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老年人首选 摩腹养生法

疾病的初期往往不易被人们察觉,以致错过早期诊治的机会而酿成大祸。倘若每日能抽出点时间进行适当的自我按摩,就可以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增强体质、疏通经络、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摩腹养生法就是其中之一。来看看吧。

目录 老年人运动养生怎么进行 ​老年人首选摩腹养生法 老年人中秋养生该怎么吃 老年人怎么吃鱼肉养生 老年人养生勤动嘴

1老年人运动养生怎么进行

  现在很注重养生保健,尤其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对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就变得非常的现实,非常的紧迫。老年人锻炼要注意量力而行,我们每个人身体有差异,但即便如此,人到老年之后,各项机能都在逐渐减退,所以说锻炼应当强度不太大,动作相对缓慢,速率相对均匀。

  健身跑(即慢跑)的运动量比散步走路大,受到许多中老年人的喜爱,是风靡国内外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健身跑在开始时应舒展活动一下肢体,放松肌肉,作好准备活动。然后展开双臂前后摆动,协调而又节奏,深而均匀地呼吸。锻炼应从慢至快,时间从短而长,开始初练时慢跑5~10分钟而不觉胸闷气短,然后每天逐渐增加至15~2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最后甚至可增到30~40分钟。慢慢结束后,应缓慢步行或原地踏步,不要马上停下,做好放松整理活动,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骑自行车是我国大多数人的主要出行方法,也是一项锻炼肌肉(特别是腿部肌肉和关节)的全身性运动。很多中老年人仍将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和锻炼身体的两重功能。骑车的速度、距离和次数可根据各人体力酌情而定。但老年人究竟年事逐渐增高,应尽量不在刮风、下雨、严寒或酷暑时锻炼。在交通拥挤地区更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和意外。

  一般来说老年人适合的锻炼项目是保健操、慢跑、太极拳、气功等等。这些锻炼的动作都比较缓慢,锻炼的强度适中。在运动养生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开始要注意量小一些,身体稍微疲劳之后就要休息,再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如果身体不在感觉疲劳,那么量可以缓慢增加。

2​老年人首选摩腹养生法

  摩腹养生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时兴的健身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名医孙思邈就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之道。其实,摩腹就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宜于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方法,一般可选择在临睡前及起床前进行。

  方法是排空小便,取仰卧姿势,全身肌肉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用右掌心贴附在肚脐部,左手叠于右手背上,做顺时针方向按摩,由脐部逐渐扩大到全腹,然后缩小按摩范围,回到脐部。此后,再交换左右手的位置,左手掌贴脐,上叠右手,依前面的方法做逆时针方向按摩,次数不限。按摩时要用力适度,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适即可。摩腹不宜在过饥或过饱时进行。若腹内有恶性肿瘤、阑尾炎和腹膜炎等疾病时,则不宜做摩腹。

3老年人中秋养生该怎么吃

  1、月饼每天不宜吃超1/4个

  月饼的主要成分是面粉、白糖、油脂和配料,热量非常高。无糖月饼仅是指月饼中不含蔗糖,而加入糖醇等代糖,进食后不会立即引起血糖升高。但月饼本身含大量淀粉,在人体内较终还是会转化为葡萄糖,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能量和脂肪的超标。

  中秋吃月饼,还是少吃为妙。普通每天不宜超过半个,三高人群、老人、小孩不宜超过1/4个。虽然进食月饼时搭配茶水就能降低脂肪吸收,然而,降低的幅度远远不够。此外,吃月饼的时候,尽量不要同那些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同时进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搭配清茶较合宜!

  2、螃蟹肥美不宜多吃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佳品。但螃蟹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均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食用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吃蟹不注意卫生,就会使人致病甚至中毒。尤其是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不要过多得食用螃蟹,更加不能食用生蟹,避免造成胃寒、腹泻等症状。

  蟹肉性寒,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一般吃蟹一至两个即可,吃完蟹后最好喝上一杯姜汤祛寒。

  死蟹体内的细菌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食用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不宜购买。

