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儿女自认为理解自己的父母,殊不知父母年纪大了,很多心理状态跟之前也不一样了。所以会有很多子女觉得自己的父母越来越难沟通,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变化了而你还抱着老的观念去看待他们。因此,子女们要多了解父母的心理。那么老人有哪些心理问题呢?如何让老人开心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目录
1中老年心理疾患孤独症的调适
1、护理
家庭及亲属每天与老人交谈,了解其饮食习惯以及爱好等;消除老人的紧张顾虑,让老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尊敬老人、关系老人。老同志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人们尊敬他们;同时他们也需要人们的关心。
应对他们的生活提供一流的服务,给予必要照顾。做到有求必应,能办到的事情要热心尽力地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便于他们安心生活。
亲切交谈,沟通思想。老人患病后往往担心别人远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或焦虑不安,希望周围的人关心自己。
要通过交谈接触,及时了解老人的心理想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引导,做到,老人情绪放松。
开展娱乐活动,增添换了氛围。可以组织一些老人在一起进行思想交流,适当地下棋、打扑克、听音乐或打太极等。这样可以使他们心情舒畅、愉快。
积极的情绪对人的心身健康起着良好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动力。
良好的情绪还能使人体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肾上腺分泌适量,整个内分泌系统及体内激素、酶等生理活动物质处于稳定平衡状态;通过神经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加强新陈代谢活动及提高免疫抗病能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减少孤独症发生。
2、心理指导
结合心理学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解释孤独情绪对恢复健康的危害,提高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向老年人宣传解释,说明衰老的程度差异很大,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可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延年益寿,以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例举一些疾病,介绍自我调整的心理措施,让他们相信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利疾病的康复,不良的情绪可以加重病情而延长疾病的痊愈时间。
热情接待老人的朋友,让他们与亲友交谈。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必要时提供适当的环境与时间,并劝告亲友不要讲会另老人过度兴奋或不愉快的事情,避免老人情绪波动。
2老年人主要的心身问题
(1) 孤独症
这是老年人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老年人心身疾病的主要诱因。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子女往往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花在工作与学习上,与老人的沟通相对较少,甚至极少。
这样就使相当部分的老人容易产生被家庭、社会忽视和遗忘的感觉,进而加重孤独感,心理出现不平衡。如何这种孤独感、冷落感持续存在或者日趋加重,就会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诱发心身疾病。
(2) 劳逸失调
劳逸失调是老年人心身健康的误区之一。有的老年人自叹年事已高,于是闭门养老,足不出户,把日常活动的范围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这显然人为地加大与社会人群的距离,容易引发或加重他们人际交往与情感方面的障碍。这种闭锁的心态会促进心理衰老,加速躯体的衰老,影响心身健康。
(3) 退休综合征
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在心理或躯体方面出现异常和障碍的现象。大量的调查研究提示,离退休综合征是社区老年人群中较常见的心身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所体验的幸福程度有所下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其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产生孤独感、焦虑、抑郁。这种状态如持续存在,就容易诱发他们罹患心身疾病。
(4) 酒精依赖
这是社区部分老人存在的心身问题。以男性多见。已直接伤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轻者酒精中毒,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或者可造成死亡。
4、身心调整
(1) 对老年人应予以更多的关爱,重视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针对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的特点,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团体联谊活动,加强社区老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充实和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消除老人的孤独感、抑郁感,增进他们的心身健康。
(2)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如气功、交谊舞、太极拳、门球、书画、棋牌、烹饪及各种戏剧的票友联系活动等。这一方面能充实和调整他们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 倡导尊老、爱老
对老人要有更多的理解、谅解和宽容。创造尽可能多的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减少、消除和防止老人们的孤独感、失落感,使老人们真正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总之,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张弛有序、劳逸结合,少饮酒、不吸烟,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以保证老年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健康、科学地生活,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水平。
3让老人心里开心的5大方法
1、多陪伴老年人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子女们平时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老年人独守空巢。
2、常和老人一起吃饭
有空就去陪陪她们吃顿饭,不需要很丰富的菜,只需要清淡,简单,家常就好。跟她们一起吃饭你还会很幸福。因为她们会怕我们吃不饱,时常往我们碗里夹菜,看到她们开心的样子,你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3、鼓励老人发展自己的兴趣
鼓励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把梦想变成现实。为培养兴趣,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爬山,或是从事一些志愿者活动,或是学术研究,这些都可以填补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虚。在退休之前,就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真正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因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
4、鼓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老人要快乐,就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如何让老人开心?快乐的老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老年人要使自己快乐,必须心胸开阔,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闭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顺应自然,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不去强求。
5、多与老人沟通
子女们平时不仅要多与老年人沟通,还要与父母达成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要清晰、具体,在共同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但是往往有许多人在处理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明确,就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许多问题和误解就是因为模糊不清的沟通而产生的。因此,交流彼此的想法,学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也是让老年人快乐起来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4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2、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7、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8、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9、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5老年人心里特点
1.孤独
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惧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3.折腾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4.倔强
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