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失眠

​老年人嗜睡症是怎么引起的?

嗜睡症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孕妇的身上,当女性朋友进入怀孕的阶段就容易会引起嗜睡,对于嗜睡症这种疾病主要是在怀孕的前五个月,它对于孕妇的生活作息和工作是有很大影响的。。然而,对于嗜睡症这种疾病,孕妇可以采用一些十全大补汤或者其他的治疗偏方来治疗它,那么​老年人嗜睡症是怎么引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嗜睡症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嗜睡症是怎么引起的? 嗜睡症的偏方 嗜睡症的诊断 嗜睡症的治疗

1嗜睡症有什么危害

  反复性嗜睡症

  症状发生通常为突然(几小时之内)或逐渐的(数天之内)产生嗜睡的症状。

  危害:伴有心智状态的改变,尤其是躁动不安。嗜睡症状的持续时间可短至一天,也可以长达30天,但通常的典型表现为四到七天。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发作,通常为数月。同时,嗜睡症的发病频率会随着年纪增大而减少。

  猝睡症

  猝睡症是至少有3个月、每天都会发生无法抗拒的睡眠(主要是白天),而且会发生猝倒。

  危害:猝倒发作时,患者本身通常可以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是由强烈的情绪引发身体两侧肌肉张力消失,以至于患者会忽然全身发软而倒下。猝睡症患者在白天发生猝睡的状况时,常会立即进入梦乡,无论当时正在开车、看电影、还是跟别人讲话,都无法阻挡睡意来袭。

  发作性嗜睡

  发作性嗜睡的过度嗜睡症状是指在白天的日常活动中、在不适当的场所睡着,例如在吃饭、开车及工作中突然睡着。

  危害:此类患者经常会有交通意外或工作意外的经验。但发作性嗜睡的患者却经常抱怨晚上失眠,这可能是因为频繁的入眠期幻觉或睡眠瘫痪所导致晚上睡眠断断续续,无法一觉到天亮;也可能是因为白天嗜睡的时间过长,而干扰到晚上的睡眠。

2​老年人嗜睡症是怎么引起的?

  老年人睡觉的时间会有所缩短的,但是有部分老人,反而更加嗜睡,经常的打瞌睡。对于这部分老年人而言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因为有心血管疾病在作怪。专家表示,尤其是患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发病前都会出现哈欠连天嗜睡的表现。

  首先,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血管壁弹性降低,致使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而大脑对氧气十分敏感,当大脑缺血缺氧时,即引起哈欠频频,昏昏欲睡。

  打哈欠可使胸腔内压力下降,上下腔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增多,心脏的输出血量增多,脑细胞的供血能力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是暂时的,因此,频频打哈欠常预示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在近期发生。

3嗜睡症的偏方

  偏方一

  方药:十全大补汤。

  材料: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

  疗效: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

  偏方二

  材料: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

  疗效: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

  偏方三

  用法: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4嗜睡症的诊断

  1.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无法以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

  2.至少1个月几乎每天发作,或在更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3.缺乏发作性睡病附加症状(猝倒、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证据(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等);

  4.不存在可造成这种状况的器质性因素,如神经科或其他内科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或服用某种药物。

5嗜睡症的治疗

  (1)严格作息时间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白天有意识地让患者小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克服嗜睡,首先生活节奏要把握好,不要三天两头一时冲动要学习就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实践证明,对冬日里养成的生活习惯作适当调整,使机体逐渐适应气温上升的气候,是解除嗜睡的关键一环。例如,冬天为保暖,通常会关门闭户,到了春天就要经常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畅。起居方面也要注意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足够的睡眠有助消除疲劳。

  (2)多运动

  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使自己的心身得到兴奋。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嗜睡就会缓解。比如清晨信步漫行、做操、跑步、打太极拳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

  (3)心理调节

  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每天给自己制定好生活学习计划,认真努力完成等。对于因自尊、感情支持相关而产生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是很重要的,尤其对那些嗜睡的人来说,因为他们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能被家人和同龄人认为懒惰、不愿意活动。这种情况多采用心理治疗,去除与发病有关的不良心理因素,避免精神刺激,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