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老人春季养生 做好四步定长寿

进入春季,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也许你感叹年轻的时候不注意养生,健康每况愈下,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既然万物都重新开始了,让我们也从现在做起,学习春天的养生之道吧!

目录 四款适宜老年人春季养生鱼汤 健康又美味 老人春季养生 做好四步定长寿 春季老人如何养生 这5点千万别做 老年人春季养生多喝粥 健康又长寿 老年人春季养生知识

1四款适宜老年人春季养生鱼汤 健康又美味

  青葙子鱼片汤

  鱼肉150克,豆腐2块,青葙子12克,海带少许,蔬菜酌量。

  ①先将青葙子用4杯水以中火约煎1小时半,煎至约2杯半水,隔渣留汁备用;

  ②把蔬菜(可随意选择)洗净切好,鱼肉切片,豆腐切成小块;

  ③将切好的海带连同青葙子汁倒进锅,煮滚调味,可作汤用;

  ④把鱼片放在碗内,用汤汁搅拌一下,然后放进锅内,再放入豆腐;

  ⑤待豆腐煮至浮起时,再放蔬菜,然后调味,再煮片刻便成。

  此汤有强肝明目、祛风解毒和润肤之功。适用于视力减退、皮肤瘙痒不润、头晕目眩等病症。

  鱼头豆腐汤

  鲩鱼头2个,豆腐3块,生姜3块,油、盐酌量。

  把鱼头切开洗净,除鳃去瘀血。放油和姜片在锅内,把鱼头爆香。再放4碗水,然后放豆腐,煮1小时左右即可。

  此汤有祛风补脑、活血消肿之功。适用于风虚头痛、高血压头昏等病症。

  天麻沙锅鱼头汤

  鳙鱼头1个(约500克),天麻6克,肥肉50克,净冬笋30克,熟火腿30克,水发口蘑30克,净油菜心3克,奶汤1 500克,香菜段10克,葱丝15克,葱姜油30克,精盐3克,料酒10克,味精3克,米醋10克,胡椒面少许,生姜10克。

  ①将天麻用水刷净,切成薄片,用白酒浸泡,得天麻酒液20克,浸泡后的天麻片留用;

  ②将鱼头去鳃洗净,放入七成热油中稍炸,立即倒入漏勺内滤去油。肥肉、冬笋、火腿都切成片;

  ③锅中放入葱姜油,烧热投入姜(拍松)稍炸,放入肥肉片煸炒,烹入料酒、米醋,再加入奶汤、精盐、味精和胡椒面,调好口味,烧开倒入沙锅内。把鱼头(嘴朝上)、冬笋片、火腿片和口蘑片都放入汤内。汤开撇去浮沫,加入天麻酒液,盖上盖,用小火炖30分钟。加入油菜心、天麻片,拣出姜片,再炖5分钟,端下锅撒上葱丝和香菜段即成。

  此汤鱼头肥美,汤醇味鲜,有祛风平肝、滋养安神之功。适用于肝风眩晕、头痛、神经性偏正头痛、肢体麻木、高血压病等病症,对肝风内动之神经衰弱亦有良效。

  牛蒡子咸鱼汤

  咸鱼250克,海带120克,牛蒡子9克,猪骨头汤4碗。

  ①将牛蒡子用1杯水以弱火煎至一半分量,隔渣留汁备用;

  ②把咸鱼先用水煮约15分钟,使减去盐分和腥味,然后捞起去骨斩段;

  ③再将猪骨头汤和牛蒡子汁放锅中同煮,用少许酱油调味,煮滚时放入咸鱼和海带,再煮片刻便可饮用。

  此汤有解毒利咽、祛风除瘟之功。适用于春季流脑、发热恶寒、头痛寒战、咽喉疼痛等病症。

2老人春季养生 做好四步定长寿

  第一步:融入自然以“养神”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人也亦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黄帝内经》指出应“以使志生”。“以使志生”是说人们在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老年朋友来说,好的方法莫过于修身养性。

  所谓“修身”,是指平日注意品德的修养,不做违心违法的事,少私寡欲,知足常乐,使自己的心境自然平和。所谓“养性”,是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也就是说,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调节,避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读书、绘画、书法、雕刻、音乐、种花、钓鱼等活动都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特别是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走出家门,去饱览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这是好的精神调养方法。

