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毕业前夕不让情绪决堤

寝室里摔碎的暖瓶,粉墙上零乱的涂鸦,窗户上砸破的玻璃,厕所里呕吐的污迹,还有午夜里不时传来的鬼哭狼嚎般的叫声。这便是大学里很多大四学生们在这最后一段日子里最后的疯狂。不断地有同学在发泄着,一不小心你就会看到从某个窗户里飞出暖瓶,雪白的粉墙上用墨汁、红涂料写着诸如“郁闷啊”、“滚蛋了”等等语句。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在驱使着这些不同学校中不一样的人们重复着一年一年同样的事情呢?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目录 毕业前焦虑症怎么办 毕业前夕不让情绪决堤 为求毕业前的疯狂竟把命给丢了 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从毕业典礼看仪式的作用

1毕业前焦虑症怎么办

  1、自我反省:会患上焦虑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过于的把自己面对某些情绪体验或者是欲望进行压抑,让它潜伏在自己的无意识中,从而产生了病症;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懂的把潜意识中的痛苦和自己的朋友或者是亲人诉说出来,这样也能改善焦虑症。

  2、自我松弛:所谓的自我松弛也就是当你在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去想象一些有可能发生的种种危险情况,然后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让这些情景重复的出现,当你在这些情景中慢慢的不会感觉到焦虑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这也能改善这方面的病情。

  3、增加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这种焦虑症治疗方法能树立患者治愈的信心。

2毕业前夕不让情绪决堤

  寝室里摔碎的暖瓶,粉墙上零乱的涂鸦,窗户上砸破的玻璃,厕所里呕吐的污迹,还有午夜里不时传来的鬼哭狼嚎般的叫声。这便是大学里很多大四学生们在这最后一段日子里最后的疯狂。不断地有同学在发泄着,一不小心你就会看到从某个窗户里飞出暖瓶,雪白的粉墙上用墨汁、红涂料写着诸如“郁闷啊”、“滚蛋了”等等语句。而每天都有人从门口的酒家被人抬回来,最能喝酒的和最不能喝酒的都喝得东倒西歪。

  有的人简单地认为,这一现象是由于学生们对所在学校的不满造成的,但这个现象在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即使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也并不例外。有的人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一部分就业不理想的同学心情不好造成的,但据了解,在这些同学中有尚未找到工作的人,也有前程似锦,一片光明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在驱使着这些不同学校中不一样的人们重复着一年一年同样的事情呢?

  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心理现象。任何人在其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必定会有许多的不顺心的事情,而这些比较消极的情绪在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的制约之下被同学们压抑了并积累起来,而到了要毕业的时候,学生们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束缚完全消失了,于是这时候他们便需要为自己被压抑的情绪找到一个发泄的目标,所以管制了学生们四年的学校就自然成为了这个目标,破坏学校的东西就成为了一种寻找发泄的方式。

  现象的出现有一个导火索――心理学上所说的外部归因效应中的自利偏差,即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内部因素,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

3为求毕业前的疯狂竟把命给丢了

  疯狂毕业照致学生溺水死亡。又到一年毕业季,很多毕业的大学生都在自己的博客中晒出了自己的疯狂毕业照,不知是因为攀比心理,还是本身年轻人向来有的那股青春的激情,衍生出一波堪比一波更有趣,更夸张,更搞笑的毕业照。意外来的时候从不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像小辛(化名)这场悲剧一样。

  大学刚毕业的小辛(化名)在人人网留下最后一条消息,决定用爬树跳西湖的方式,留下一组最疯狂的毕业照。

  下午5点20分,小辛从北山路西泠桥旁纵身跳入西湖,一口气游往对岸的孤山公园荷花池。7点15分,小辛冰冷僵直的躯体被搜救人员打捞上岸,医院最终宣布其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没有这纵身一跃,22岁的小辛今天上午本将赶赴北京实习,此前,他已经拿到了一所美国大学的博士全额奖学金。

