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胆结石

​老年人胆石症吃什么好

自人类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天起,人体在人们眼里就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小小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五脏六腑就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离开了谁都无法继续生活下去。而对于人们来说现在有许多的疾病正在人们的身边破坏着人们的身体平衡,使得人们没有办法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老年人胆石症吃什么好?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胆石症如何预防 ​老年人胆石症吃什么好 胆石症的检查 胆石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胆石症是怎么引起的

1胆石症如何预防

  1、胆囊结石的一级预防主要有:

  ①由于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饱和有关,因此,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过多摄入是维持胆汁保持一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少食含胆固醇较多的脂肪类食物,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蔬菜及新鲜水果,妊娠期妇女尤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平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度积存。

  ②每年应定期体检,包括肝胆B超检查,便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针对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而言,肝外胆管结石及胆道蛔虫病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级预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防治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病是肝胆管结石的重要成因,对其的防治不容忽视。

2​老年人胆石症吃什么好

  1.治疗胆结石首重饮食的控制,养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应减少脂肪的摄取,包括肥肉、猪油、牛油、蛋黄、虾蟹、动物内脏(脑、肾、心、肝)、牡蛎、鱼卵、奶油、蛋糕及油炸类食物等;动物肝、肾、鱼卵及蛋黄等含高胆固醇食物,也应该少吃为宜。

  2. 多多摄取纤维类食物:多多食用可溶性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燕麦、大麦、红豆及绿豆等;蛋则以二到三天食用一颗为佳;海鲜类不须完全禁食,但切勿过量;鸡肉、鱼肉为肉类食用优先选择,肉类最好去皮后食用,猪肉则选瘦肉;鱼卵、蟹黄、内脏类则宜忌口。

  3. 避免食用易胀气食物:不要摄取如蕃薯、马铃薯、芹菜、洋葱、萝卜、韭菜、黄豆、竹笋及大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易引起胀气之食物。

  4. 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扁豆、 巧克力、菠菜、无花果、核桃等食物。

  5. 改变料理方法:烹调食物少用油煎、油炸,尽可能采取煮、炖、清蒸的方式,油品的选择以植物油为主;至于调味料方向,一些重口味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哩,能不用就不用。

  6. 不要喝酒、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牛奶、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等。

3胆石症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胆红素代谢:当胆石引起胆管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其中主要是结合胆红素增高,即1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常大于40%;如胆管完全梗阻,其比值可大于60%,尿中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尿胆原则减少或缺如,粪胆原亦减少或消失。

  2.血清酶学检查:梗阻性黄疸时,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增高,常高于正常值的3倍;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亦显著性升高;血清转氨酶(ALT,AST)呈轻到中度升高;乳酸脱氢酶(LDH)一般稍增高。

  3.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胆管梗阻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用维生素K后凝血酶原时间可恢复正常,但如胆管长期梗阻而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即使注射维生素K,凝血酶原时间也不会恢复正常,提示肝细胞制造凝血酶原有障碍。

  4.血清铁与铜含量测定:正常人血清铁与血清铜的比值为0.8~1.0,当胆道发生梗阻时,血清铜含量增加,使铁铜比值小于0.5。

  5.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目前已较少采用,主要是引流液的采集较麻烦,且不能为多数患者所接受,目前采集十二指肠液有两种方法,即十二指肠插管法与逆行胆管造影时进行,一般需在应用八肽缩胆囊素刺激胆囊收缩后,再收集富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然后将此液体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胆固醇结晶和(或)胆色素钙盐颗粒则对胆石症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影像学检查

  1.X线腹部平片,口服胆囊造影及静脉胆道造影:传统的X线平片,口服胆囊造影和静脉胆道造影检查方法近年来已较少采用。

  (1)含钙的混合性结石在X线平片上可能显影,而单纯胆固醇性结石和胆色素性结石在X线平片上不能显影;胆囊结石中10%~20%为含钙阳性结石可在腹部平片上显示,80%~90%为阴性结石,平片上不能见到,需造影才能显示。