  第二步:晚睡早起要“春捂”

  第三步:增加热量以“抗病”

  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所以此时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还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

  春天,需要在饮食上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加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第四步:活动筋骨复“元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运动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佳方法。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了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

  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因寒冷的天气使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易发生运动损伤。充分的活动,可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关节、肌肉弹性增强,能更好地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其次,要注意用鼻子呼吸。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也比较弯曲,对空气有加温加湿作用,能够较好地保护肺脏。第三,要注意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当运动时身体发热出汗,可适当减少衣服,而运动后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感冒。

  俗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佳,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季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也应该晚睡早起,多到室外走走,放松放松,可以促使心身从自然界汲取力量,保持一种生气。但是早春不要急于“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3春季老人如何养生 这5点千万别做

  一忌伤肝。春季首先要保养的对象就是我们的肝!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五行就是“木”,而其对应的五脏便是肝!中医认为,“肝为罴极之本”,罴极是力大至极而耐劳之意。肝为罴极之本,是指肝为人体力量最强大并能耐受疲劳的根本。所以肝健康的人总是精力充沛,经常熬夜加班或者学习,非常不利于养肝。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也算是预防“春困”最简单的办法。

  二忌食酸。该院老年病科主治中医师朱莹介绍说,中医养生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故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而中医认为,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如果平时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体消瘦、舌红少苔,那么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

   三忌单薄。春天虽然让人感觉温暖,但毕竟不是夏天,朱莹提醒各位老年朋友,有三个地方不能着装太单薄。第一个地方是脖颈,第二个地方是肚脐,第三个地方是下肢,要注意保暖。

  四忌熬夜。《黄帝内经》提到了“春三月,夜卧早起”。这里所说的夜卧,指的是相对于冬天来说,要睡得晚一点,但也要保证在11点钟以前就进入熟睡状态。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这段时间是胆经及肝经运行的时间,前面我们说到了春季养肝是第一位的,所以这个时候更不能熬夜。

  五忌伤风。春季重在防风邪侵,《黄帝内经》里“风者,百病之长也”,就说明了在众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春天防病,首要防风。朱莹介绍说,防风不是让大家关着窗子不透气。春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两个小时左右,对于提高空气质量和灭菌防病,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9点-11点和下午2点-4点。这一时间段内,室外气温和空气质量都处于最佳状态。晚间气温降低,而且室外空气污染较严重,不适宜开窗通风。

4老年人春季养生多喝粥 健康又长寿

  传统观念中,白米粥一向被视为“最养人”的食物,大米经过长时间煮制,水分含量更高,淀粉糊化更充分,也就更容易被小肠吸收。但这个特点其实是“双刃剑”,它也会明显升高血糖,总喝还会因为缺少咀嚼而加速咀嚼器官的退化。此外,白米粥的营养过于单一,而且其中纤维含量较低,不利于排便。其实,想要粥更养人,不妨做时加点料。

  粗粮、杂粮富含膳食纤维,“粗细搭配”营养更互补,因此,熬白米粥时不妨加些粗杂粮。比如,素有“黄金主食”之称的玉米,它含有蛋白质、核黄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延缓衰老等功能;小米也值得推荐,小米中的色氨酸可安神助眠,丰富的铁不但可滋阴补血,还可润燥通便;还可以放些豆类,红豆煮熟后有淡淡甜味,其赖氨酸含量较高,适合于白米混合煮粥;红薯营养丰富,蛋白质质量高,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与米面混吃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南瓜属温性,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煮粥。此外,加些山药、芋头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南方人喜欢用肉类煮粥,这对牙口不好的老人来说非常好。煮粥时,可用瘦猪肉、瘦牛肉、鸡肉等剁成肉末入粥,或放入鱼肉、虾肉等做成海鲜粥。鉴于老年朋友多有心脑血管问题,建议多吃些“白肉”,如海鲜、鸡肉,少吃些“红肉”,如牛羊肉和猪肉。此外,还可以在粥快煮熟的时候放入些切碎的绿叶菜,鲜嫩的颜色不仅可以刺激食欲,还可以补充维生素。但要注意的是,为降低营养的流失,应尽量减少绿叶菜的熬煮时间。

5老年人春季养生知识

  第一,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