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月经期间饮食禁忌有哪些

女性朋友每个月都有“大姨妈”来探望,对于这位亲戚虽然不用特别招待,但在饮食上还是需要注意的,特别是不要吃一些生冷、刺激性的食物。​月经期间饮食禁忌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每月经期如何护理 ​月经期间饮食禁忌有哪些 女性月经期间推荐菜谱 八式经期瑜伽缓解腰部不适 六种特殊经期预示妇科病

1每月经期如何护理

  1.正确认识月经,消除思想顾虑。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来月经是生殖系统开始成熟的信号,无须紧张和恐惧,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如清晨慢跑、做操、打羽毛球等,课间和工间坚持做操或散步、活动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对疼痛的耐受力,这对减轻或消除痛经大有好处。月经期间,可在户外做柔和医疗体操,按摩腰部等。

  3.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改善脑神经的疲劳状态。不要参加过重的劳动和剧烈运动。

  4.注意下身保暖。月经期间下身不要受凉,疼痛时采用热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

  5.注意饮食。来月经前3~4天,吃容易消化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免因便秘而造成盆腔充血,加重痛经。经前少饮浓茶,因为茶有收敛作用,会造成便秘。经前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品。生冷、刺激性食物可刺激子宫和输卵管收缩,从而使病情加重,如生蒜、辣椒、白酒、冰淇淋等。

  6.注意个人卫生。经期保持清洁。平时要避免不洁性生活,注意避孕,以免因流产后护理不周而引发妇科疾病。

2​月经期间饮食禁忌有哪些

  1、忌生冷,宜温热:祖国医学认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滞。月经期如食生冷,一则伤脾胃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易生内寒,寒气凝滞,可使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即使在酷暑盛夏季节,月经期也不宜吃冰淇淋及其它冷饮,饮食以温热为宜有利于血运畅通。在冬季还可以适当吃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牛肉、鸡肉、桂圆、枸杞子等。

  2、忌酸辣,宜清淡:月经期常可使人感到非常疲劳,消化功能减弱,食欲欠佳。为保持营养的需要,饮食应以新鲜为宜。月经期的饮食在食物制作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和辛辣刺激引起经血量过多。

  3、荤素搭配,防止缺铁:妇女月经期一般每次失血约为30~50毫升,每毫升含铁0.5毫克,也就是说每次月经要损失铁15~50毫克。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血经蛋白及多种重要酶的合成,而且对免疫、智力、衰老、能量代谢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月经期进补含铁丰富和有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是十分必需的。鱼类和各种动物肝、血、瘦肉、蛋黄等食物含铁丰富。生物活性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大豆、菠菜中富含的植物中的铁,则不易被肠胃吸收。所以,制定食谱时最好是荤素塔配,适当多吃些动物类食品,特别是动物血,不仅含铁丰富,而且还富含优质蛋白质。是价廉物美的月经期保健食品。

3女性月经期间推荐菜谱

  1、乌鸡茯苓汤

  材料:乌鸡1只,茯苓9克,红枣10颗。

  制法:将乌鸡洗净,把茯苓、红枣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沙锅内煮熟烂,去药渣,食鸡肉饮汤。

  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完,月经前服,连服3剂。

  功效:补气益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气虚型,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稀,小腹隐痛,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

  2、黑豆红枣煎

  材料:黑豆50克,红枣5颗,生姜3片。

  制法:把黑豆、红枣、生姜共煎至豆熟烂,食豆、大枣,饮汤。

  服用:每日1剂,月经前3天开始服。

  功效:补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头昏面咣。

  3、金针炖水鱼

  材料:金针菜30克,木耳15克,猪瘦肉200克,水鱼1只。

  制法:金针菜、木耳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水鱼剖净,斩块。把全部用料放人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水炖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滋阴降火,补肾和血。主治月经不调,属血虚型,月经后期,量多色淡,质稀无块,面黄头晕。脾胃寒湿者不宜食用。

