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家有青春期孩子 须清楚四大心理需求

青春期孩子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家有青春期孩子怎么清楚孩子心理需求?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青春期的孩子“烦”什么? ​家有青春期孩子 须清楚四大心理需求 ​青春期心理健康体现在哪些方面? 青春期女性哪些细节影响健康 ​如何化解青春期的寂寞?

1青春期的孩子“烦”什么?

  “别烦我!”“烦着呢!”这是多数青少年的口头禅。烦,已经成为青春期青少年一种主要的情绪。青春期的这种性格不稳定可以用“矛盾、冲突、动荡”六个字来概括

  他们要独立,但不能放弃依赖。

  一方面,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向成人发表了“独立宣言”,另一方面,他们又反感儿童时代与成人形成的依附关系。为了剪断这种关系,他们采取了对抗或反抗的方式,目的不仅是抗拒权威,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存在。

  他们要封闭,但又需要开放陪伴。

  青少年不再像儿时那样外露与直爽,尤其不愿意与父母、老师交谈,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但同时他们又在不断地寻找能推心置腹的知己,渴望向他们敞开心扉,得到同龄人的同情、理解与支持。

  他们要勇敢,但时常又有怯懦相随。

  在某些情况下,青少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成熟,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行为。但当他们面临缺乏经验的情景或认为自尊感将面临考验时,又会出现退缩和怯懦的表现,比如,羞答答、脸红等。

  他们要高傲,却与自卑形影不离。

  青少年由于受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能力的限制,常凭一时的感觉来衡量自己。一次成绩好就自信满满,成绩不好则悲观失望。高傲和自卑情绪在他们身上形影不离,造成情绪起伏不定。

  他们眷恋童年,但又否定童年。

  面对接踵而来的许多挑战与问题,青少年往往留恋童年的无忧无虑,但与之结伴而行的便是否定童年。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力争从各个方面对过去一切不成熟的痕迹进行否定。在这些矛盾的心态下,青少年的烦恼也多种多样。

  有的同学烦恼自己长得快,有的同学烦恼脸上的“小痘痘”,有的同学烦恼总盯漂亮女生……那么,如何解除这些烦恼呢?

  首先应正确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变化。

  不要怕长大,也不要拒绝成长,而要适应成长。成长是人发展的规律与必然结果,要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发展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了解身心变化的知识,如为什么变,怎么变,变化的结果是什么等。

  其次,体验与享受自己的成长。

  不要将成长带来的烦恼当烦恼,它是人生给青少年的特殊礼物,你不珍惜,它就会丢失。建议青少年努力体验这份独特的感受,并想办法去享受它。比如,喜欢孤独,那就让自己孤独一段时间,孤独够了再投入到新的活动中,但不要将这些消极的情感长期延伸下去。

  最后,为自己拥有“三张人生通行证”做好准备。

  三张“通行证”是20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一张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创造力。前两张是基础,而第三张通行证实际上是一种人格特质。这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否生存与发展,不取决于他获得了什么样的文凭和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而取决于他的人格特质,也就是说取决于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青少年解除现阶段的烦恼,拥有健康的心灵非常重要。

2​家有青春期孩子 须清楚四大心理需求

  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

  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家长们因为担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再有,家长片面听从老师和他人的意见,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们绝对不接受,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

  家长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听孩子诉说,也是给孩子宣泄的机会,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家长听后,找机会给孩子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成为最值得相互信赖的朋友。

  家长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比如,带你做坏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们往往认为朋友是永恒的,要告诉孩子不一定是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断交,要有心理准备。总之,您要成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3​青春期心理健康体现在哪些方面?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发生转移等。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否,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思维合乎逻辑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4青春期女性哪些细节影响健康

  (1)多吃黑麦面包,黑麦面包富含纤维素,可减低动脉血压,增进血液中糖的代谢,保证每天吃30克对健康十分有益。

  (2)少穿高跟鞋经常穿过高的高跟鞋,不但易造成脚腕损伤,也可能闪腰,尤其是细高跟鞋,对健康有害无益。

  (3)来点巧克力,巧克力不只好吃,也有助于减轻焦虑的情绪,和葡萄酒一样,它具有氧化作用。不过为了身材着想,最好不要过量。

  (4)按摩鼻尖,用力以手心压住鼻尖,以不痛为原则,画圆周般按摩30秒,能放松神经、促进消化,不妨一试。

  (5)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光线有防止忧郁的作用。光线愈弱,人的情绪愈低落:光线亮一点,有助于心情愉快。

  (6)定期健康检查不要等生病了才去医院,平日的健康检查不会太繁琐,却减少许多危险,让你省事又安心。

  (7)多听老人言快感冒时喝姜汤,偏头痛按摩太阳穴、用万金油……这些老人家的偏方,医学界绕了一大圈证实了其可靠性,所以还是别向老人撇嘴。

  (8)跳绳每天清晨起床后,跳绳是一件既有趣又锻炼身体的美事,不会费时太久,也不会耗力太多。

  (9)补脑,维生素B群对脑力劳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睡眠质量不好,应多吃动物肝脏,新鲜蔬果,它们富含维生素B,能够增强记忆力。

  (10)不要吃太多豆芽,豆芽中含有植物性动情激素,育龄女性吃得太多容易引起月经紊乱,不易受孕;但豆芽又有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所以食用豆芽一周不超过两次为好。

5​如何化解青春期的寂寞?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说。进入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少男少女们总会经常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会感到特别孤独呢?因为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需要经过不断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

  这个过程一开始,少男少女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少男少女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他们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这种孤独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青少年会逐渐获得一种熟悉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觉。这时,既能够独立思考,也会乐于与人交流了。

  化解心理压力、孤独有妙法

  心理暗示法:3~12岁的孩子最适合用心理暗示法来治疗心理问题。因为儿童天生好奇,想象力丰富,有能力接受多元价值观念,改变固有观念,不像成人那么有偏见。用心理暗示法可以很好地治疗孩子的学习障碍、自卑等问题。比如:通过想象,“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音乐”等,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分解法:把生活中的压力与孤独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与孤独,便可以逐渐化解。

  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与孤独。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 87%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说从不哭泣。由此看来,让人把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孤独与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与孤独。

  穿上最爱的旧衣服: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衫,你的心理压力与孤独会不知不觉随之减轻。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的生活中,人的情绪也会为之高涨起来。

  观赏鱼类: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宠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与孤独感也会大为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