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是每个女性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会感觉到身体不舒服,或是感觉腹痛,或是腰酸,或是胸胀痛,或是一些其他症状。有些女性会为了避免这些痛苦或者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去药店购买一些药物来推迟月经的到来。但是,殊不知,这是在无形之间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擅自用药改变自己的经期,往往造成自己的内分泌紊乱,危机身体健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1经期用药需谨慎 五类药物别去碰
经期用药有三大禁忌
经期乱用药,其负面作用不仅是影响正常的经期,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不得不用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扰乱女性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引起月经周期、行经时间及经血量的异常。规律的女性月经周期,保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状态很重要。
经期使用抗凝药可能导致经血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盆腔充血,一些抗凝药或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对于有凝血性疾病的人来说较为危险。
经期还不能使用阴道栓剂等,经期使用阴道外用栓剂等药物,可能引发逆行感染,破坏健康的阴道环境,甚至会伤害子宫腔及子宫内膜。此外,经期还禁止坐浴或直接冲洗阴道。
五种药物不能在经期使用
1.抗凝血药和止血药。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香豆素、溶栓剂等。安洛血、维生素 K等止血药,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2.活血化瘀类中药。此类药物不仅有抗凝、抗栓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因此会造成月经量过多。如阿胶、当归、 益母草冲剂等应在经期结束后食用,以免经血过多或经期延长。红花油、 跌打万花油、三七伤药片、复方丹参片等也应慎用。芳香通窍类药物如麝香痔疮栓、五味麝香丸等也不宜使用,它们会影响经期出血与凝血机制,妨碍子宫内膜的生理性修复。
3.泻下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强,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使月经量增多,经期应禁用。
4.性激素类药物。女性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谢平衡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或停经,孕激素可导致乳房胀痛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5.阴道局部用药。月经期间,子宫黏膜充血,宫颈口松弛,加上阴道里有积血,特别适合细菌生长繁殖,若此时进行阴道局部用药,易导致细菌逆行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如制霉菌素、甲硝唑制剂。
经期喝中药要看疾病类型
1.调解月经的可以,如果有活血或补血药,月经量可能会变多,但影响补大。调经药最好还是月经前喝。
2.内分泌是西医名,中药是通过调理经气来调整月经的。月经期间能否喝调经的中药,那要看你的中医医生给你的治疗方案和药方
3.治痘痘的,不可以,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说,青春痘大部分属于疮疡,而且有红肿的表现,属于热症,所以应用的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性寒凉;另外,疮疡局部多有气血不畅,属血热血瘀,所以再用寒性药的同时还要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而在月经期,这两类药物都是慎用的,就是最好不用,因为寒凉药物会造成经脉收缩,血行不通畅,导致痛经,而活血化瘀药物会导致月经量过多,引起全身血液减少,造成贫血。我说的是中药 如果是西药,里面多是一些激素类的药物,长痘痘主要是因为体内雄激素分泌过多所致,而月经的来潮主要是体内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的表现,所以服用这类药物用影响正常的生理周期,甚至影响自身的激素分泌水平,所以在月经期间这类药物不要服用。
2别擅自用药改变经期
服药推迟经期不好
服用激素类药物虽然可推迟月经来潮时间,但也可能打乱身体的内分泌规律,引起内分泌失调,特别是经常利用药物改变经期,会造成月经紊乱。此外,推迟而至的月经一般经量较多,持续时间长,也对身体不利,所以,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推迟经期,应在医院妇科大夫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服药,如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月经来潮一般不影响女性的生活,但是有时月经期的盆腔充血可引起腰骶部酸胀和重坠感,年轻女性中约有半数来月经时有痛经的表现。有的还伴有头痛、低血压、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此外有20%~50%的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前紧张综合征,即月经前出现头痛、乳房肿胀、全身乏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失眠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正是由于女性在月经中有这些不适感,促使一些人在新婚、旅游、考试和出差时,人为改变月经来潮时间,经常用药物来改变月经来潮时间,对女性身体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私自去药店买药,没有医生的指导用药,危害就更大。
综上所述,女性虽然会在经期中出现种种不方便,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不要擅自用药改变自己的经期。如果必须要延迟,还需到医院与医生进行咨询,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身体受到最小的伤害,也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
3女性经期8种药千万要远离 不慎服用后果可怕
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扰乱女性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引起月经周期、行经时间及经血量的异常。规律的女性月经周期,保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状态很重要。
经期使用抗凝药可能导致经血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盆腔充血,一些抗凝药或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对于有凝血性疾病的人来说较为危险。
经期还不能使用阴道栓剂等,经期使用阴道外用栓剂等药物,可能引发逆行感染,破坏健康的阴道环境,甚至会伤害子宫腔及子宫内膜。此外,经期还禁止坐浴或直接冲洗阴道。
经期远离八种药 避免造成身体伤害
阴道用药: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
减肥药:经期用减肥药,可导致月经紊乱,甚至导致闭经。
泻药:泻药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其他肠胃药也应慎用。
寒凉类中药:寒凉性的中药会导致内寒,使经血运行不畅,经血过少,甚至痛经。
活血药:有抗凝、抗栓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造成月经量过多,甚至大出血。
止血药:止血药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
甲状腺素制剂:甲状腺素制剂可能会造成月经紊乱。
孕激素等:孕激素会造成月经紊乱,使月经推迟,或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及乳房胀痛等症状;雄激素则会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使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减少甚至停经。
4经期能不能吃药 女性经期用药禁忌
经期能不能吃药
