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住高楼老人有什么保健要点

如今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长期与外界隔离势必会造成“高楼综合征”。所谓高楼住宅综合征,是指一种因长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与外界很少接触,也很少到户外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异常反应的疾病。这种病症在不少离退休后久住高楼而深居简出的老年人身上有明显表现。其常见症状是:四肢无力,脸色苍白,体质虚弱,消化不良,适应能力差,不合群。它是导致老年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症的常见原因。此外,高楼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加上空气相对稀薄,加重某些疾病的不适感,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心绞痛、脑血管以及内脏有病变的病人。

目录 怎么做才能更养生 住高楼老人有什么保健要点 高层住宅哪个楼层适合老人居住 老人不宜久待的5个地方 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抑郁症

1怎么做才能更养生

  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也就是规律。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才真正开始接近天地。离天地越近,越能获得天地的滋养。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

  养生顺其自然见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战国时期,有位年轻人,自认为射箭是天下无双,而师爷甘蝇淡笑说:“真正的射手不用弓箭。”接着做了个射箭动作,小鸟应声坠下,拿起鸟,吹了口气,小鸟又飞向空中。年轻人跟着师爷学箭10年,变得平和恬静,稳重淡泊。之后,再没有人见他射过箭,但他住的房子却箭气冲天,连凶猛的鹰也休想从房上飞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真正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时,自然的力量才真正属于你,正如真正的拳师是在用心打拳,真正的书法家是用心在写字。养生也是如此,当悟出天地大道理时,才能在天地间长存。天下事物没有一定之规,对待他人养生的经验应悟其妙处,而非简单模仿,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适合于所有人。

  养生学家认为,人要去掉主观干扰,尊重客观信息,如特别想睡觉,往往是身体过于疲劳;如体内缺水,客观信号是口渴。

  观察天地、山水、雷电风雨、冰霜雹雾等自然界的变化,了解自然的玄机,只要用心,就能悟出养生的真谛,顺其自然,适者健康生存。

2住高楼老人有什么保健要点

  如今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长期与外界隔离势必会造成“高楼综合征”。所谓高楼住宅综合征,是指一种因长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与外界很少接触,也很少到户外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异常反应的疾病。这种病症在不少离退休后久住高楼而深居简出的老年人身上有明显表现。其常见症状是:四肢无力,脸色苍白,体质虚弱,消化不良,适应能力差,不合群。它是导致老年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症的常见原因。此外,高楼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加上空气相对稀薄,加重某些疾病的不适感,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心绞痛、脑血管以及内脏有病变的病人。专家提醒,住在高楼的老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除烦

  现代高层住宅的特点之一是窗大窗多,室内光线足。强烈的光线会使老年人烦躁忧郁、焦虑不安,甚至头痛失眠。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可及时调整睡眠体位的方向,重新调整家中物品的布局。可在阳台、室内栽种绿叶植物和花卉,点缀美化居室环境。

  去孤

  要增加人际交往,多参加社会活动。平时,左邻右舍应经常走走,串门聊天,这样也有利于独居高楼居室的老人调适心理,消除孤寂感。在天气晴朗的节假日里,老人应尽可能一起与儿孙们到附近的公园转转,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增加一些活动量。

  驱疲

  高层住宅的高度与各种高功率电磁波辐射的高度很相近,强大的射频辐射对生物产生热效应,阻碍人体蛋白质的吸收,抑制造血功能,特别是使老年人心理上产生莫名其妙的疲劳,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故老年人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可播放收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经常走下高楼,到花园树林中多呼吸新鲜空气。

  多练

  在高楼居住的老人,每天应坚持下楼到户外活动一二次。有计划地结伴外出旅游,或体育锻炼,或垂钓、对弈,或挥毫、读书,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消除心中的孤独感。此外,子女要多陪老人“唠嗑”,在精神上给予更多关注。

