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过后就是春天了,春天即将来临,空气中弥漫着很多花粉的味道,同时对我们的上呼吸道也会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就需要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锻炼,那么春季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传承千年的春季养生法。
目录
1春季养生方法有哪些
调节饮食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特别是各种黄绿色蔬菜,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还应注意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食品,以免伤胃损阳。
运动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多锻炼,会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
调养精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防风御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一日三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预防春困
春天风和日丽,但人却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早晨也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所说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造成的。那么怎样减轻与预防春困呢?一要保证睡眠,早卧早起,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情绪;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太饱;第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保健防病
春天温暖多风,最适于细菌、病毒等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讲卫生,勤洗晒衣被,除虫害,开窗通风,提高防御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春天又是气候交替的过渡季节,若不重视保健,或过食辛热助火之品,再被时令之邪引发,一些旧病即易复发,如偏头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应特别注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调摄预防。
2传承千年的春季养生法
第一步:融入自然以“养神”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人也亦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黄帝内经》指出应“以使志生”。“以使志生”是说人们在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老年朋友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修身养性。
所谓“修身”,是指平日注意品德的修养,不做违心违法的事,少私寡欲,知足常乐,使自己的心境自然平和。所谓“养性”,是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也就是说,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调节,避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读书、绘画、书法、雕刻、音乐、种花、钓鱼等活动都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特别是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走出家门,去饱览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这是最好的精神调养方法。
第二步:晚睡早起要“春捂”
俗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佳,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季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也应该晚睡早起,多到室外走走,放松放松,可以促使心身从自然界汲取力量,保持一种生气。但是早春不要急于“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早春的衣着应以“春捂”为主。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忽高忽低,最容易让人着凉感冒,还易引发其他疾病。
第三步:增加热量以“抗病”
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所以此时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还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
春天,需要在饮食上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加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第四步:活动筋骨复“元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运动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方法。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了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
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因寒冷的天气使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易发生运动损伤。充分的活动,可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关节、肌肉弹性增强,能更好地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其次,要注意用鼻子呼吸。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也比较弯曲,对空气有加温加湿作用,能够较好地保护肺脏。第三,要注意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当运动时身体发热出汗,可适当减少衣服,而运动后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感冒。
3春季养生有新“主张”
春季养生主张早起,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饰物,如手镯、项链、耳环、腰带等,以免影响身体的气血循行。出门到空气新鲜的庭院、草地、树林里漫步,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深深缓缓地呼吸,细心体会大自然寂静的音籁,品味环境的美丽,感受自身体内生理的韵律、蓬勃的生机!
由于经过寒冷的冬季,衣着厚重,吃香喝辣,再加上春节时期的大鱼大肉,活动量又少,体内很容易有积滞,而发生头昏体热、横隔拉紧、喉中痰涎增多,咳嗽、四肢困倦、腰脚无力等症状,这是去年冬天及春节累积下来的症候群,要在春季里从饮食调养方面来改善。
春天应该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团等,多吃清淡之品。如果有胸闷、痰涎气噎,喉咙不适,头晕眼花的现象,可用菊花、陈皮、牛蒡子、甘草、少许盐泡水代茶饮,可清肝明目,消除食积,并保持排便通畅。
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脏腑素有旧疾,则可能在春季复发,所以可以常常做下列保健操来健体:
一、一脚或前或后,轻轻踮起脚跟,再轻轻放下脚跟着地,一脚做了几次,再换另一脚,做了几分钟以后,觉头目舒适既可。
二、两脚张开,约与肩同宽,脚趾稍向外张,觉身体舒适的角度为原则,右手上举,位于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后活动,觉右胁部有热气冲出来为度,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也一样可以做此动作,几秒钟后,右手放松下垂,如此重复几次,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
4春季老人养生必知的五大禁忌
1、久坐伤肉
长期坐着,易发生肌纤维萎缩,肌肉力量减弱。老人入座时,动作要轻、平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
2、久立伤骨
久站不动,躯体重量全由下肢承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液上行回流不畅,不仅使脚软、足麻,足背踝部浮肿,且易引起小腿静脉曲张、腰腿部关节炎等病。老人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下肢均匀受力。
3、久卧伤气
睡觉时新陈代谢降低,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气血运行不畅,易造成精神不振。老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较厚的褥垫为宜,睡眠8小时足矣。
4、久行伤筋
不拘形式的大步走,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管不顾的长途步行,容易发生脚筋扭伤,跌倒或其他心血管意外疾病。
5、久视伤血
看书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注意掌握分寸。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人到老年,眼睛本已昏花,倘若用眼过度,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伤血耗气,导致眼睛疲劳、目眩、头晕、心悸、失眠。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人,看书、报、杂志或电视的时间以1-2小时为宜。
5白领春季养生这七点不能犯
1、醒来:不要早上起床就光脚丫子
脚每天要承受我们全部的体重,所以每天都会有部分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这些伤害都需要通过夜间的休息来加以恢复。如果早上起来光脚丫子的话,脚后跟会负担过重,夜间恢复的组织也会再次遭到严重伤害。
2、穿衣:不要长时间穿着过紧的衣服
身上的衣服穿多了容易出现压迫到内脏器官的情形,引起腹涨腹痛,加重心脏负荷,而令人产生明显的不适感。如果裤子太紧,会使胃酸倒溢,同时,不利于体内气体的排放运作。
3、穿鞋:不要一双鞋天天穿着不换
由于我们的脚和身体其它部位一样也会出汗,鞋在穿过一天之后都会变得潮湿,而且至少需要24小时才会完全干透。每天都穿同一双鞋,只会令自己的脚长期处在一种潮湿的状态下,病菌也更加容易滋生。
4、刷牙:牙刷也要经常清洗
牙刷在清洗我们的口腔时,会沾染上各种各样的物质,包括细菌,再加上它长期处于卫生间这样一个潮湿的环境,细菌更容易滋生。有研究证明,使用15天后的牙刷,如果未经清洗会有细菌产生。
5、工作:不要长时间不眨眼睛
这在天天与计算机打交道的办公室里最普遍,眼镜盯着计算机屏幕,可能会好几分钟也不眨一下。此将可能引发“计算机视觉综合症”,出现流眼泪、视力下降、戴隐形眼镜不适感等症状。
6、沟通:不要夹着电话筒讲电话
为了避免听筒的滑落,多数人总很自然地用力去夹住它,由此就会加重背部和颈部肌肉的负担,且颈肩之间的肌肉在保持长时间的紧张状态下,也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法国一名患者因长期在听电话时将听筒夹在下颚与肩膀之间,导致左眼失明,并且说话也出现困难。
7、睡觉:不要随处倒头就睡
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很多人对睡觉的地方一点也不挑剔,椅子上、汽车里,随处都能倒头就睡。睡觉是一个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的过程,如果不能让身体充分地自然放松,睡觉就无法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且还会引发肌肉疼痛甚至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