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掌握急救方法,或许能让你与死神擦肩而过。研究显示,在意外事故导致的死亡中,其中50%发生在事故后60分钟之内,分别有30%和20%发生在事故后2~4小时和1~4周。大到危及生命的心脏骤停,小到常见的烫伤,都需要我们快速、准确处理。所以要挽回生命,要抓住那些黄金时段。脑梗死3小时内溶栓具体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患上脑梗塞一般会出现哪些明显征兆
1、语言与精神改变:指脑梗塞患者出现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脑梗塞。
4、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5、剃须刀落地现象:是指茬刮脸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1~2分钟左右完全恢复正常。这是由于颈部转动时,加重了已经硬化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提示脑梗塞随时可能发生。
2抓住急救黄金时段脑梗死3小时内溶栓
数据显示,全球每6秒中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或永久致残。温新华告诉记者,脑卒中一般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前者占70%~80%。脑梗死发生后3小时内尤其关键,如果及时送医并接受溶栓药物治疗,42%的病人能恢复工作或自理能力。一旦超过3小时可能错过最佳时机,脑组织可能缺血时间过长,易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如果发现家人出现言语不清、肢体轻瘫或发麻等类似脑卒中的迹象时,必须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让病人保持平卧(如果病人出现喷射状呕吐,就应保持侧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切勿大声叫醒或猛烈摇动患者。在不能明确诊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前,不要急于用药,两者用药完全不同,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这对止血或降低脑压都有好处。值得提醒的是,即使发病超过3小时也完全没必要气馁,只要及时送医,医生定会竭力诊治,早一分钟到医院就多一分希望。
3脑梗塞的常见病因
1、血管病变:
血管壁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先天性异常、外伤、中毒、肿瘤等。
2、血液病变:
(1)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蛋白血症、高血脂症、高血糖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
(2)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友病、应用抗凝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另外,妊娠、产后、手术后及服用避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
3、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
4、其他
(1)血管外因素,主要是大血管邻近的病变(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影响供血不全。
(2)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等。
4科学预防脑梗塞的方法是什么
1、脑栓塞病人再栓塞机会很大,因此必需采取预防措施,心房纤颤兼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心脏衰竭病人,植入人工心瓣者,二尖瓣狭窄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兼有心房纤颤病人也属高危人群,即使未发生脑栓塞也应采取预防措施。
2、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清楚证明,调整剂量的口服华法令能减少高危人群脑栓塞2/3,二尖瓣狭窄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病人以及植入人工心瓣者应该口服华法令,阿司匹林疗效就远远不及华法令,但用华法令必须严格控制抗凝程度。
3、注意烹调用料。脑梗塞如何科学预防?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这有利于脑梗塞的预防。
4、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5、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这有利于脑梗塞的预防。
5CT是检查脑梗塞的主要项目吗
CT是检查脑梗塞的主要项目吗?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塞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塞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除了CT检查之外,还有其他的检查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MRI检查
CT是检查脑梗塞的主要项目吗?MRI对脑梗塞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常规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脑梗塞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也是检查脑梗塞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