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便秘

​步行半小时有助预防便秘

现在交通发达了,代步工具也是多种多样,有独轮车,自行车,轿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去不到。可是太依赖交通工具容易让人产生依赖心理,变得懒惰。几步路都不想走;不利于身体健康。漫步对身体的好处很多,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见散步对人真的有好处。在电脑跟前坐久了的人们,可以多起来走走,能促进消化,不容易长脂肪。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步行半小时有助我们健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晚饭后散步可以减肥吗 ​步行半小时有助预防便秘 长期步行好处 步行具有七大好处 每天慢走半小时有益身体健康 每天散步半小时可以增加3年的寿命

1晚饭后散步可以减肥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的体重有很多是超标的,肥胖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减肥是众多人的追求,减肥的方法很多种,运动、节食等等。大家想知道晚饭后散步可以减肥吗,下面介绍:

  晚饭后散步是很好的,可以帮助消化,能不能减肥另说,但是肯定可以消食啊,如果晚饭后就坐着,躺着,那变胖是肯定的。要达到减肥目的,必须快走,快走被誉为21世纪最好的锻炼方法之一,不但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首先,速度很关键,可以选择以12分钟走1.5公里的速度走完4公里,再以正常的速度走10分钟,以此来恢复,然后再以这样的速度走完4公里,再以常速行走10分钟,如此反复。也可以维持30分钟到45分钟的快步行走姿势,或大步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20步到140步左右。

  行走最好是在晚餐后两小时

  行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走效果都是一样的。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时间最好是在晚餐后两小时。因为这个时候的脂肪增加量到了最大,此时行走更容易减肥。

  如果每天坚持这样的行走30分钟到1个小时,2~3个月后就可以看到效果。而且,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如果每天都这样走上30分钟可以达到减肥和延年益寿的神奇效果。

2​步行半小时有助预防便秘

  很多老人备受便秘困扰,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便秘发病率约9%-13%,其中25%-50%为老年性便秘。北京市隆福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殷毅表示,老年人便秘不可忽视,需及时调整。

  老人由于消化力降低,分泌消化液减少,进食过少、偏食细精加工过的食物,活动锻炼少,对结肠运动刺激减弱,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便秘。此外,很多药物(如降血压的钙通道阻断剂、抗抑郁剂和其他针对神经、精神类的药物以及消炎止痛剂等)都会诱发和加重便秘。

  要解决便秘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关键的。殷毅提醒,最好每日早晨起床后在厕所蹲一会儿,有意识培养按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不可以忍便不排。

  此外,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合理饮食,多吃粗纤维食物及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多饮水。二是多运动,步行时的抬腿动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盆耻骨联合肌及肛门括约肌的能力,每天最好能步行或慢跑10—30分钟。三要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餐后半小时或一小时,此时胃结肠反射最为活跃,以此作为条件反射的信号训练排便,从而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和规律。

  殷毅还提醒老年人,大多数的便秘并非肠道原因,建议经常便秘的老年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要胡乱服用泻药,尤其是立刻能见效的泻药更要慎重服用,以免刺激到胃肠道功能。若是便秘的同时还有便血、体重很快下降等情况,更要及时到医院做一下排查。

3长期步行好处 步行具有七大好处

  长期步行好处

  1、增加记忆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转,步行能够增加记忆力,记住每天早上走路,记忆力会越来越强了。

  2、打开经络

  长期坐在办公室,没注意身体,经络僵硬了,全身会有小疙瘩,坚持步行,疙瘩就少很多。

  3、放松脉搏

  经络不通,脉搏自然僵硬,全身都很紧张,很僵硬,每天下午步行半个小时,全身放松了。

  4、身心轻安

  身心不和,身心不安,身心不平,身心疾病都来自于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所以,身心都不自由,通过走路,气血通畅了,身心就自由了。这方面与步禅有关系。

  5、增加心脏功能

  不爱运动,所以心脏不好,步行,我发现,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6、打通血管

  医学讲,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步行能够增强全身弹性。

  7、强肌肉力量

  我曾经生活没有规律,所以,我的全身肌肉僵硬而没有弹性,就是没有力量,我确实通过步行之后增强了肌肉力量,还有强健腿力和足力、筋骨,而且关节也灵活了。

  步行的注意事项

  姿势:不能太放松

  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速度:每秒走两步

  快走应保证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 10000步,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大概每秒走两步。运动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锻炼的人可先走半小时,再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 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效果,这时可辅助慢跑,走跑结合,达到健身目的。