  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中秋老年人该怎么吃。

  3、饥饱适度

  在节日犯病的老年病人中,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人与饮食不当有关,其中较为多见的是连续吃高脂肪、高热量、低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引起的心脏病发作、中风、胆囊炎和胰腺炎等以及由于饮食不洁引起的胃炎、肠炎等。老年人必须把住饮食关。老人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对减少,对饥饱的调控能力较差,往往饥饿时会发生低血糖,过饱时会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净素食老人,由于进食的全是植物性食物,耐饥性较差,因此应少食多餐,按时进食。

  一般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最好再增加两三次副餐。副餐可选食豆奶、豆腐脑、红枣莲心汤、花生糊、核桃酪、芝麻酱、各种咸甜粥、松软糕点、水果等食品。3次主餐的间隔时间为4至6小时,副餐放在主餐之间和睡前1小时。老年人代谢机能降低,体力活动较少,以每餐八九分饱为度,七成饱为佳。

  4、饮酒切忌伤肝脾

  亲朋好友中秋团聚,难免会喝上几杯美酒助兴。那么,中秋时节老人饮酒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专家建议,“饮酒一定要限量。一般来说,白酒应该控制在50g以下,红酒应该控制在125ml以下。秋季可以喝些米酒,老幼皆宜,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有散寒活气,养血滋阴的功能。”一旦饮酒过量,又该如何解酒护肝呢?

  中医认为,葛花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肝脏解毒功能,有解酒的功效。花茶对于解酒也有一定效果。

  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做下酒菜。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醛毒,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

  酒醉后有恶心呕吐者,可取一小块生姜含于口内,可止呕吐。

  中秋节自制养生美食不仅滋味鲜美,而且有润肺补肝等调养作用。

4老年人怎么吃鱼肉养生

  1、鲭鱼(鲐鱼)

  鲭鱼为中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鱼肉每百克含蛋白质21.4克、脂肪7.4克,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鱼肝油。

  因为沙丁鱼含有丰富的能够促进健康的Omega-3s、EPA和DHA。这些基本的脂肪酸能够帮助身体里的血液流动畅通,保持一个健康的心脏,防止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吃沙丁鱼是保持一个健康心脏的重要方法。

  2、鲑鱼(三文鱼)

  鲑鱼老少皆宜,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脑力劳动者;适合患有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人群。

  3、金枪鱼

  由于金枪鱼必须时常保持快速游动,才能维持身体的供给,加上只在海域深处活动,因此肉质柔嫩鲜美,且不受环境污染,是现代人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可抑制胆固醇增加和防止动脉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特殊的作用。

5老年人养生勤动嘴

  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人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能做到“勤于动嘴”,将对强心健体、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勤餐少食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心脏功能均有减退。如一次进餐的量过多,会加重消化系统和心脏的负担,不利于保健,也易发胖。因此,老年人宜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胃、肠、胰、胆和心脏有病的人及肥胖者更应注意。

  勤于咀嚼

  老年人由于或部分脱落,不易将咀嚼得很细,影响了食物中的吸收。所以老年人进食应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对牙齿保健和延缓面部咀嚼肌萎缩也有帮助。

  勤于叩齿

  叩齿是传统的养生之道,简便易行效果佳。据文献记载,1400年前梁武帝时的名医陶弘景,年过八旬,齿紧完好,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明朝有位者叫冷谦,史载活了150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据说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即会感到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之一也为“齿宜常叩”。所以说,牙齿不仅仅是用来咀嚼的,而且还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勤咽唾液

  唾液内含有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生长激素等成分。认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皮毛”、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寿”之说。老年人可每天早、午、晚各做一次“咽津功”,舌舐上腭,将生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数次,就能宁心静气。

  勤于交谈

  国外有一心理学家曾进行过孤独对人体影响的实验。应试者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坐享其成”,生活两天后均出现呆滞、麻木的表情,且动作的协调灵敏性大大降低。许多结果也表明,没有亲密朋友、参加社会活动少的人患病率更高,寿命也更短,而勤于动嘴交谈的老年人身体更健康。因此,老年人应常和他人交谈,以此开阔心胸,舒畅气血,有利身心健康。

  勤张笑口

  俗话说得好:“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最好,是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一帖良药。古今中外不少用笑话作为治病手段,对某些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医生说,笑可以被称为“超级”。有了笑,你才会发现这世界更加美妙,生活更加美好。因此,老年人要常开笑口,若能如此,将有益于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