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抑郁症又称季节情绪失调症,每年同一时间发作,常为秋末冬初开始,它属于精神类的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多梦、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季节性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该怎么做呢?下面看看详细介绍。
目录
1如何远离秋季抑郁症
加强日照和光照
加强日照和光照是快乐起来的第一要领。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秋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应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从而消除抑郁情绪。
少在室内排解不良情绪
秋冬季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所以抑郁症的易感人群应引起重视,如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更年期女性、孕妇、产妇或老年人,以及刚刚经历了负面事件又没有得到及时排解的人群。“秋季室内工作”是又一个造成人们心理抑郁的重要原因。
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多抽时间外出走走,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找朋友聊天,都可以缓解抑郁情绪。如果心理郁结实在无法排遣,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听听专业的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使心理疾病更加恶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行为方式普遍表现为忙忙碌碌,这导致他们的情绪容易趋向于不稳定,很多人因此暴饮暴食或疯狂购物,这都是心理亚健康的早期信号。
2秋冬季节出现这些症状 警惕季节性抑郁症!
一、什么是季节性抑郁症?
如果抑郁症反复在秋冬季发作,医学上称之为季节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是重性抑郁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在晚秋起病,随冬季日照渐少,症状加重;日照延长后,症状渐缓解。
二、季节性抑郁症的症状:
季节性抑郁症和典型的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些不同,早醒、食欲下降、消瘦少见,而睡眠过度、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常见。
三、季节性抑郁症的原因:
季节性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日照时间减少,阳光可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而秋冬季因阳光照射减少,体内褪黑素水平增高,褪黑素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的功能,它的水平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这样能唤起细胞兴奋的激素就会减少,继而出现情感低落这样的抑郁症状,在高纬度地区,那里的季节变化明显,日照时间短,季节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另外,秋冬季节机体新陈代谢减慢,心率、呼吸减慢,大脑缺氧,这也是易出现抑郁症状的原因之一。
四、如何预防季节性抑郁症?
首先,调整生活方式,多晒太阳、适当运动是很好的办法。其次,对于既往已经确诊的抑郁症患者而言,药物的维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对于既往从未被确诊过的患者而言,应注意及时识别自己的抑郁表现,一旦发现抑郁情绪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宜尽早就诊。
总之,只要对季节性抑郁充分认识,了解秋冬季对人体情绪的影响,有条理的安排好工作和生活,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晒太阳,合理膳食,坚持药物治疗,季节性抑郁的复发是可以预防的。
35种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孕产妇
女性在怀孕与生产期间,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加之孕期对分娩方式的担忧、体形体重的变化,以及产后护理、对孩子的照顾、因孩子引起的家庭矛盾等,这些使本就神经敏感、脆弱的孕产妇容易发生抑郁症。
有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孕后期以及产后,有50%-70%的女性发生轻微的抑郁症倾向,其中又有10%-15%发展为抑郁症。孕妇年龄越大,抑郁症越高发,其中35-40岁的高龄产妇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孕产妇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易怒、情绪低落、易疲劳、睡不好、喜怒无常以及提不起精神等,有4种以上表现,可以考虑有抑郁症倾向。
白领工作者
抑郁症的病因与心理、社会环境以及身体有关,白领在心理上面临寂寞、紧张、心理疲劳、压力、自信心不足、对自己认识不清以及加班工作、精神压力大等。这些增加了白领患抑郁症的风险。
久病人群
久病未必能成医,还可能发展为抑郁症。一方面,身体上的疾病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不利于身体调节情绪。另一方面,久病常常伴随着身体上的疼痛、经济压力、失业压力、残疾的可能性以及社会地位的丧失。这样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增加久病人群患抑郁症风险。
空巢老人
一份医生的就诊记录显示,就诊的抑郁症老人中大约有90%都称子女不在身边,或与子女见面少、打电话少。空巢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去世,退休失去生活目标,以及身体疾病等,这些增加患抑郁症风险。
艺术家、演员、作家
这一类工作者面临收入不稳定,创作灵感少,工作压力大,舆论压迫等,从而属于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另外,还有一种是季节性抑郁症,受到秋季、冬季日照的影响,人体生理节奏紊乱与内分泌失调,继而发生情绪上的问题。多晒阳光、多运动可调理。
4秋季预防抑郁症的5个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会有更多的人感到紧张、疲劳和郁闷,加上经济拮据、下岗等因素,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由于抑郁症的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处于工作年龄段,严重的抑郁症中有15%的可自杀而死。也就是说,抑郁症既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又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抑郁症病人一般是不会主动上医院的,因此,有很大的隐匿性。
1、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2、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3、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4、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5、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效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5哪些人容易秋季抑郁
1、全职太太
告别压力巨大的职场,回家当全职太太,安安心心相夫教子,这是不少职业女性的梦想。然而,有关调查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咨询者中,全职太太约占20%。
全职太太的人际交往圈比较狭窄,难以得到多支点的社会评价,更无法从中感知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变得敏感而缺乏自信;此外,由于缺少竞争对手、上下级等“外力”刺激,尽管她们拥有大把时间和精力,却难以积极发展兴趣爱好和一技之长。这些因素让全职太太变得“脆弱”,不善于应对逆境,更容易陷入心理困境。
2、学生与老人
学生可能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产生轻生念头。早在10年前教育系统有过统计:上海市学生自杀人数每年在25人次左右,近两年,这个数字在增加,而且仅靠数字还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出行不便加上身体各方面的疾病,使得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在发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和治疗。
3、性格敏感人群
易患秋冬季抑郁症的人群:性格为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好胜心强、性格内向者;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更年期女性、孕妇、产妇或老年人,以及部分学龄期儿童,刚经历了负性事件又没得到及时排解的人群;常年在室内工作者、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