  (2)口服胆囊造影的胆囊显影率很高,可达80%以上,故可发现胆囊内,甚至肝外胆管内有无结石存在,但由于显影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故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仅为50%~60%。

  (3)静脉胆道造影可了解肝胆管,胆总管有无结石及梗阻存在,各级胆管有无扩张等,由于静脉胆道造影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故其诊断的准确率并非很高,仅达50%左右。

  2.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是用纤维十二指肠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及胰管的方法,对胆石症的诊断有极高的价值,造影后可清晰显示整个胆管系统及胆囊,因此可发现胆管及胆囊有无结石,胆管有无扩张或狭窄等改变,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阳性率可达95%左右,若胆管存在狭窄,梗阻因素,则仅能显示梗阻以下胆管的影像,而梗阻以上的胆管内有无结石常不能显示,此时应再结合PTC等其他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适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拟诊胆道结石,狭窄及与其他胆管疾病鉴别,在X线电视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胆管的成功率可达80%~100%,PTC能清楚显示肝内外整个胆道系统,可提供胆道内正确的解剖关系,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PTC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阳性率达90%左右,由于PTC属损伤性检查,因此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出血,胆漏,感染或发生胆管炎等。

  4.CT或MRI检查:经B型超声波检查未能发现病变时,可进一步作CT或MRI检查,CT对含钙的结石敏感性很高,常可显示直径为2mm的小结石,CT诊断胆石的准确率可达80%~90%,平扫即可显示肝内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胆囊内的含钙量高的结石;经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后,CT可显示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亦能显示胆囊内的泥沙样结石,CT对单纯胆固醇性结石有时易发生漏诊,近年来MRI诊断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对胆石的诊断正确率也很高,由于CT或MRI检查的费用较昂贵,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5.术中胆道造影:对术前胆道疾病未明确诊断者,本法是一极好的补充,方法简单易行且安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或直接穿刺胆总管,注入浓度15%~20%的造影剂30ml左右,即可获得较清楚的胆系影像,结合探查所见,便能全面了解肝胆情况,有利于诊断治疗,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应开展此项检查。

  6.B型超声波检查:超声检查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性,可反复多次,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诊断胆石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无论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还是肝内胆管结石,在B超声像图上,结石表现为回声增强的光团或光斑,其后方常伴有声影,胆囊结石典型表现如下:

  (1)胆囊内一个或多个强回声光团。

  (2)回声光团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3)在强回声光团的后方有清晰的声影。

  位于胆总管下端的结石如受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时,常难于显示,因此,B超对胆总管下端结石的诊断正确率较低,同时还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由于胆囊结石结构,成分和位置不同,可出现一些不典型表现,如胆囊内充满结石,由于缺乏胆汁衬托,其声像图可不明显而只见声影,疏松的结石可不出现典型的声影,胆囊萎缩合并结石可造成实质性回声而后方声影不清晰等,一般认为,B超诊断胆囊结石的正确率可达95%~97%,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正确率为53%~84%,肝内胆管结石的正确率为80%~90%,特别是对于可透X线结石及在胆囊造影不显影时,B超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4胆石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胆石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和穿孔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胆囊结石的并发症还有胰腺炎、肝脓肿、胆管炎、上行性肝炎、门静脉炎、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等。除了慢性胆囊炎(几乎每个胆囊结石患者都合并有慢性胆囊炎)之外,大约20%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

  Mirizzi综合征是胆石症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它是胆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压迫肝总管并引起肝总管狭窄的一组症状。嵌顿于三管合流部的胆石,称之为合流结石。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3个要点为: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结石压迫和结石本身刺激引起嵌顿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导致肝总管的部分机械性梗阻;反复发作胆管炎或因阻塞引起胆管炎性肝硬化。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右上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的表现。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在胆囊造影上都不显影(无论口服或静脉),B超和CT诊断胆囊颈结石的阳性率偏低,故常依赖PTC和ERCP等直接胆道造影确诊。Dietrich等认为只有存在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的解剖异常时才可能发生Mirizzi综合征。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并非如此。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往往很困难,术后常留有胆管狭窄和瘘管形成等后遗症。

