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老人被忽悠多因5心理

现在很多推销保健品都把目光投向了老人,为什么老年人就那么容易相信呢?一个个老人被骗的事实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即使是漏洞百出的推销手法,依然会有很多的人相信。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接下来,让小编为你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吧。

目录 如何防止老人被骗 老年人保健品知识 老人被忽悠多因5心理 揭秘老人心理的9种类型 老人被骗不听劝怎么办

1 如何防止老人被骗

  多关心老人

  不少骗子就是利用了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这一点,大打亲情牌。老人们也是因为孤独,而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把钱掏出去。所以子女们应该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没事多打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老人们也就不容易被骗子的花招给忽悠了。

  打好预防针

  做子女的平时要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一些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这些常见的骗局有一个了解,以防将来遇上了类似的情况时能够有所防范。

  不要贪小便宜

  老年人总是在用钱方面很精打细算,并且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贪小的心理。很多骗局就是针对这一特点设定的,比如很典型的“掉钱捡钱”把戏。所以子女们要时不时地提醒老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可能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把钱存银行

  要说服老人把大部分的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身边只留下一些零散的钱,并且最好是由子女去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子女设置。假使骗子已经成功骗到了老人的信任,但是由于手头没有那么多的钱,而且也没有银行存折的密码,想要取钱必须要打电话给子女,这样子女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并且阻止老人落入陷阱。

  不要听信“托儿”的话

  老人年纪大,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千万不要听信一些陌生人的话,比如说某某神医专治疑难杂症,某某神药包治百病。那些人看似好心,其实全部都是“托儿”,利用老人想要身体健康的愿望来行骗。老人们要一定要相信科学,假如那个神医、那种药真的这么有效,为什么没有正规的医院聘用他、药店也不出售这些药呢?多问几个为什么,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遇事找人商量

  很多骗子喜欢打电话吓唬老人,说什么他们的电话被不法分子利用了做违法的事情等等,先把老人唬得一愣一愣的,然后再装作好心说只要出钱就能破财免灾,末了一定会加一句“不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你的家人,否则会连累他们”这样的鬼话。假如你真的听了骗子的话,什么事情都闷在肚子里,就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当你无法辨别事实真相的时候,一定要打个电话问问子女,或者是告诉邻居街坊,让大家和你一起商量。人在慌乱的时候总是会忽略许多细节,更何况是老年人,如果有了旁人的分析,就能找到骗子的不少疑点,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2老年人保健品知识

  第一招:看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标志为蓝色图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样;如果没有,肯定不是正规保健食品。对应的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生部批准)或“国食健字G”(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如果是进口保健食品,则在文号相应含有“进”字或“J”。

  第二招:看保健功能

  减肥保健食品包装上“保健功能”的文字一般应为“减肥”二字。如果使用了虚假、夸大、让人误解或者欺骗性的文字或图形,如“月减6~10公斤”、“7天瘦身,永不反弹”、“消腩最强”、“火辣燃烧脂肪”等,则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第三招:访问官方网站或索证资料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输入外包装及说明书上的项目(如批准文号、产品名称、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看与网站上的资料是否一一对应。

3老人被忽悠多因5心理

  1.健康需求心理

  很多老人有强烈的健康需求,但缺少基本的健康知识,很多推销员也正是根据这一点,把自己包装成“专家”、“教授”,在健康讲座上大谈特谈健康知识,故意夸大某些异常的体检指标,其实,很多所谓的专业知识只是一戳即破的“纸老虎”。

  2、报答心理

  空巢老人常常有心理孤寂倾向,需在亲情关怀;而很多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打“亲情牌”、“孝心牌”,对老人嘘寒问暧,关怀血至,在推销保健品时让很多老人在报答心理的作用下无法拒绝。

  3、从众心理

  很多老人在参加类似的健康讲座或免费义诊时,常常喜欢扎堆儿,届时,只要有一个老人相信并购买保健品,其他老人在盲目从众的心理作用下,会不经思索地做出判断。

  4、贪便宜心理

  很多老人在走出第一步时,往往与赠品,免费等诱惑有关,一旦出现短时间获利的诱惑,不少老人在识别不出真伪的情形下容易上当受骗。

  5、迷信心理

  不少老人迷信于“专家”、“高科技”,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再加上一些所谓的消费者在现场的现身说法,很容易让老人头脑发热,从迷信转变为盲从。

4揭秘老人心理的9种类型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 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追求支持型,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 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7、冷淡型,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 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 何的表现。

  8、自责型,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 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

  9、愤怒型,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 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 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

5老人被骗不听劝怎么办

  老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同时给自己充电,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识别能力。当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就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也正因为如此,下一代人孝顺的话,除了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之外,提醒老人别受骗上当,也是孝顺的基本内容之一。

  首先,子女要接纳老人被骗的现实,尽量保持情绪平和,及时报警,力争挽回损失并警示世人。

  其次,要及时陪伴老人,以亲情慰藉老人已经受伤的心灵,防止不良情绪影响老人的健康。

  再者,通过老人受骗之事,了解长辈的心理需求、身体现状,增进与老人的日常沟通,进行社会、健康等信息交流;遇事多与老人商量,多陪陪他们,多听听他们,多顺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