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比较关注养生方面的知识,当然老年人也不会例外了,人到了中老年的时候身体机能明显不如年轻的时候,这个时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中老年人一定要有规律的生活和合理的膳食。那么中老年养生保健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了解和知道的呢?一起看。
目录
1老人保健常识都有哪些
最适合老年人养生的10种保健知识
(1)吃得合理。少吃多餐,吃营养均衡的低脂肪食物。
(2)喝得适当。多喝水,少喝酒
(3)戒烟。戒烟不分迟早。吸烟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机会并缩短寿命。
(4)积极自信。爽朗乐观使人容易接近你。
(5)时时当心。你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有赖于你头脑清醒,视力清晰。
(6)性生活。性生活没有年龄限制。
(7)散步。散步是保持机敏灵活和健康的较好办法。新鲜空气比补药更好。
(8)多寻求乐趣与家庭、朋友了邻居保持联系。记住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
(9)药物。不滥用抗抑郁药和安眠药。只服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10)运动对你有好处。不很剧烈的运动对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且还可使你接触其他人。游泳和适应性锻炼特别值得推荐。
查看详情>>2老年人的生活应当如何安排
1、做好“减法”
储蓄不是越多越好,也没有必要像年轻人那样定一个目标去追求多少数额。这时的“加法”也已经做完,退休后的物质准备已经结束,这个阶段需要开始做有计划科学的“减法”。我们说的做“减法”,就是将做“加法”阶段积蓄的养老储备资金(包括保险金、有价证券、现金储蓄、固定资产等所有可消费资源)有计划的消费掉。
有计划科学的做“减法”,就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家庭因素、可利用资源等因素,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和消费进行全面的科学安排,使自己最大可能的利用已有资源和条件,最大限度的得到应有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做“减法”当然要留有余地,切忌吃光花净。一方面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再周密,也有意想不到的地方,何况老年人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随时发生。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因素,特立独行往往会陡然增加各种风险。我们在把我们自己的生活安排好的同时,没有必要去妨碍其他人什么;相反,我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还会为亲属、朋友、邻里等提供某些便利或减轻他们的负担。
2、正确对待家庭地位和位置的转换
虽然人与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就大多数人来说,退休之前的家庭地位主要是主导型为主。退下来之后,这种主导型的位置也应当有所调整,尤其是在两三代、甚至四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实际上决策权和主导权在退下来之前就已经开始移交,真正退下来之后不过是全面移交罢了。
儿子不听老子的话才带来了家庭一代一代持续的兴旺发达。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老年人及时退出家庭的主导权只是适应了社会和家庭的发展规律而已。
老年人的这种角色转换,从根本上讲是主观认识上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对这样一个发展规律真正认识了,才有可能去做,并且认识的越早越主动,认识的越彻底效果就越好。当然这种认识转变是渐进式的,而转变的方式也因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千差万别,但这种转变却是必然的、必须的、不可悖逆的。这也是自然法则的必然。
这种角色转换当然也有例外。空巢家庭、孤寡家庭等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些老年人不但不需要放弃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反而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坚持必要的资产及生活的主动权,防止完全被动性的由他人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和去向。
3、及时调整对待家庭成员的心态
这主要是说调整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对待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由于家庭主导地位和方向的转换,所有家庭成员都在逐步产生心理上的些许变化,这种不同家庭成员间心理变化的不断累加,必然会表现在具体的家庭事务处理方面,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各自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
比如家庭对外事情的决策,孩子们以前可能主要会听家长的意见,甚至会依赖家长作出决策,随着家长主导作用的弱化和消失,孩子们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自主作出决策,甚至开始不再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时的家长最忌讳的是指责孩子们,相反应当赞同和支持孩子们这样做。这时的家长需要消除自己心里的不平衡感,更不应当有丝毫的失落感,而是要努力平和地接受、理解、支持、乐见这种现实。
又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话题内容,之前的家长谈话时可能会居高临下,要求多、批评多、指挥多、讲自己的经验多。而现在需要的却是平等礼让对人,需要多念叨孩子们的好处,多支持孩子们要做的事情,多表扬和鼓励孩子们对家庭所作的贡献,多做一些减轻孩子们各种负担的具体事情。同时,避免反复讲自己已经说过无数次的历史“闪光点”,也不要轻易再讲已经成为过去的“家庭贡献”,更不要经常搬出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炫耀甚至要孩子们继续发扬。
4、必要的活动不能减少。
从繁忙的岗位上一下子退下来,同时退出家庭的主导位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伴随而来的失落感、空虚感、被轻视感是很自然的。
人都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没有这个较为固定的生活方式,人们会感到没有方向感,心理感受会无所适从,因而也就感觉空虚和无所事事。所以,在前一个生活方式被打破之后,就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新的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
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最好是劳逸结合的模式,具体可以这样来描述:必须有事干,但不能累着;必须有规律的休息,但不能长期没事干。具体说,干事时不能太累,休息时不能太闲。在这里,掌握自主掌控权是关键。有的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再挣一份工资增加了收入,但参与不能投入太深,更不能委屈自己换取额外收入。当然,适量的工作(如顾问类岗位)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定有特色的休闲计划,或者每年定出出游计划,脑体结合散散步宽宽心。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计划、没有规律的窝在家里睡觉看电视,这是对身体最直接的摧残!
