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脊髓脊柱外科 >腰椎病

​女性腰椎盘突出怎么治疗呢?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腰椎异常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有有很多,不同原因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方法是不同的,很多的患者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没有办法治愈,所以经常会放弃治疗,任其发展,其实,这个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特别的大,当女性出现腰椎间盘的时候,主要症状是四肢麻木,坐立不安,腰疼等,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女性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该如何治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腰椎盘突出的症状 ​女性腰椎盘突出怎么治疗呢 腰椎盘突出的危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腰间盘突出的预防措施

1腰椎盘突出的症状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

  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2​女性腰椎盘突出怎么治疗呢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情况逐渐加重

  马尾神经压迫导致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急性疼痛得不到缓解,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不超过10%,大部分病人还是能够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的。

  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配合理疗,比如西医的超短波,中频。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药物治疗分中西药,西药可以用解热镇痛药,比如,扶他林,芬必得。中药建议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药物,比如七厘散,九分散,腰痛宁胶囊。

  女性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以后,也不用太紧张了,一旦发现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后,建议是积极的去医院检查和治疗,一定安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严格的遵照医嘱。在治疗期间一定不要久坐,要注意保护腰部。尽量不要食用腰部的力量,然后要积极的锻炼。

3腰椎盘突出的危害

  1、腰椎不稳

  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切除术的一部分病人中,坐骨神经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其中一些原因是由于腰椎不稳,表现在腰椎前屈时出现异常活动。

  2、感染

  是较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表现,尤其是椎间隙感染给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带来的痛苦很大,恢复时间长。

  3、血管损伤和脏器损伤

  血管损伤主要发生在经后路手术摘除椎间盘时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摘除时,单纯脏器损伤少见,几乎均是血管损伤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输尿管、膀胱、回肠、阑尾等。

  4、可致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导致高位截瘫,这种类型的病人虽然只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数的10%,但发生截瘫的比例较高,所以应引起大家的注意。高位截瘫是大家都不想发生的,因为那样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让我们丧失劳动力,甚至是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所以说一定要尽力避免。

4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在职业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高,这与工作中腰肌的紧张度有关。另外,与工作时的姿势也有很大关系,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长期弯腰工作或弯腰搬重物的人由于腰部局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受力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就较高。这就提示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应注意休息,注意腰肌与腹肌的协调性;脑力劳动者应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加强腰肌的协调性。

  (2)在年龄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左右。这是由于这个年龄段是人的体力最好时期,胆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已经开始,特别是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更早,而腰椎骨质的退行性改变相对迟一些,这种退行性改变的不同步加上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量较大,就容易导致椎间盘的突出。

  (3)在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病率男性比女性更多一些,这是由于男性体力劳动较多,较重,腰区的活动范围较大,腰椎受伤的机会比较多。女性因有不同的生理活动规律,像月经、怀孕、分娩等都可能影响到腰椎的功能。

  (4)在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的和过于瘦弱的人都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身体肥胖的人特别是腹部过于肥胖的人,除了本身脂肪组织较多、肌肉组织较少外,腹部重量的增加也加重了腰椎的负荷,从而增加了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身体过于瘦弱的人由于肌肉组织较少、肌肉力量较弱。从而对腰椎的保护、加固作用较弱,易发生腰肌劳损,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5)在工作环境上: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区肌肉的炎症、水肿,影响腰椎的功能,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在遗传上: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几倍。

  (7)在发育上:在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隐裂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区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5腰间盘突出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腰突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和积累劳损。因此通过锻炼,骨骼和腰背肌就会坚强有力,神经系统反应就会敏捷,于是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动作才会准确、协调,腰椎才不易发生损伤;同时运动有利于减轻腰椎负荷,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从而防止腰突症的发生。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做广播操、健美操、打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均可。

  二、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

  正确的姿势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劳损,延缓椎间盘退变,从而有效预防腰突症。

  下面是几种有助于保护腰椎的常用姿势:

  站立劳动者:髋、膝关节微屈,以15度左右为宜,自然收腹,双侧臀部肌肉向内收缩,使骨盆前倾,腰椎变直。

  坐位工作者:调整坐椅的高度恰好使双膝关节能自由屈伸,上腰椎与靠背椅贴近,保持脊柱伸直。椅子坐板不能太窄,应能托住双侧大腿为宜。

  因工作性质需要半弯腰的劳动者(如炊事员、理发师等):保持下腰部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平行,使重力落在双髋关节和双足上。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伸腰部,然后屈髋下蹲,再用力伸直髋、膝关节,挺腰将重物搬起;集体抬动重物时,要挺胸直腰,先屈髋下蹲,然后同时托起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