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遗尿

尿床

尿床即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入睡后还不能控制排尿,从而不自觉的尿床。习惯性遗尿会使孩子虚弱,影响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经常尿床还会给家庭带来烦恼。临床表现为:睡眠昏沉,难以叫醒,醒后不知。平时易出汗,尤其夜间出许多。睡觉姿势多为爬或蜷卧式。脾气古怪、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做梦找厕所、冬天或阴雨天加重。尿床应尽早治疗,大约有2%的遗尿症患儿因未及时治疗而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

目录 尿床的病理 男人遗尿症怎么治疗 关于遗尿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尿床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1尿床的病理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床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中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

  病因分类

  l.真性尿失禁 膀脱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主膀胱。2.假性尿失禁 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禁,又称遗尿。见于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行停止,不代表病态。3.应力性尿失禁 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主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脱;肿瘤压迫膀胱。4.先天性尿失禁 见于先天性尿路畸形,尿道异位开口,脐尿管未闭,尿道上裂,膀既阴道瘘。

  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2男人遗尿症怎么治疗

  人的排尿过程是,从肾脏分解排泄的多余水分、电解质、体内垃圾、体内细胞的代谢产物等的混合液体尿液逐渐贮存到膀胱,当膀胱达到一定的容量,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由压力感受器发出的排尿信号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分析处理后适时发出排尿指令,该指令到达膀胱,引起尿道括约肌松弛、逼尿肌收缩,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从这一生理过程看,倘若神经系统损害,或膀胱等相关器官有占位性病变,均可引起异常排尿即遗尿症。这种遗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非清醒状态均可发生,且往往伴随其它病变同时出现。

  1。成人遗尿:指现阶段成年人还有经常遗尿现象,是不正常的,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表现之一,多由儿童尿床没有纠正延续而来,与人体肾气不足有关。

  2。成人尿床多做梦现象,在梦中找到厕所,尿完就醒了,其原因是大脑尿意中枢排尿条件反射调节功能受刺激,欠完善,大脑调控尿意灵敏度欠稳定导致而引起。表现出人体夜间有尿时有时能控制,有时不能控制,尿完就醒了是因人体下身皮肤受尿湿刺激而醒。

  3。有时吃些白萝卜、龟汤、桔子等食物后遗尿,其原因是这些食物有排水利尿作用,而致尿多尿床。

  4。正常成年人不应有尿床现象,除非临睡前饮了很多水,则作别论。成人一个月一次、两次是不正常的,是一种病态--成人遗尿

  5。医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尿床后不仅影响患者睡眠生活,更重要的是尿床后羞愧难当,有损人格形象。尿床后往往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与同情,内心十分痛苦与内疚,极大地影响人体身心建康,它是一种隐性杀手!为了提高当今人们的生活质量,解除遗尿给人们的痛苦与自悲,找回自信与健康。专家建议成人尿床患者及时治疗。

  成人遗尿中医认为肾藏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化气,气能醒神和固摄,醒神就是在你有尿意时及时苏醒,固摄就是在你有尿能固摄尿液不使之轻易流出;当人体的精气不旺,或气血不足,则气的醒神和固摄力下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排尿反射功能就会失常,导致遗尿的发生。

  遗尿频率低,没什么问题,成年人偶尔尿床,平均每个年小于2次就没有大的问题,平时注意保养:晚上不要喝水太多,白天不要玩过于劳累的活动,平时多吃些健脾胃的东西(动物内脏、干果类)就没问题了。但如果每月大于1次就要进行正规治疗了。

  遗尿症比较顽固,治疗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选择卫生部门认可的专门研究治疗遗尿病的专科医院,因为这一类医院,大多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般不会误诊误治病人。

3关于遗尿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二、药物 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黄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三、膀胱训练 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四、条件反射训练 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4尿床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当孩子小的时候,尿床可能是常事。但是当孩子3岁后还尿床,专家提醒,家长不能再大意了,应该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原因。

  孩子尿床,父母光知道烦恼,每天晚上要惦记着叫孩子起夜,孩子尿了还要换被褥。本来没睡好,白天工作没精神,晚上回来还要洗洗涮涮。说,孩子听不懂;打,孩子哭,大人更闹心。可当父母的知不知道,孩子比大人更痛苦,尿床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呢?

  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3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但是如果孩子3岁后夜间仍不能自己醒来排尿就是病了,医学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尿床孩子或一夜尿床几次,或几天尿床一次;有的尿后能醒,而有些尿后仍迷迷糊糊不醒。

  临床观察证明:尿床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易使孩子形成内向、敏感、胆小、自卑心理,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造成性格缺陷,并会影响孩子成长,出现偏矮(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偏瘦或虚胖身材。尿床时间长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反应慢等症状,使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还会影响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容易出现隐睾、小阴茎、小膀胱、小子宫等生理疾病,影响成人后的生活。

  资料表明,85%以上的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数字的排序及逻辑能力方面较正常孩子有很大差距。据世界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跟踪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不及早治疗的在成年后多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差、工作生活无计划,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家庭和睦。

  孩子的健康与未来是所有父母的希望,可尿床就像一颗埋在孩子体内的定时"炸弹",若不及早治疗,必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受传统观念误导而忽视孩子尿床,以免让尿床毁了孩子一辈子!

  专家提醒家长:3岁后,孩子进入生理发育和心理性格成熟的关键期,如果您的孩子3岁后还在尿床,千万大意不得,应及时咨询遗尿症专家,在专家的帮助下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并选择安全无副作用的专用药给孩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