易发生经血过多,使痛经反复发作。

  2、要注意情绪的疏导,精神不宜过于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如果过于疼痛,要及早就医,过于容忍疼痛其实对身体没什么好处。

  4、有其他妇科疾病应该及早诊治,以免造成并发症。

4痛经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1、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2、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13、空气不好受某些工业或化学性质气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年龄、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无关。但是月经初潮时间早、月经周期长、吸烟和体重指数大(BMI)则疼痛越重且持续时间更长。而多产者症状减轻。[2-3]

  痛经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没有一个理论能全面解释此症候群。不同的患者对治疗有不同的反应,考虑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很久以来,大家都知道痛经与排卵的月经周期有关。痛经的机制与前列腺素活性有关。痛经患者体内的前列腺素的含量高于没有痛经的患者。前列腺素(PG)释放增加:分泌期子宫内膜及血中PGF2a异常升高,诱发子宫肌收缩/产生痉挛性疼痛;同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催产素是目前所知的一种最强烈的子宫收缩剂,通过催产素与其受体与G蛋白相耦联后,激活磷脂酶C,通过细胞内的磷酸肌醇信号系统,诱导细胞质 Ca2+浓度升高,导致子宫在分娩时强烈收缩。此外,催产素可能作用在子宫动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催产素在子宫动脉的收缩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除调节子宫的正常功能外,催产素可产生子宫暂时性缺血[4],这种机制亦可能参与原发痛经的发生。

  其他研究证实增多的白细胞三烯与痛经相关。血管加压素升高:晚黄体期雌激素水平高者,刺激垂体后叶释放过量血管加压素,引起子宫过度收缩。

  精神因素可能也是痛经的原因之一,包括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女孩最好在月经初潮前能够了解月经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父母、老师或医生来传达。来自于学习或社会方面的焦虑情绪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同时,有报道约50%患者仅用安慰剂可缓解症状。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

  一、肾气亏损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泄,胞脉愈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二、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泄,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三、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四、寒凝血瘀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五、湿热蕴结

  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查看详情>>

5痛经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经期疼痛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体征:

  1.腹痛:一般于初潮后数月出现,其特点是月经来潮数小时前已感疼痛,月经开始时疼痛逐步或迅速加剧,呈阵发性下腹部绞痛、胀痛、坠痛,并放射到腰骶部、股内侧及阴道、肛门。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1~2天。以后疼痛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腹痛剧烈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产生曼厥、虚脱等症状。

  2.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肠胀气或肠痉挛痛等。一般可持续数小时,l~2天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