查看详情>>3老年人保健 多读书可防老
读书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还能防止大脑过早衰老,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声情并茂的美学享受。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声情并茂的美学享受。读书使人进入专注状态,一切有害的心理因素都被排除,取而代之的是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声情并茂的美学享受。特别是抑扬顿挫的高声朗读,既能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增加肺活量,又能舒肝理气,调达情志。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紧张,很多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各种身心疾病接踵而至。传统的医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渴望,于是一些新的医学理念应运而生,读书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声情并茂的美学享受。特别是抑扬顿挫的高声朗读,既能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增加肺活量,又能舒肝理气,调达情志。
我国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所谓医愚,就是使人明理、化郁、解烦、长见识。读书是积极的思维方式,能使大脑产生一种神经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增强细胞免疫力,有益身心健康。读书使人进入专注状态,一切有害的心理因素都被排除,取而代之的是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勤于读书,使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延缓中枢神经老化,使全身各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读书对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一些医院开设了读书疗法,让病人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阅读不同情感色彩的书,以解除他们的烦恼和淡化抑郁的情绪,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一些神经系统及心理障碍的患者,用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一次心灵探索的历程,让我们参加到这愉快的旅程中吧!
4老年人保健 睡觉别大意这些情况要谨记
忌睡前情绪激动
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是忧思恼怒,使情绪平稳。
忌睡前吃东西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节奏放慢,进入休息状态。要是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他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健康。
忌睡前说话
因为说话太多容易使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从而使人难以入睡。
忌睡前过度用脑
晚上如有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把较伤脑筋的事先做完,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
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
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亢奋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忌张口而睡
张口入睡,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病从口入”,而且也容易使肺部和胃部受到冷空气和灰尘的刺激,引起疾病。
忌当风而睡
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因为人睡熟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如果当风而睡,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侵入身体,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
忌仰面而睡
睡的姿势,以向右侧身而卧为最好,这样全身骨骼、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容易入睡,也容易消除疲劳。仰卧则使全身骨骼、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消除疲劳,而且还容易造成因手搭胸部而产生噩梦,影响睡眠质量。
忌蒙头而睡
老人一般比较怕冷,所以有的老人喜欢蒙头而睡。这样,因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而又缺乏必要的氧气补充,对身体极为不利。
忌眼对灯光而睡
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是仍能感觉光亮。对着光亮而睡,容易使人心神不安,难以入睡,而且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5老年人保健小窍门
运脚趾——强健肠胃。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若每天练习用脚二趾三趾夹东西,或用手指按摩脚趾36下,并持之以恒,胃肠功能会逐渐好转。
搓双足——清肝明目。
摩擦两足,可使浊气下降,并能清明目,对神经衰弱、失眠、耳鸣、高血压等均有辅助治疗效果,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敲手掌——调节脏腑。
手掌中有劳宫穴,若每天早晚握拳相互敲打左右手劳宫穴各36下,再按摩整个手掌,能疏通气血津液,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拍手掌——防治寿斑。
手背为手之阴阳两经汇聚之处,若每天早晚各拍打手背36下,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预防寿斑出现,促使寿斑消失。
捶腰背——强肾壮腰。
通过对背部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脉、调和脏腑之目的,可防治腰背酸痛、腰膝无力、阳痿等症。方法是:双手握拳,用拳虎口部敲击腰部脊柱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