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妈妈产后月经不规律,应该注意适当补钙、多休息、加强营养、适当运动,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产妇长期月经不规律,应去医院查明具体原因再对症治疗。那么产后月经不调按怎么办?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夏天预防月经不调都有哪些办法
1、预防月经不调,避免寒冷:
一些妇女在月经期间贪凉怕热,往往忽视防寒保温而受惊,因而容易引起月经不调乃至全身性疾病,影响身心健康,所以,盛夏时节做好预防月经不调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妇女盛夏在月经期间应注意,不宜长时间吹电风扇、不宜大量吃冷饮、不宜坐卧砖地板、不宜露天夜宿,这点女性一定要注意,否则很容易引起月经不调。
2、预防月经不调,劳逸失度:
妇女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在经期,就会耗伤肌体正气,或长时间从事繁重的脑力劳动,就会导致阴血暗耗,二者皆可使月经不调,如果过度安逸,就会使气血运行不畅,体质逐渐减弱,也可发生月经不调。
3、预防月经不调,不宜大量吃冷饮:
妇女经期过多吃冷饮会刺激胃肠粘膜,使胃肠血管突然痉挛、消化液分泌减少,直接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甚至引起腹痛、月经不调。同时,妇女在月经期间盆腔和阴部都明显充血,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盆腔内血管的痉挛收缩,从而发生月经不调、痛经、停经等妇科疾患。
4、预防月经不调,避免房事不节:
房事不节,肾中精血就会亏少,月经就会受到影响。若是在经期行房事,危害就更大了,轻者感染出血导致月经不调,严重者会因为大出血而死亡。
5、讲究经期卫生:
在月经来潮期间,女孩如不注意讲究卫生,就很容易诱发多种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这些病症均会妨碍到婚后的受孕。总的来说,应在精神上要保持愉快乐观,不要无端地烦恼;要适当休息,避免负重;在饮食上宜温热,忌寒凉;在起居上宜安静舒适,忌坐卧湿地或涉水淋雨;内裤和月经带要勤洗,卫生纸(巾)要勤换;适当洗澡,但勿太频,以防感冒。
2产后月经不调怎么办
1、合理饮食
产后月经不调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进行调节,适当补充钙质,可以多吃一些丝瓜,有助于疏通经脉使血液更加流通,还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多吃羊肉粥可以补血止痛和补气;多吃猪皮冻还可以滋肾养肝养血益阴,更有助于调节月经不调。
多吃丝瓜丝瓜性平味甘,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对调理月经不顺很有帮助。其它也可以多吃大葱、南瓜、栗子、豆类、大蒜、生姜、橘子等食物;或者吃一些如乌贼汤、龙眼蛋汤、当归羊肉火锅、韭菜炒羊肝、益母草汁粥、艾叶粥、牡丹花粥、月季花汤等补品。
少辛辣不能够吃刺激性的东西,不要吃辛辣的东西,否则易加重病情,还容易引起产后便秘。
2、保持心情愉悦
产后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可减少心理压力。特别是在经期月经来潮前一定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不要有太大的波动。心情抑郁或沮丧常常是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而情绪紧张可使月经量增多,月经提前。
3、适当运动
产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更有助于气血的运行。另外也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做到劳逸结合。
4、按摩保健
妈妈还可以进行自我按摩,特别是对腹部的按摩。
3月经失调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30岁左右的女性
皮肤明显出现色斑,松弛、晦暗无光、毛孔粗大、粗糙、痤疮不断。30岁的女性和20岁的女性相比,除了可能存在痛经、性交疼痛外,还容易被经前综合征困扰。30岁女性出现痛经和月经量过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炎或者子宫肌瘤的症状表现。
2、30-40岁之间的女性
出现内分泌紊乱,如月经失调、乳房下垂、萎缩,老年斑、外阴干燥、性欲减退等女性第二性症明显衰退、减弱以及出现更年期症状。
40岁的女性月经周期长短开始发生变化,从21天的周期变成35天,然后又变成27天都是正常的。另外,月经量可能会增多。
40岁时出现的不规则出血可能是子宫息肉的症状。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卵巢与以前相比不再那么规律排卵,并且排卵的频率也降低了,但是仍然不能忽视避孕问题。40岁女人意外怀孕的比率和青少年意外怀孕的比率一样高。
3、40-55岁之间的女性
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症状。
绝经是妇女的一个生理现象,伴随绝经引起的雌激素不足与其他体内、体外因素共同作用,使部分妇女出现异常心理和躯体改变,这就是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绝经过渡期的女性月经可表现为闭经、月经稀少和月经紊乱。
4月经不调到底是由什么主要因素引起的
阴道或宫内异物
当异物残存在阴道或子宫中,也会引起月经不调,因为异物残存在子宫中会造成子宫内膜的刺激,而引起月经不调,专家解释,对于由避孕器造成的月经混乱,专家建议将避孕器取出后,采取其他避孕方式。
起居无度
据研究,女性作息无规律,睡眠不足,或经期淋雨着凉,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专家表示,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过度,尤其是经期要防寒避湿。
生理因素
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激素可以帮助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且相互作用保持平衡,但其中有些生长调节剂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如果不注调节的话很容易发生月经不调,通常来说,年龄越小,内分泌越少,也就很少发生内分泌失调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大,需要给内分泌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些人的内分泌失调是源自遗传。
情绪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压力,我们必须要打起精神全力应对,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这种身体备战状态以及情绪的改变就会影响到神经系统,调控出现异常,就会造成月经不调。
过度节食
专家研究表明,少女的脂肪至少占体重的17%,方可发生月经初潮,体内脂肪至少达到体重的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过度节食者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出现月经不调。因此,追求身体苗条的女性,切不可盲目节食减肥。
妇科炎症感染
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和卵巢炎等炎症感染也是导致月经不调的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炎症的长期刺激,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剥脱、再生与修复,以及子宫血管的收缩,从而导致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量过多、经期流血时间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月经不调的现象。
5科学护理月经不调的方法有哪些
精神上要保持健康,要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各种不良的情支刺激,注意调护来治疗月经不调。月经先期,不要吃辛辣、煎炸等助火东火的食物。体制虚的人要注意加强营养,多吃肉禽、奶类食品,如果量比较多则应该卧床休息。
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色淡少质量稀,伴带下清稀,腰部酸痛、头晕耳鸣者属肾亏,宜多休息,节制房事来治疗月经不调,可多吃猪腰、禽蛋类食品。月经后期,经色淡而质稀,心慌、面色苍白、疲乏的人应加强营养,多吃瘦肉、猪肝黄鳝、红枣、红小豆、花生衣等滋阴补血的食品。小腹冷痛,经色紫暗伴血寒者,注意经期饱暖,忌用冷水洗涤,忌食生冷,浮筒明显者可用热水袋或热敷袋局部热敷。
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女性营养不良或营养搭配不合理,也容易引发月经不调。因此,女性在平时也应合理的搭配饮食,避免过度减肥,多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因月经量过多发生缺铁性贫血。多食用高纤维食物,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有助于调理经期,高纤维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燕麦、糙米等,这类食物具有润肠道、改善便秘的作用,所以推荐适量食用。此外,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起到促进雌激素分泌的作用,增加血液中的镁含量,能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
中医认为,血得寒则凝,女性常食用生冷寒性食物会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易出现月经不调、经血量少,还易出现痛经、闭经等经期问题。因此月经期间,宜食用温热食物,促进血液运行通畅。不宜食用辛辣食物,月经期间进食辛辣的食物容易引起盆腔血管收缩,造成经血量过少甚至突然停止,长此以往,会发生痛经或月经不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