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

​工资太低真会引发高血压吗 低薪一族如何抗击高血压

研究中发现,低工资与高血压存在直接关联。研究人员在1999~2001年、2001~2003年和2003~2005年三个不同时期,共调研5651位年龄介于25~65周岁的家庭户主和其配偶,取得这些人在三个时期内的身体健康情况及工资收入状况等资料。工资太低真会引发高血压吗?低薪一族如何抗击高血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工资太低真会引发高血压吗 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吃才健康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有哪些 冬季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什么

1高血压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早期高血压症状表现

  1、耳鸣、失眠、易惊醒。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看似寻常的症状,其实很可能是在警示我们高血压侵入。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肢体麻木等都可能意味着高血压来了。

  2、头痛部位多在脑后,若头痛时间长且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这可能是高血压恶化的信号。高血压引起的耳鸣持续时间较长,不会断断续续,且双耳都有。

  3、还有一个症状常被人忽略,就是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多、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等情况发生。

  缓进型高血压的症状:

  1、初期症状:早期常没有症状,偶尔体检时,会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2、心脏表现:初期患者的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3、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还会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4、脑部表现:早期以头痛、头晕最为常见。主要是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剧烈头痛、视力障碍、呕吐、抽搐、恶心、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血压急骤升高。

  5、动脉改变。

  6、眼底改变。

2工资太低真会引发高血压吗

  科学家发现在女性群体和25~44岁工薪阶层中,工资较低的人更容易患有高血压病。研究人员同时指出,假如工资收入翻倍,44岁以下的打工族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则可降低30%,其中女性群体的患病风险更可降低35%。

  高血压不仅仅是一种躯体疾病,各种心理影响、紧张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可由人体的交感神经为中介引起血压反复升高,也可导致慢性高血压。有关机构对职业与高血压病关系的调查中发现,从事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矛盾较多、户外活动较少职业的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近年来年轻人的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调查资料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约占了高血压病人的20%,其中很多都是年轻的白领阶层。

3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吃才健康

  控制食盐量:

  据科研证实,钠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正相关。我国人们的饮食习惯是由南往北,食盐的摄入量依次加大,而我国的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是由南往北依次增加。有效地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是高血压病综合治疗中的基础治法。即便是咸肉、腌制禽蛋、咸菜的摄入量也应严格控制。

  戒烟限酒:

  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能使肾上腺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另外,香烟中的尼古丁还能刺激心脏,加快心跳。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戒烟。少量饮酒对人体并无害处,尤其是适量地饮一些红酒,对心血管还有一定好处。但如长期大量饮酒,就会损伤动脉壁,加重动脉硬化程度,使血压难以控制。

  忌三高食物:

  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热量等食物简称为“三高”食物。常见的有猪肉、猪油、奶油、奶酪、油炸食品、烤鸭、巧克力、冰淇淋、各种动物内脏等。如经常大量的吃这些食品,可以造成肥胖病、血脂过高,从而引起血行不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使血压难以控制,易于突发中风导致高血压。

  饮食应适量:

  高血压患者忌一次性进食量太大。“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量进食可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浊内生,如果痰浊上蒙清窍,可以诱发中风。此外,高血压病人如吃东西过量,还可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4预防高血压的方法有哪些

  1.运动“三戒”

  合理运动是防治高血压的良方之一,但宜选择节奏缓慢、运动量小、容易掌握的项目。如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气功等,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不疲劳为度。

  戒量多:特别不宜从事强度较高的项目,如旋转、跳跃、弯腰、憋气、用猛力等,否则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无助于病情康复。

  戒成瘾:运动一旦成瘾,可能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同样有加重病情之风险。

  戒比赛:比赛易使人情绪紧张,从而促发血压升高而发生意外。

  2.穿戴“二松”

  裤带松:高血压病人不宜紧勒裤带,因为高血压本身就容易造成大腿动脉硬化,血管腔变窄,勒紧裤带无疑会“雪上加霜”。

  鞋袜松:鞋袜太小太紧妨碍脚部血液流动,同样有促发血压升高之虞。

5冬季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什么

  1、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对一种药物已经适应,而且有效果后,不要因为一时的血压波动,就认为身体出现耐药性需要换药。不断换药的结果就是身体需要不断适应新药,对维持血压稳定并没有好处。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生活习惯:晨起多躺10分钟,秋季早晨气温较低,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起床应该慢,遵循“三个半”原则,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后保持半分钟,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早起放慢动作和节奏,能避免血压急剧升高。此外,高血压老人要特别注意防秋燥,别动怒,尽量保持心情愉快,多散步。中午可以保持午睡习惯,时间30分钟至1个小时。晚饭后30分钟再锻炼。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不推荐高血压患者进行晨练。高血压患者最适宜在晚饭后30分钟开始锻炼,锻炼方式主要有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身体微微出汗就行,切忌剧烈运动,这样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危险。

  3、秋季预防鼻出血: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约占鼻出血病人的40%。而秋季更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中老年人血管逐渐老化,鼻黏膜中小动脉肌层弹性较差。秋季气候干燥,原本分泌减少的老年鼻腔就显得更为干燥,加上外力如鼻干时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高血压病人鼻出血预示血压不稳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往往是中风的一种征兆。高血压伴鼻出血的中老年人应加强自我保健,在秋季应注意以下几点:按医嘱服药;要保持心情开朗,情绪安定;饮食要平衡,除米面、豆类外,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钾、镁的水果。

  4、要注意清晨护理,要在清晨醒后立即服降压药。晨起前宜喝杯水休息一会儿再起床。要注意不宜久蹲用力大便。要注意保暖防寒。寒冷刺激血管收缩,易造成血压升高。要注意外出穿戴,防止寒冷刺激,避免迎风走。

  5、科学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一天中测量三次血压,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了解病情。在血压稳定后,可以延长测量的间隔时间,测量血压需要注意:在活动以后应至少休息5分钟以上,要安静舒适,座椅适当,手臂与心脏等高;传统的水银血压是国际上医生通用的血压测量仪器。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该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30 /80mmHg以下。

  6、注意饮食,适当的进补。该类人群应该选择清淡类的饮食。人参(人参食品)一类的有升压作用,在人体休克的时候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尤其不能多吃。芹菜的降压效果非常好,还有降糖、降血脂的功效,适合患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群食用。科学制定进补方案:采用低盐食疗法,每日盐的摄入量≤5克。多吃木耳、蘑菇和黑豆、黄豆等清补食物。海参属于滋阴类补品,既可增强体力,又不会引起高血压,也是上佳的滋补品。同时,高血压男性在进补时还要注意少吃辛辣的食物。

  7、服用药物确保血压平稳。高血压目前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无法攻克的难题。因为无法根治,所以就算能通过服用各种降压药将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范围内,但谁也不敢保证哪一天就会突然升高。不能彻底治愈,又不能不吃降压药,吃了药又要忍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影响,实在是让高血压患者左右为难、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