  掏出手机钱包之后 他纵身跳进了西湖

  昨天下午5点多,湖南游客罗女士和朋友散步到西泠桥旁,坐在湖边的长凳上休息,不一会,走来了两个小伙子。

  “其中一个小伙子把手机、钱包都掏出来放在湖边,然后脱掉鞋子就爬到湖边的树上去了,另一个人则拿出相机去拍,我都搞不懂他们想干吗。”罗女士回忆。

  随后,爬到树杈上的小伙子突然纵身一跃跳入湖中,“扑通”一声把罗女士吓了一跳。

  “我开始还以为他是不小心滑下去了,直到他冒出湖面对着岸上给他拍照的朋友做了个表情,我才明白他是下湖游泳。”罗女士说,“他的水性不错,一会儿就游到了湖中心,然后开始一上一下地浮动,不过因为他水性很好,我们也没觉得不对劲,以为他在玩呢。”

  可是才过了1分钟,小伙子突然叫了一声,就沉到了水下,直到这时,岸边的人才意识到出事了。

  “从他跳水到溺水,大概只有两三分钟。”罗女士说。

4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恋家心理。

  大部分毕业生毕业伊始雄心勃勃,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正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但也有的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人为地缩小了就业范围,造成了就业困难。

  羞怯心理。

  在求职现场,常见到有的毕业生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准备好了的说辞也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这样的求职者缺乏自信心,自然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依靠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外出求职总要由父母、朋友陪伴,便于关键时刻能拿个主意,这些形似大孩子的毕业生,使用人单位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用人单位是不会青睐这样无主见无魄力的毕业生的。

  造假心理。

  有的毕业生深感就业压力的加大,在求职中用伪造学历、编造假荣誉这一“旁门左道”来蒙骗用人单位,以此来敲开就业的大门。殊不知,教育部网上学历认证系统的建立和院校毕业生上网工程的实施,造假已成过街老鼠,这样做只会毁了自己的名声、误了自己的前程。

5从毕业典礼看仪式的作用

  又到毕业季,散伙饭、谢师宴、欢送会、毕业照、毕业旅行等等,大学生在用各种方式向大学告别,其中穿上学士服和同学们一块参加毕业典礼,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学生刘端端则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身患重病的她无法返校参加毕业典礼,广外副校长兼南国商学院院长刘建达教授代表学院远赴贵阳,到端端家中,亲自给她戴上学士帽,拨穗正冠,颁发学士学位证书,让她拥有了一场属于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副校长表示:特意来到端端家中举行这个仪式,是对她的鼓励,也是对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

  心理解读:

  毕业季,是大学生走向新生活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让大学生有机会通过一些途径释放离别情绪,告别昔日时光,树立对未来的信心非常关键,像这毕业典礼,没有了它,可能会让人心里空落落的,遗憾不已。还记得心解《大学那些遗憾的事》中提到的“未完成情结”吗,指人们常常与过去的未完成事件难舍难分,不能参加毕业典礼的话,可能造成当事人某些情绪难以放下。

  在心理学上,仪式是一种有意义的特定行为方式,是一个表演者或一个群体通过象征的方式表达一定的感受和思想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活动。它可以是习惯性重复出现的行为,也可以是只发生一次的行为。人的生活,都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的序列,在出生和死亡之间,我们会经历很多过渡仪式:成年礼、毕业礼、结婚礼等等,仪式象征着旧的已经结束,新的即将开始,是转换仪式前后两个稳定状态的过程,它是一个缓冲带,让心灵回首、宣泄、新生。

  仪式的作用有很多,拿毕业典礼来说,首先是情绪上的释放作用。过渡总是伴随着告别,即将与相处四年的老师、同学告别,还要离开自己已习惯了的生活环境,不舍之情可以想见,毕业典礼让大学生有了一个共同的时间,营造出了一个集体的氛围,共同承担离别的哀伤,彼此的感受心心相映,即产生共情,心里上收获安慰。另外,仪式是构建意义的一种手段,穿学位服、戴学士帽,让老师为自己拨穗正冠,齐声读毕业生宣言,这毕业典礼上的种种要素都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四年的辛苦付出,大学的累累收获,难言的师生情谊,对未来的深深期许,是对大学四年的肯定和褒奖,这样的仪式能够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肯定,增强自我认同。此外,仪式能为人生的转折或过渡提供帮助,让人面向未来。如果你对新的生活阶段还没有什么行动计划,一个正式的启动新生活的仪式能够帮你缓解焦虑、创造安全感,让你更轻松地迎接新的开始。毕业典礼是一个契机,让大学生明确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学生身份到职业人身份的角色转换势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