  胆总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胆管炎和胆管的细菌感染。其次,为胆石性胰腺炎、肝脓肿、败血症、胆肠瘘及胆石性肠梗阻等。因胆石压迫招致胆总管黏膜溃疡,进而引起胆总管狭窄者罕见。在我国,时而可见因胆石压迫引起胆管黏膜溃疡、坏死及出血,而西方国家,胆总管结石患者罕见胆道出血。此外,胆总管结石引起长期反复发作胆管炎及黄疸者可进一步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

查看详情>>

5胆石症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胆汁潴留,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以及胆道感染是形成胆石的3个主要因素。并且多数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某一种类型的结石形成过程中,常是其中一个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中医病因:

  (1)肝郁气滞:情志不遂,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胁痛。

  (2)肝胆湿热: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节,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久煎成石,阻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致胁痛。

  发病机理:

  1.胆固醇结石的成因(1)类脂质代谢障碍不溶于水的胆固醇必须转变成水溶性物质才能随胆汁运输,除小部分可转变成水溶性胆盐外,主要靠两种形式“溶解”于胆汁。一种是 SMALL提出的微胶粒(MICELLE)方式。当胆固醇与既有亲水性又有亲脂性的胆盐和磷脂按一定比例组合,其亲水基因排列在表面,而类固醇核等亲脂基因包在内部,形成微胶粒时,便将胆固醇“溶解”在胆汁中。当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或胆盐和磷脂含量降低时,胆固醇便因过饱和而析出结晶。第二种是 SOMJAN和GILAT提出的囊泡或泡(VESICLE)的非微胶粒形式。泡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溶于微胶粒和泡的胆固醇能够互相转变并处于动态平衡,关键取决于胆汁中胆盐和总脂的浓度及胆固醇的饱和程度。若胆盐含量高于微胶粒的临界依度时,泡即转变成微胶粒;若胆固醇含量超出微胶粒的溶解度,过量的胆固醇和磷脂重新形成泡。正常胆汁成核时间长而胆石症患者胆汁成核时间短,提示胆汁内有成核因子,包括促成核和抗成核因子两类。有人认为促成核因子可能是糖蛋白,也有人认为是钙离子。载脂蛋白A-1和A-2 则被认为是抗成核因子。也有人认为成核可能与这两类因子的比值有关。(2)胆囊因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对成核、晶体形成与结石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胆汁在胆囊中浓缩使粘稠度升高;饥饿时胆汁排空减少而使胆汁潴留;机械或炎症因素使胆汁郁积;妊娠或服避孕药使胆囊松弛而排空不全等因素均有利于胆石的形成。另外胆囊可分泌粘蛋白,粘蛋白是促成核因子,可增加胆汁的粘稠度而且使饱和状态的胆固醇形成结晶。 2.胆色素结石的成因(1)胆红素沉淀:胆汁中的胆红素约99%是结合型胆红素,只有1%的为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当有钙离子存在时,很容易生成胆红素钙沉淀。胆汁中及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当胆道感染时,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增加促进结石形成。另外胆汁中的葡萄糖二酸-1,4-内脂是β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剂,其含量与饮食中蛋白及脂肪含量有关,当饮食中蛋白、脂肪低下时,此物质也减少,有利于非结合胆红素的增多。(2)胆道因素:胆色素结石常见于胆道,且多合并胆道感染,提示结石形成与胆道淤滞有关。

  中医病机:

  胆石为病,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故右胁下剧痛,肝气窜络,而胁痛牵连肩背;肝郁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胆汁郁结则湿热内生,湿热互蒸,久经煎熬而成结石;结石阻滞肝胆、不通则痛,故有时可出现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湿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发为黄疸;胆热炽盛,故发热烦躁,口苦咽干。胆胃不和,故恶心、呕吐、纳呆;热结阳明,腑气不通,故腹满便秘;若热毒炽盛,可致胁下剧痛拒按,壮热神烦;热陷心肝,可致神昏痉厥之危重证候。静止期常见右胁下隐痛,是由肝郁气滞所致。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可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