4八式经期瑜伽缓解腰部不适

  抱膝蹲立

  将两条腿稍微弯曲一点,然后下蹲。两只手抱住膝盖。

  脚掌平踩,掌握好平衡,下蹲的动作可以很好的按摩到腹部内脏,起到内在调节的效果。

  虎式

  双腿并拢弯曲跪地,双手扶地,让大腿手臂都与地面垂直,身体放松,均匀伸长的呼吸。

  身体放松,均匀伸长的呼吸

  在吸气的时候,将右腿向后面拉伸,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腰要稍微低一点。

  呼气时,屈膝向内收回右腿,同时低头拱背,可以让鼻尖去碰触膝盖,练习五到十个呼吸。然后换左腿同样的练习。

  单腿蝗虫式

  趴卧在地上,,双小臂交叠,额头贴放于小臂。将左腿伸直向上抬起,注意左髋不要离地,保持半分钟,然后换右腿同样练习。

  弓式

  趴卧于地面弯曲双腿,小腿向后抬起,双手打开向后抓住脚腕。呼气时,拉伸双腿,使身体弓起,量力而为,保持半分钟左右。

  坐角式

  在练这个动作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将身体向前方弯曲那么三分钟到五分钟。

  身体转向一侧,双手攀握胫骨或者脚掌,向前弯曲身体,保持0.5到1分钟,两侧练习1到2分钟。

  通过运动,它可以促进我们下半身的血液循环,锻炼我们的骨盆。

  吉祥休息式

  上半身平躺于长枕,头部后方放置一条毛巾,双腿弯曲,运用瑜伽绳固定住双脚与臀部距离,膝盖下方各放置两个瑜伽砖,双手放松,置于身体两旁,保持呼吸。停留时间可依自己的喜好来调整。

  功效:舒缓痛经及经期引发的腹部痉挛,减轻子宫的沉重感及骨盆腔的压力,延展胸腔稳定情绪。

  吉祥式

  膝盖弯曲,放松,臀部着地,双手抓住脚板,背部往上延伸,眼睛平视前方或闭上,保持呼吸。停留3~5分钟(臀部下面可以放置毛巾,帮助背部延伸)。

  松弛髋关节,放松腹腔肌肉,促进腹部血液循环,预防痛经。

  前弯式

  坐在地上,双腿往前伸直,放置两个长枕在膝盖上,吐气,手肘相叠,上半身往前放松,额头贴近手臂,双脚勾起,保持呼吸。停留3~5分钟。

  稳定经期所带来的焦虑暴躁情绪,也可以舒缓痛经和头痛。

5六种特殊经期预示妇科病

  1、激经

  怀孕以后卵巢停止排卵,不会再来月经。但有极少数妇女怀孕早期仍有少量月经一样的阴道流血,称为“激经”。妇女怀孕初期,体内孕激素水平较低,子宫蜕膜的形成还不完善以致出血,以致误认为是“月经”。这种现象不会超过怀孕后4个月,对母亲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2、闭经

  年满18岁尚未来月经者称原发性闭经;除怀孕、哺乳和经绝期,已来月经,后又停止,3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全身性疾病、环境改变、精神刺激都可影响卵巢功能而引起闭经。某些生殖器官病变或发育异常也会引起闭经。对于闭经应尽早检查,查清原因,及时治疗。耽误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可影响生育。

  青春期闭经首先要注意经期卫生,保暖,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消除紧张因素,改善营养状况,尤其是停止不适当减肥。可采用通经、调节内分泌,促进排卵等治疗措施。如不奏效,可用药物恢复人工周期。

  3、倒经

  有的妇女每当月经来潮时,就要出现口中咯血、鼻腔出血甚至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或便血。这在医学上称之为“代偿性月经”,俗称“倒经”。其原因不全一样。如鼻腔出血,是由于鼻中隔前下方,毛细血管网特别丰富,表浅而脆弱,极易发生出血。有些人的鼻黏膜对卵巢雌激素水平变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当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时便发生出血。发生“倒经”,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4、痛经

  医学上称为原发性痛经。大多发生在初潮后1-2年内。疼痛最早出现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行经第一天疼痛,持续2~3天缓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体格检查和仪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采用口服止痛药、避孕药治疗,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5、绝经

  女性经历了生育力旺盛的青壮年时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自然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到一定限度,子宫内膜即不再发生周期性脱落出血,也就没有了月经。

  最后一次月经称为绝经。我国妇女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9。5岁,80%的人在44~54岁。绝经前,往往有一个过渡时期。此时月经不规则,并伴有一些生理和心理变化,如头痛、低烧、眼睑水肿、乳房胀痛、腰酸背痛、口渴、口腔黏膜溃疡,情绪不稳(表现为烦躁、固执或抑郁),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6、初潮

  女孩十三四岁左右,出现月经来潮。首次来月经,医学上称“初潮”。“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部分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则。其主要原因是,月经周期调节功能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如体质、情绪和环境改变等影响,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