3高层住宅哪个楼层适合老人居住

  1、楼层要低,最好选择1-2层,较高楼层必须有电梯。

  2、尽量选择南北通透结构,保证卧室和客厅朝向南或东南。

  3、选择采光好、通风好的房屋。

  4、尽量选择有阳台、露台或一层花园的房屋。

  5、户型面积适当,不宜过大,装修结构尽量紧凑。

  6、保障24小时热水供应。

  7、装修要采取用暖和色调、卫生间和室内地板一定要防滑。

  8、冬季采暖设施可靠,尽量选择市政集中供暖方式,缓解过渡期要配有冷暖空调等辅助设施。

  9、水、电、煤气费由工作人员上门收取。

  10、室内的隔音性能要好,尽量选择远离主干道的楼房。

  提醒:尊重老人意愿为主

  很多老年人和儿女一起看房选房时,总是说一切由儿女决定。虽然父母这么说,但是做儿女的不能真的不问父母意思就擅自做主。儿女们在选定房子后,要带父母实地考察,询问父母的感受,只有他们满意了、他们喜欢了,才能拥有愉快的居住心情,才能拥有更加幸福的晚年。毕竟,最终使用住房的是老年人,不是儿女自己。

4老人不宜久待的5个地方

  老人健康长寿是子女最大的心愿,国内外多个关于长寿地区的调查发现,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居住环境也与养生有着密切关系。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老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和家庭中度过,居住环境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居住环境要十分考究,子女要尽量帮助老人避开一些不良环境。

  布置纷杂的环境。不少儿女喜欢给父母的房间布置得满满当当,看着十分温馨与方便。但高芳堃解释说,由于老年人对色彩及环境的快速辨识能力下降,如果长时间处在过于纷杂与色彩丰富的环境中,很容易因意识判断失误而发生跌倒或碰撞的可能。因此老年人的房间布置宜清爽、不杂乱,家居摆设不要过多,卧室里的色彩最好质朴自然。

  光线昏暗或刺眼的环境。有的老年人平时在家为了节俭,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开灯。对此高芳堃表示,这样的节俭容易给健康埋下隐患。老年人视力下降,不但容易摔伤跌倒,还可能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灰色心理”。但环境光线过于刺眼也不好,可能让老年人情绪过于兴奋,影响睡眠质量。

  过于安静的环境。噪音有害健康,但如果过于安静,尤其是在白天,一点声响都没有,容易使人产生不安全和孤独感。因此,老年人居住的房间不要过大过空,周围要有邻居相伴,家中无人时,不妨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当然,过于刺激躁动的环境也不好,老人尽量不要收看刺激的电视节目。

  建筑物密集的环境。越发密集的高楼大厦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但是建筑物过于密乱的环境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压抑、不安与烦躁。所以给老人选购房子时,如果可以最好挑选建筑物不太密集的地区。

  空气污浊的环境。人群聚集的地方空气很容易变得十分污浊。而老人的呼吸系统较为薄弱,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地方会引发过敏或者呼吸类疾病。应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影剧院、歌舞厅、会场、商场等场所。平时可以在植被较为丰富的公园遛弯。

5老年人如何预防老年抑郁症

  、正确面对离退休。离退休是一个正常的且不能避免的过程,从忙碌且规律的职业生活中退出,转而过着悠闲、无规律的老年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于一部分事业心很强、爱国心很强的老人来说,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退休后,我们就有很多时间由自己支配,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学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2、注意身体健康。每天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老年人,应逐渐减量,最终戒断,因为戒烟、戒酒是保护脑神经、长寿、益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定期去医院体检,鼓励老人参加社区健康普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家属更要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以消除孤独、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3、家人的陪伴很重要。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以来,往日儿孙满堂的画面减少了,在城市的高楼、农村的屋子里住着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子女挣钱孝敬父母固然是好,但是不能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食粮,平时多抽空回家看看,多与他们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常常为了不让子女担心自己,电话里可能会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作为儿女不细心的,长期不回家,恐怕父母病情已经变得十分严重了。

  4、给自己买一份保险。退休前的工作应该按照规定买社会保险,这不仅是给自己退休后的一份保障,也给子女赡养减轻了压力,有经济条件的最好买一份保险,防止发生重大事故或患重大疾病时因为不能承担医药费用而延误治疗。老年期由于疾病的折磨对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持久的,且因疾病不能治愈导致的抑郁心理更加难以缓解。

  5、实事求是评价自身健康状况,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生与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身体过分担忧的老人,可以到正规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消除焦虑感和紧张感。老年期虽然从生理上是一个衰退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心理是可以继续蓬勃发展的,只要我们内心保持年轻的心态,我们会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