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每个月经期推迟正常吗?

月经不正常的情况,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特别常见,其中月经推迟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要重视它的危害性,在出现了月经不正常的情况后,也要及时调理。每个月经期推迟正常吗?

目录 月经周期不规律怎么办 ​每个月经期推迟正常吗? 月经推迟的四大主要原因 五大标准判断月经是否正常 哺乳期月经推迟

1月经周期不规律怎么办

  1、精神上:如果女性精神压抑、焦虑、忧伤等,会影响到正常月经周期,因此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有些女性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卫生护理上:女性在月经期要注意卫生,预防感染,同时要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要注意的是,在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3、生活习惯上: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也要注意避免过劳,如果有出现经血量多,忌食红糖。

  4、饮食上: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能多吃,应该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血热的女性,在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刺激运火之物。如果是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豆浆、猪肝、菠菜、猪肉、鸡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5、疾病治疗和预防上:如果女性发现月经不规律,这可能是疾病诱发的,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及早到医院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治疗。

2​每个月经期推迟正常吗?

  月经每月推迟一天正常吗

  正常的哦。月经推迟是指女性的月经到来比正常月经周期要晚来7天以上。女性正常的周期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如果女性发现月经推迟已超过了一周,这就属于月经推迟。影响月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情绪、药物、生活作息等等,具体还要因人而异。可一旦大于10天,很可能是受孕了,最好去医院进行科学化排查,倘若不是怀孕,也要去检测是否是患了妇科疾病。

  女性月经周期为28-30天,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如果月经提前或延后7天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超过7天还没来月经,即为月经推迟。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月经推迟的原因首先考虑怀孕,其次就要考虑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生活习惯或生活环境改变等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以往月经正常且有性生活的女性,月经推迟了10天,很有可能是怀孕了。可自行做早孕试纸测试,或到医院抽血做血HCG检查,明确是否怀孕。月经能够提供辨别女性身体状况的信号,所以了解自己月经推迟的主要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影响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很多,女性朋友要关爱自己,更要关心自己的月经是否如期而至。

3月经推迟的四大主要原因

  (一)肾虚

  月经:经期后延,经量少而质薄,经色黑或黯淡。

  全身:腰骶酸痛,夜尿多,白带多,质稀色淡,或有头晕耳鸣,舌质淡,苔薄白。

  (二)血寒

  这种寒分外感得实寒和先天体质引起的虚寒。

  实寒: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伤了阳气而造成的

  月经:经期后延,量少,色黯红有块。

  全身:小腹冷痛,得热减轻,或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苔白。

  虚寒:先天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月经: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地稀无块。

  全身:小腹隐痛,喜温喜暖,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三)血虚

  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

  全身: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甚则小腹隐痛,绵绵不止而喜欢按揉,唇舌淡,苔薄白。

  (四)气郁 情志所伤

  月经:月经延后,经量偏少,色正常或黯红有块,排出不畅。

4五大标准判断月经是否正常

  标准1、月经期

  阴道流血期间称为月经期,多数人的月经期持续3-5天,但少至1-2天,多至7-8天也属正常范围。

  标准2、月经周期

  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绝大多数人在28-35天之间,但也有少数人短至20天或长达45天一个周期,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有规律,均属正常现象。

  标准3、月经血特点

  月经血的特点是不凝固,呈暗红色。月经血中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脱落的碎片、子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等。

  标准4、月经血量

  正常月经期的月经血量为20-120毫升,多数为50毫升,以月经来潮的第二三天最多,以后逐渐减少。正常月经是女性内生殖器发育正常和功能健全的表现。

  标准5、月经期表现

  多数女性在月经期无明显症状,少数会有乳房发胀、头痛失眠、心慌、下腹胀痛和情绪不安等。

5哺乳期月经推迟

  哺乳期月经推迟正常吗?

  实际上,喂奶期间来月经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产后来月经的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月经恢复得早的可能满月后月经就来了,晚的要到宝宝1岁后才恢复。一般情况下,不哺乳的妈妈通常在产后6-10周就迎来了“老朋友”,哺乳妈妈月经的恢复时间一般会延迟,有的哺乳期一直不来月经。

  从医学角度来讲,根据子宫内膜的组织形态来推测,可能早在产后33-42天,卵巢就可排卵了。研究资料显示,没有哺乳的产妇,有4O%在产后6周恢复排卵。到了产后8-12周,还没有恢复排卵及月经的产妇大约只占35%。哺乳的产妇,在产后12周约有25%会恢复排卵与月经,大多数哺乳产妇通常要到18周才完全恢复排卵机能。

  不过,有时很难在临床上确定产后第一次月经的确切时间,而且少数产妇会在分娩后马上开始有少到中量的间歇性出血。

  民间有种说法认为,哺乳期来了月经,母乳便没有营养,甚至对宝宝有毒,必须断奶。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正常情况下,产后11天至4个月母乳质量最好。月经来潮后,乳汁比平日浓缩,所含脂肪减少,蛋白质增多,这种乳汁对宝宝并无害处。

  哺乳期月经的特点

  1、第一次月经量较多。大多数新妈妈第一次的月经量比平时月经量多,第二次月经就正常了,因此不必治疗。

  2、产后恶露,并非月经。通常情况下,产妇在分娩后,产道会流出如月经一般的血状分泌物,这种由胎盘着床位置的出血,混着残留在子宫的蜕膜、组织碎片及黏液等分泌物,称为恶露。正常情况下,起初的4-5天,恶露量多且呈红色。产后一星期后,恶露量逐渐减少而变成褐色。第10天以后,颜色变得更淡,慢慢地由黄色转为白色,没有特殊的气味。恶露一般在产后4-6周消失。但有时少量褐色的恶露会持续到产后第1次月经来潮。恶露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如果流血持续两周以上,超过月经量或有血块,阴道流出物呈烂肉样组织或有腐败臭味时,应该及时求医。

  3、月经周期不准。一般来说,喂奶期间月经不规律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多数不用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恢复,等到完全不哺乳了,慢慢就会恢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