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是女人最难过的一段日子,因为有很多禁忌不说,还容易痛经。疼痛给女性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要想办法缓解。那么女性痛经该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12个缓解痛经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目录
1女性痛经不能吃什么东西
1、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有一部分痛经女性朋友是由于湿热蕴结胞宫所致。如此类病人再食辛辣温热之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
辛辣温热之品有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烟、烈性酒及辛辣调味品等,痛经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
2、不要吃生冷寒凉食品
女性朋友平时或经期,如嗜食寒凉生冷食品,血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不通则痛,可致痛经;又多食此类食品,易伤脾阳,使寒湿不化,伤于 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致痛经。所以素体气阳虚者,或妇女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应忌食生冷和寒凉性食品。
此类食品包括:各类冷饮、各种冰冻饮料、冰镇酒 类、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黄瓜、荸荠、柚、橙子等。
3、不要吃酸涩食物
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管收缩、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故痛经者忌食此类食物。
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子、李子、柠檬等。
2缓解女性痛经的12个方法
1、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咖啡因。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肠。
2、汗蒸
痛经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远红外汗蒸可以促进微循环、修复受损细胞,也有暖宫护巢的作用。
3、瑜伽操
练瑜伽有缓和痛经的作用,如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你也可以试试不同的姿势,找到最舒服的就好。
4、保持温暖
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5、勿使用利尿剂
许多女性认为利尿剂能减轻月经的肿胀不适,但专家反对这种方法。利尿剂会将重要的矿物质,连同水分排出体外。医院专家建议,不妨减少摄取盐及酒精等会使水分滞留体内的物质。
6、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7、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
秋季女性体虚,多吃补品又不会上火,所以可以多吃些红枣啊阿胶啊。条件好的可以用鲍鱼滋补。如果会熬汤就更好了。
8、穿衣睡觉注意保暖
天气渐渐凉了起来就要换短袖了,不要为了美穿露脐装或者是超短裙什么的。睡觉记得搭一条薄毯子,不要睡凉席。
9、按揉三阴交
主治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下腹部疼痛,喜揉喜按,得热痛减等。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对侧三阴交穴,至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10、运动治疗
疗痛经的方法有中药、西药以及针灸等。实际上,运动在治疗痛经方面也有一定疗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结合运动疗法,并经常坚持,效果会更好。以下推荐几个治疗痛经的运动方法:
(1)、膝蹲运动。两手叉腰,两腿下蹲。下蹲时全放松,站立时肛门极力收缩,如此反复做30下。
(2)、转动腰臂。两手叉腰,两膝微屈,腰部自左向前向右、向后转动,每次转动10~20下,每天2次。
(3)、叉腰摆腿。两手叉腰,一腿站稳,另一条腿先前后摆动20下,再左右摆动20下,两腿交替进行,先慢后快。
(4)、小腹贴墙。站在离墙约半米的地方,两手在胸前互抱,并抬起来和肩持平。先让小肚子尽量去贴墙,然后再离开,反复做30次。
(5)、伸臂抬脚。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伸直侧举至头上方,同时深吸气,抬起脚跟,然后两臂同时下落,然后呼气,脚跟落下。如此呼吸6~7下。
(6)、侧身碰墙。在离强约半米的地方,侧身站立,抬起一只胳膊,和肩一样平,肘部弯曲,用前臂和手掌贴在墙上,另一手叉腰,把靠近墙边的胯部靠拢墙面,两侧交替做,坚持每天做20~30个。
11、饮食均衡
医师说:“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经痛,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12、泡脚法
肉桂三棱泡脚方温经化瘀,理气止痛,治疗原发性痛经。具体做法:取肉桂3克,三棱、莪术,红花、当归、丹参、五灵脂、延胡索各10克,木香6克。将药放在一起加入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阴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钟。月经前一周开始泡脚,10日为1个疗程。
3预防痛经的方法主要包括几点
1、学习掌握月经卫生知识:月经的来临,是女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然而有些女青年由于对月经出血现象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紧张与害羞等心理变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过度持久的刺激,则易造成气机紊乱,血行不畅而诱发痛经。
2、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现象,在生活与起居、劳作方面必须要公道安排,有一定的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要避免严寒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3、积极进行妇科病的诊治: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是预防痛经的一项重要措施。
4、积极做好五期卫生保健:认真做好五期卫生保健,于预防痛经有着重要意义。对五期卫生保健是指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在这五个时期,妇女抗御病邪的能力降低,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病。特别是一些继发性痛经患者,往往是由于五期卫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
5、锻炼身体进步健康水平: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妇女经常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月经期腹痛也是有好处的。
4痛经病因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内膜异位症系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以外,如子宫肌层、卵巢或盆腔内其它部位,同样有周期性改变及出血,月经期间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并因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粘连,而使痛经逐渐加重,内诊可发现子宫增大较硬,活动较差,或在子宫直肠陷窝内扪及硬的不规则结节或包块,触痛明显。
原发性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初潮不久后后即出现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由于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缺血而引起痛经。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流出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有的在月经期,内膜呈片状脱落,排出前子宫强烈收缩引起疼痛,排出后症状减轻,称膜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能在生育后缓解。
常见的痛经的原因有: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等。
5女性痛经如何检查
1、双合诊及三合诊:通过双合诊及三合诊可以检查一些导致痛经的病因,如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盆腔炎、卵巢肿瘤等妇科疾病。肛诊可检查子宫骶骨韧带结节状是否增厚,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方法。
2、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能够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从而能够准确的诊断出引起痛经的原因,该检查可在诊刮之后进行。
3、检查激素水平:内分泌系统是身体的总控制者,通过对激素分泌的调节,该系统掌控着机体的整体功能。而因为种种原因引起内分泌失调,会引发一系列病症,损害女性身心健康。据统计,90%以上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出现过内分泌失调。
4、其他检查:如血沉、白带细菌培养、B超盆腔扫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刮宫最后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检查能够及早明确痛经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