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有压力是难免的,但是要学会如何减压,如果压力得不到缓解,压力太大的话,会影响高考期间的发挥,那么高考的时候如何减压呢?高考期间焦虑怎么办呢?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高考前调整状态的心理处方吧~
目录
1高考前7个方法有效减轻压力
1.找上大学的人聊聊
找上过大学的人聊聊天,这是有助于考前缓解压力的,并且可以得到一些高考期间的经验,对于取得好成绩有一定的帮助。
2.给孩子做做按摩
按摩是可以让人缓解压力的,在高考之前,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按摩,这在一定程度上面是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的。
3.运动减压法
运动是有助于缓解压力的,感觉自己压力大的时候可以慢跑,游泳等等,都是可以帮助你缓解考前压力的哦!
4.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家长在高考放假期间和高考期间有意找一个佩服考生并且与考生关系相对密切的好友来陪伴他,这样不论聊天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等都可以适当转移他的注意力,另外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聊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5.学会自我觉察
考试发挥失常、考前睡不着、脑袋一片空白、对考试有莫名的恐惧感,都属于高原期的反应。缓解的办法还可以学习心理学里比较棒的办法——自我觉察,就是止住任何使考生紧张着急的事情或想法。这招屡试不爽,很有用,考生需要花一定精力去做。
6.睡眠消除法
事实证明,很多临考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于学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广大临考中学生朋友一般不易“夜半挑灯”苦读,要养成中午小睡的习惯。因为良好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充足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试焦虑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
7.音乐疗法
缓解高考压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音乐疗法。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生理机能,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如:圣洁、高贵的音乐,可使人净化灵魂、境界开阔;速度较缓的音乐给人以安全感、舒适感;清澈、高雅、透明的古典音乐,可以增进人们的记忆力、注意力;浪漫的音乐,可激起人们恻隐、怜悯之心;流行音乐,可使人感情投入;时尚音乐,可释放心声。
2如何帮助考生调整好最佳状态
辅食再好,主食也必不可少
“复习帮不上什么忙,就给孩子做点好吃的吧。”精心安排可口饭菜是不少家长考前的“必修课”。可是,做什么吃又往往是一大难题。从事临床营养工作20多年的营养专家潘丹峰表示,主要还是应该均衡饮食,“因为每类食物提供的营养和所起的作用都不同,并非某类食物多吃几口就能替代另一类食物。”
在一顿饭中,尤其是大考前夕的餐桌上,主食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有的家长给孩子煲了靓汤或做了一桌好菜,会让孩子少吃几口饭,多喝碗汤、多吃块肉。而实际上,人体生理活动、体力和脑力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是由碳水化合物供给,而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种主食,如米面及其制品等,“无论有多好的辅食,每顿的主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保证充足的分量”。
参加高考的学生所需营养可以参照以下分量,一般来说,每顿饭2―3两的主食,每天150―200克肉类、1只鸡蛋、1盒牛奶、500克蔬菜、200克水果,就能包含一天人体所需的各大类营养物质。不要吃大鱼大肉、肥腻油炸食物,可适量选择较适合考生的肉类,鱼肉、禽肉易消化,海鱼富含DHA,可交替选用。在这个流感多发季节,新鲜蔬果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家长也可以把新鲜水果榨成果汁,既可调节孩子的胃口,也可补充维生素。
早餐还需要搭配高蛋白食物
早餐一定要吃好,不要忙着复习就不吃早餐或只喝一盒牛奶对付,没有主食会影响大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不过,早餐光吃主食同样不好,因为碳水化合物在消化系统中排空较快,只吃主食很快就会有饥饿感,因此需要搭配高蛋白食物,在提供营养同时可增加饱腹感,维持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早餐最好包括主食和含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如面包加牛奶或饺子、窝蛋面条等。
临时补充保健品需慎重
潘丹峰介绍,临近大考精神紧张,孩子有可能不太开胃,家长可以适当煲一些汤水调节胃口,红萝卜玉米马蹄煲猪骨汤、鲜淮山虫草花煲水鸭、松茸煲鸡等中性汤水比较适合。假如要用药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体质辨证论治。她表示,考生年纪还小,体虚的人并不多,反而是燥热的较多,用大补的药材未必会耐受。
而临时补充保健品更需慎重。因为,通过均衡饮食,摄入的各类营养物质是可以维持日常需要的。而保健品营养成分起作用不可能立竿见影,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如果考生身体不吸收不适应的话,反而可能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所以,如果确实要吃,提前一个月吃来让身体适应,并注意观察胃肠道、睡眠等方面的反应。
