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开始变得干燥,很多老年人也会觉得身体这不舒服那不舒服,那么秋老人秋季如何养生?老人家在秋天多吃点什么对身体有好处呢?针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我来为你介绍吧。
目录
1秋冬交替老人养生要注意什么
1、流感和感冒
“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老年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感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周主任说,“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它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也很容易发展成支气管肺炎。”
周主任介绍,一般来说,流感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年老体弱者、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在冬天里都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容易发展成肺气肿,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肺心病。”周主任说,老年人如不及时增添衣物,在受凉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病情严重的甚至会持续1到2个月,并且容易反复。
3、哮喘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容易肆虐的季节,哮喘就是其中之一。周主任说,冬天里天气寒冷,受寒冷的刺激很容易诱发哮喘;发生肺部感染也容易诱发哮喘。
“冬天里很多地方包括家庭容易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加上有的家庭养宠物,在宠物的皮毛以及其他过敏原的刺激下,也都容易诱发哮喘。另外,运动不当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周主任说。
4、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因此冬天里老年人要着重提防心脑血管疾病。”
周主任介绍,秋冬换季是中老年人猝死的高发时段。天气变化,温差加大,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诱因。秋冬气温低,人的基础代谢减慢,呼吸、心跳、血流速度放慢,负责指挥人体活动的神经支配功能出现变化,人的各种防御反射减弱,一旦再受疲劳、受凉、兴奋等因素影响,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慢性病人极易发病造成猝死。
2老人秋季养生从四方面入手
一、从饮食着手
1.低温烹调。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养分,可谓一举两得。
2.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麻辣烫、火锅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给秋燥“火上浇油”,凉性食物有助于身体气息平衡,去除燥热,比如水鸭、鱼虾等体温偏低的肉类食物,稻、藕、笋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阴处生长的菇类,冬枣、苹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3.饭吃八分饱。进食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易使体温升高。
二、从睡眠着手
1.睡个“低温觉”:我们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晚间9—11点开始下降,凌晨1—3点降到低谷,清晨8点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晚餐后(晚7—9点)达到顶峰。因此夜间睡眠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必须杜绝熬夜,每晚要确保7—8个小时的睡眠,切忌夜生活过度,甚至通宵达旦地疯玩。
2.避免“光压力”:在灯光中入睡会导致体温上升,使人体产生“光压力”,影响正常代谢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中入睡。
三、从环境着手
1.多接近绿色植物:室外多栽种树木与绿色攀爬植物,如绿萝、爬墙虎、金银花和瓜豆类植物,室内可摆放吊兰、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以降低环境的温度。比较起来,植物蒸腾吸收热量的贡献大于树木遮挡太阳辐射所减少的热量,“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2.弃用厚重的窗帘:换成薄些的、看起来淡雅清爽的轻纱或者棉质窗帘。3。家具也降温。多采用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木制品,达到吸收部分热量之目的,发挥辅助降温作用。4。尝试冷光灯。在保证必需的阅读亮度的前提下,不妨多用局部照明的台灯、落地灯,或用低瓦数的冷光灯替换暖光灯。不仅省电,而且可以营造出更为凉爽的氛围。
四、从运动着手
1.来一场自然之旅。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峡谷等处做深呼吸。这样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阴气,以收滋阴之功。
2.常温沐浴。平时洗澡时,无论盆浴或淋浴,水温不必高,桑拿时房间的温度也不宜太高。温泉有滋润身体之功效,但不宜长期频繁浸泡热温泉。
3.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极拳等慢运动。游泳也是值得推荐的好运动,因为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降温效果会更好一些。
3秋冬养阴有膏方
需要注意的是,进补的膏方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开具。服用时如遇感冒、消化不良、胃痛、腹痛时,则暂时停服数日。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
附常用膏方二例:
1、龟鹿二仙膏:适合于精神气血虚弱等证。制用方法:先取龟板240克,鹿角480克,枸杞90克,放入锅内分次加水煎煮,倒出煎液。再取红参45克放在另一锅中,加水煎煮,滤取煎液。直煎至药液无味为度。合并煎液,用文火缓慢煎熬,待煎液呈稠厚粘膏时,入蜂蜜500克,续煎3~5沸,离火,候冷,装瓶备用。日服2次,每次1食匙。沸水冲化饮用或以黄酒1盅炖化服用。
2、人参二至膏:适用于精神疲乏、腰酸遗精、耳鸣目昏、牙齿不固、须发早白、未老先衰者。制用方法:将白参30克研为细末,备用。女贞子、旱莲草各500克,加水适量,浸泡透发,加热煎煮,沸后半小时以纱布滤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文火煎熬浓缩至粘稠时,加入约1倍量的蜂蜜,熬至滴液成珠时,离火,将白参粉拌入膏中,搅拌均匀,密封贮存。日服1次,每次1~2食匙,沸水冲服。
4老人秋季如何养生
1、老人秋季养生应调节饮食,养肺生津
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2、老人秋季养生应多补水赶走秋季干燥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人的津液容易损伤,所以秋季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老年人同样如此。秋季重点养肺,而白色入肺,因此,这段时间宜常吃藕、百合、白萝卜、山药、银耳、白果、梨、莲子、荸荠等清补柔润的“白色蔬果”。
3、老人秋季养生应提高耐寒能力,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5老年人秋冬运动应注意什么
健康源于科学的运动和合理的营养。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逐渐转向干燥、凉爽甚至温度较低的秋冬季节,适宜的气候使人的胃口大开,睡眠也大为改善。
能吃能睡,稍不注意,脂肪在体内就能快速积累,引起肥胖。尤其对于中老年人,应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以增加能量消耗和抵抗力,另外,适量的运动对改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机能有明显作用,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但是对于中老年人,充足的是运动的时间,但缺乏科学合理运动的指导,常常出现运动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不必要的运动损伤。通常体育锻炼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对中老年人不能仅凭热情从事运动锻炼,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循序渐进的开展体育活动,若患有慢性疾病的,应在健身指导员或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运动的强度及时间要依个人的体能慢慢地增加,运动至微微出汗的程度是最合适的,尤其是老年朋友,千万不可认为越累越好,这里有一个简易的方法可以测量强度是否合适,运动停止后迅速测量脉搏,若脉搏和年龄相加小于或等于170,则说明强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