  时间:下午四点后

  很多老人习惯晨练,但陆一帆指出,早晨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不佳。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早晨锻炼可能 诱使疾病发作。专家指出,下午4时以后和晚上是运动的好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值得提醒的是,如选择 晚饭后走路,应在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进行。

  地点:道路平、空气好

  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 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建议,好在公园等空气质量较好的 地方健走,可保护呼吸系统。

  准备:穿双好鞋,做足热身

  准备工作也很重要,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宽松舒适的 运动装和透气的袜子也会让身体更放松;随身带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好带块糖,预防低血糖意外。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 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

  步行的坏处

  1、急性损伤

  短途穿越,是指周末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周边进行的一两天的穿越活动。这类户外活动引起的急性损伤,一目了然并且立竿见影,如脚底神经刺痛,肌腱痛小腿肌肉痛,运动腹痛等等。这是因为体质不好,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导致的后果。只要马上停止活动休养生息,而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就无恙。

  2、慢性损伤

  即便是短途穿越,若长期不在意活动中身体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慢性损伤就会不请自来,让你痛不欲生。户外运动中有些猛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吹嘘自己如何在几小时内完成别人整天才能走完的线路, 这种朋友玩户外一般都超不过三,五年,一是争强斗狠的人任何时候都会不缺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二是三,五年后恐怕他自己就走不动了,膝盖严重劳损。

  3、脚上打水泡

  长距离穿越,脚上打水泡的事情人人都遭遇过,无性命之忧,痛起来却颇难受,有时候前路漫漫还得快马加鞭——如果有人不怕痛,那是因为还没有痛到让人怕。

  4、安排不合理造成身体受伤

  不合适的装备和行程安排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运动姿势,会造成背包磨破了腰身,衣领磨破了脖子,眼镜磨破了耳朵以及内裤磨破了大腿等等现象。

  结语: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步行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步行可以增加记忆力、放松脉搏、打开经络、打通血管、强肌肉力量等。所以适当的步行对身体是有益的,不过小编也介绍了步行的坏处,大家可要注意哦。

4每天慢走半小时有益身体健康

  每天运动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极少患上心脏病,而每次走30分钟,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脏功能更棒。研究人员说,运动量适度,自我感觉愉快,这样的散步效果也非常显着。

  常溜达的确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散步,尤其是大步走,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关节灵活性,锻炼肌肉力量,消除紧张,控制体重等。老年人每周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大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步行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走路时抬头挺胸、双肩大幅摆动、大跨步前进,能自然拉直背肌与肩胛肌,改善腰、肩、头部疼痛。此外,经常溜达还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增进自信,让人更乐观。

  不过,溜达并非随便走一走。溜达也是有讲究的,要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规律。

  溜达首先要定时。“很多人的锻炼是随机的,早晨有时间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没事儿就去散散步。这种没有规律的不定时锻炼,很难让身体对它产生记忆。最佳的锻炼时间应是下午3时到晚上9时。所以最好在此期间选一个固定的时间,出去走走。”其次,要定量。所谓定量就是要确定一个运动量,每天用固定的距离或时间散步,不能今天走1公里,明天走4公里,这样很难给身体带来准确的锻炼刺激。再次,要有一定的频率节奏。“例如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走,找到一个固定的节奏,走起来效果会更好。”

5每天散步半小时可以增加3年的寿命

  每天慢走半小时,有益心脏,能让我们的平均寿命增加3年。每天运动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极少患上心脏病,而每次走30分钟,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脏功能更棒。运动量适度,自我感觉愉快,这样的散步效果也非常显著。

  散步,尤其是大步走,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关节灵活性,锻炼肌肉力量,消除紧张,控制体重等。老年人每周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大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步行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走路时抬头挺胸、双肩大幅摆动、大跨步前进,能自然拉直背肌与肩胛肌,改善腰、肩、头部疼痛。此外,经常溜达还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增进自信,让人更乐观。

  首先要定时。“很多人的锻炼是随机的,早晨有时间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没事儿就去散散步。这种没有规律的不定时锻炼,很难让身体对它产生记忆。最佳的锻炼时间应是下午3时到晚上9时。所以最好在此期间选一个固定的时间,出去走走。”

  其次,要定量。所谓定量就是要确定一个运动量,每天用固定的距离或时间散步,不能今天走1公里,明天走4公里,这样很难给身体带来准确的锻炼刺激。再次,要有一定的频率节奏。“例如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走,找到一个固定的节奏,走起来效果会更好。”

  每天运动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极少患上心脏病,而每次走30分钟,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脏功能更棒。研究人员说,运动量适度,自我感觉愉快,这样的散步效果也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