3高考前调整状态的心理处方
注意力不集中不必过于自我苛求
可以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注意力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时候我能听好课就行”。不要因为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就过分关注这件事,强迫自己甚至为此而焦虑,不要使心理能量过分固着在这件事上,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态度是,带着这种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感觉,该干什么干什么,尽力学就是了。
认识上课的重要性并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
因为每堂课的内容都有它的重要性和意义,都有一部分新的知识要我们去掌握。而且老师常常会讲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有经验的教师还能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要认识到没有老师的授课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大,甚至学不下去。作为学生,多想这些重要性,并以此引起我们对课堂的兴趣和注意。我们就能专心听讲。
排除干扰不受内外影响
当你发现自己有轻视学习内容的苗头,或教师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任其发展。当课堂上出现不安静,其他同学干扰或外界的影响时,也要排除干扰,不受影响,保持集中注意的心理状态。上课不是看电影听故事,没有强烈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形象,去吸引着你的注意。课堂讲授的各种科学知识有它的知识体系,概念系统,比较抽象概括,它需要借助意志力的帮助,自我控制,去战胜分散注意的各种内外干扰因素,做到有意识地注意,有目的地学习。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同学因学习负担重,因此,一到晚上便贪黑敖夜,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打电筒读书,学到深夜;有的同学不能按时睡眠,在宿舍和同学闲聊等等。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是“夜猫子”型的,奉劝你学学“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学会自我减压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学习任务确实很重,再加上老师、家长的高期望,又给孩子心理加上一道砝码;一些同学自己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异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同学们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一颗平常心,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就问心无愧,也必然会有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同学们希望注意力更集中,那么就需要让自己的心灵更宁静,不是说完全没有杂念,而是说尽可能减少左右为难的心理冲突。
4考前焦虑症该怎么调节
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呢?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和多年经验,整理出“六招”,供高考学子参考。
一是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高考具有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高考学子完全可以告诉自己只要尽力就行了,就问心无愧了,重过程轻结果。
二是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效,确定比较恰当的自我期望。
三是努力调节自身,酝酿积极情绪,化压力为动力。在大量的复习做题之余,要学会适当放松。哼哼歌,走走跳跳,和朋友一起聊聊天,都能有助于缓解压力。
四是自信面对考前焦虑。自信是每一个考生需要的必备武器,考生应该靠增强自信来抵御消极情绪,只有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摆正位置树立信心,才能摒弃焦虑从容应试,取得佳绩。
五是每天运动一小时。运动是消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只要让学子每天运动一小时,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都会远离焦虑。“八减一大于八”,是说在八小时学习过程中抽出一小时进行运动,会比八小时全部学习收效大。
5高考前这么减压最好
1.自我辩论调节法
要找到头脑中对即将来临的考试的一些担忧。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倾向逐条记下来,使它们明朗化,使自己清晰地了解自己当前的消极自我意识到底有哪些。其次,对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辩论,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
2.劳逸结合
保持充足的睡眠,至少是7小时,每天要有半小时的运动,如打球、游泳、慢跑等。如果紧张、焦虑还应该听听轻松的音乐。每天做20分钟放松训练。
3.沟通交流法
当感觉到压力、焦虑和情绪不稳定时,考生可与家长、老师或知心朋友沟通交流,起到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