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妇科炎症

​例假期间肚子痛怎么缓解?

女性来月经肚子疼痛的现象很普遍,尤其是月经来潮第一二天,不但腰酸腹痛,有时还痛得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直出冷汗,甚至呕吐。来月经肚子疼怎么办?如果月经来了肚子痛不能忍受,建议及时就医。此外,保持温暖、指压按摩或做瑜伽等方法可以起到缓解经期疼痛的作用。​例假期间肚子痛怎么缓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如何预防来月经肚子疼 ​例假期间肚子痛怎么缓解 女性痛经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怎么降低痛经疾病的发病率 谈谈痛经都有哪些危害呢

1如何预防来月经肚子疼

  1、咖啡,茶,可乐,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少吃。

  2、禁饮酒,特别是容易出现水肿的女性。

  3、保持温暖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令紧张的肌肉得到松弛。

  4、多喝草茶或柠檬果汁及热牛奶。

  5、常洗温水浴,有条件者可选择泡温泉,在水中加入香薰洗液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

  6、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改善经痛的问题。

  不少妇女以为行经失血,便应进补。补的概念是正确的,但须与个人体质相配合才能发挥效用,否则只会弄巧反拙,例如燥热时不要再吃带燥的食物,如鸡汤、榴连等,以免肝火妄动,引致不适。要预防经痛,肝火旺者应先清热,然后再活血化瘀。

2​例假期间肚子痛怎么缓解

  1、保持温暖

  喝一杯热饮,或者用热水袋敷在小腹部可以让身体暖和。保持身体温暖能加速血液循环,有效缓解子宫痉挛及骨盆充血,从而起到止痛的效果。

  2、指压按摩法

  足部含有一些指压点,被认为与骨盆部位的气路相连。轻轻地用拇指与其它指尖捏后,延着跟腱而上,直至小腿肌。指压数分钟,能有效缓解疼痛。

  3、做瑜伽

  瑜伽也有缓和痛经的作用。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可感觉痛经症状减轻。

  4、艾灸法

  选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使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10-15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5、服用止痛药

  当经痛开始时,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药。止痛药约在20-30分钟后起效,且持续12小时。这种方法不建议长期使用。

3女性痛经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痛经的罪魁祸首——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15%,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发女性重度痛经的罪魁祸首,痛经时间从一、两天到持续整个经期,还有的严重病人在非月经期也会有痛经症状,女人们应对痛经予以足够重视,月经期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经血沿输卵管倒流回盆腔。

  痛经重要病因——子宫肌腺症

  子宫肌腺症,继发性痛经一个重要病因,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有些患者也可能有性交痛,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前后有阴道滴血现象,B超检查肌层中可见不规则回声,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轮廓改变,或局限性结节隆起。

  痛经重要病因——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有引起痛经的可能的,但一般疼痛不会太剧烈。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肌瘤向子宫腔发展,其邻近器官会出现压迫症状,当肌瘤红色变性时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生剧烈腹痛。

4怎么降低痛经疾病的发病率

  (1)学习掌握月经卫生知识:月经的来临,是女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然而有些女青年由于对月经出血现象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紧张与害羞等心理变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过度持久的刺激,则易造成气机紊乱,血行不畅而诱发痛经。因而女青年多学习一些有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解除对月经产生的误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变化,是预防痛经的首要问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起居、劳逸等要有节制并科学安排,方不致生病。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现象,在生活与起居、劳作方面必须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3)积极做好五期卫生保健:五期卫生保健是指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在这五个时期,妇女抗御病邪的能力降低,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病。认真做好五期卫生保健,对于预防痛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继发性痛经患者,往往是由于五期卫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在这五期,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饮食起居,情志调养,劳动锻炼等,都要恪守一定的保护措施,方不致引起妇女病,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4)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汉代医学家华佗就早已认识到体育锻炼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可防治疾病,从而创立了“五禽戏”,供世人健身运用。妇女经常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月经期腹痛也是有好处的。

  (5)积极进行妇科病的诊治: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是预防痛经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若行放环、通液术,以及妇科检查等,均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这样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再则在行剖腹产、子宫切开术时,缝合肌层,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避免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关键是发现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5谈谈痛经都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继发性痛经的最常见原因,患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部。常于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为剧烈,持续至经后逐渐消退,所以经期时间较长者往往疼痛持续的时间也长,若异位情况较严重,还会影响生育。

  第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多及周期紊乱。其邻近器官会出现压迫症状,当肌瘤变性时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生剧烈腹痛。

  第三,盆腔炎。盆腔炎也是引发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有盆腔感染可表现为畏寒发热、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白带增多,并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不同,如炎性包块形成可压迫膀胱及直肠,引起肛门坠胀、尿频等一系列并发症状,常在劳累、性生活后、月经前后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