月经期可以吃药吗?女性在经期最好谨慎用药,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外用药、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制剂、减肥药、抗凝血药、止血药、泻药等药物不可服用。感冒的话,如有必要,可遵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女性经期谨慎服用的三类中药有:
1、寒凉药
月经来潮时,饮食禁生冷,吃药忌寒凉。如果不慎服用寒凉的中药,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甚至闭经的后果。寒凉的中药大多有泻下的作用,如果泄泻作用剧烈,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使月经量增多,从而引起失血的症状。经期应避免服用寒凉药,如黄连、黄芩、龙胆、苦参、防己等大苦大寒之品。
2、补益药
“人参杀人无过”,更容易让人掉以轻心。若经期正常,只需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摄即可。如果在经期滥用补益药,如阿胶等滋腻碍胃之物,会引起月经过少、月经紊乱等症,甚则化热致瘀;如服鹿茸等助火动血之品,也易致血热,而造成血热妄行,致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等症。
3、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易耗血动血,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牛膝、苏木、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穿山甲、血竭等。虽然活血化淤药可以让血液更畅通,但血管也会扩张,这样就容易让月经量增多,所以活血化瘀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女性经期用药禁忌
1、治疗妇科感染的阴道局部用药
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因为在月经期间,子宫黏膜充血,宫颈口松弛,加上阴道里有积血,非常适于细菌生长繁殖,若此时进行阴道局部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细菌逆行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
2、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
3、止血药
止血药如安洛血、维生素K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4、减肥药
减肥药中多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果在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心慌、焦虑等,更有甚者会出现闭经。
5、泻药
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故经期应该禁用;其他肠胃动力药,也应该慎用或忌用。
6、性激素类药物
女性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谢平衡与月经周期密切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性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月经紊乱。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停经、周期不规律等,黄体酮(孕激素)能导致乳房胀痛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7、甲状腺素制剂
甲状腺素制剂可能会造成月经紊乱,经期应该禁止服用。
8、活血化淤的中药
此类药物不仅有抗凝、抗栓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因此会造成月经量过多。
此外,另一方面,由于月经期出血使得部分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加快,女性在月经期使用这些药物时,疗效便会减弱,不能良好控制病情,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例如使用茶碱治疗哮喘、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病,或者使用抗生素中的红霉素、解热镇痛药安替比林等。
以上就是关于经期不能用药禁忌的介绍,很多人都对孕产期的妇女用药问题比较关注,相对来说,对于月经期的女性用药就没那么多在乎,这其实也是不可忽视的。希望广大女性朋友们能引起重视,认真对待经期用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更加仔细的呵护自己的健康。
5月经不调不可随便用药
月经正常是妇女健康的标志 ,但是近年来月经周期或经量异常的月经不调者有增多趋势 ,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病因多种多样 ,而患者由于对月经不调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缺乏认识 ,不是延误治疗 ,就是擅自用药 ,以致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月经不调只是患者自己来医院看病时主诉的一种说法 ,从医学理论上并没有这样的术语 ,严格地说这种提法有失科学 ,且月经不调涉及的医学范围非常宽泛。
如果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 ,月经异常主要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个内分泌生殖轴生理功能发生失调引起的 ,医学上称其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来说 ,功能性子宫出血包括以月经周期和行经期改变为主的 ,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行经经期过长过短、闭经等 ;以经量改变为主的 ,有经血过多、经血过少、经血淋漓不尽等。
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必须按照患者的年龄、症状等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她说 ,功能性子宫出血从患者的年龄上说 ,可以分为三类病人 ,一类是青春期的女性 ,多数是由于其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个内分泌生殖轴尚未发育完善引起发病 ,属于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原则可以从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三个方面着手 ,为达止血目的可以主要用孕激素药物 ,调整月经周期则可以将孕激素、雌激素药物联合作用 ,人工调整月经周期使之趋于正常。要想促进排卵 ,一般使用克罗米酚等药物 ,但是各种药物的使用都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加以区别 ,对症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有的还需要不断调整药物和药量。
另外两类病人是育龄期和年龄更大的围绝经期妇女 ,育龄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妇女 ,多数表现是黄体功能不良 ,卵泡发育不好 ,不少患者月经周期之间发生出血或者淋漓半月方净。其治疗是适当补充孕激素药物 ,有的根据情况使用促进排卵的药物。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则以止血为主 ,使用适当药物 ,尽量使患者向绝经期安全过渡。
治疗月经异常的药物有中药和西药 ,品种都很多 ,到底哪种效果更好 ,用药有何禁忌 ,很令患者关心。
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月经异常即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 ,从西医的理论上解释更为确切、清晰 ,用西药针对性也强 ,特别发生出血等紧急症状 ,西医治疗上更有优势。孙彤提醒患者 ,现在临床患者中不少是频繁使用紧急避孕药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通过考试 ,甚至还擅自使用调整月经周期的药物 ,结果发生月经异常 ,因此 ,特别提醒消费者 ,用药有禁忌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相关药物。
月经异常如有紧急症状 ,宜用西医 ,如果注重调理 ,可以采取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姜坤介绍说 ,我国古代《妇科玉尺》中记载 :“经贵乎如期 ,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 ,或月二三至 ,或数月一至 ,皆为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