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并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甲亢病人因T3、T4分泌过多,机体的代谢率特别高,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多,所以甲亢病人应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目录
1甲亢不能吃什么
甲亢是全身性疾病,全身各个系统均可有异常。病人常有多食、易饿、消瘦、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也可有发热、腹泻、容易激动、好动、失眠、心跳增快,严重时心律不规则,心脏增大,甚至心功能衰竭。有些患者衰弱、乏力、倦怠、精神淡漠;有的表现精神失常。
甲亢病人在饮食上应注意:1、禁忌含碘量高的食物、海味:海带、海虾、带鱼等;2、不要吸烟,不要喝浓茶、咖啡、酒等;3、不要吃辛辣食品,特别是辣椒、葱、姜、蒜等;4、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补弃丢失的水份;5、平时注意休息,不要活动过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劳累。
2甲亢的治疗
甲状腺位于气管的前面、颈部的前下方,重约十五公克,形状及位置有一点像男士打的领结,它所製造的甲状腺贺尔蒙,负责人体的生长和发育,也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当其分泌过多的甲状腺贺尔蒙,便成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甲状腺位于气管的前面、颈部的前下方,重约十五公克,形状及位置有一点像男士打的领结,它所製造的甲状腺激素,负责人体的生长和发育,也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当其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便成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福建省立医院基本外科黄东航
甲亢症的典型症状是焦躁紧张、心悸、手抖、怕热多汗、呼吸困难、疲倦、胃口增加但体重却减轻、手部温热、失眠、大便次数增加、月经减少、头髮较细、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等症状;但在年老患者,有的病例却只表现出心律不整,易感疲劳而无其他明显症状。
目前西医的抗甲状腺药物疗法,约需服药一至二年,可使约二分之一的病人得到控制,有着见效快、疗效稳定等优点,但停药后有些患者仍会复发。服药的副作用包括白血球减少、无颗粒球症、皮疹、药物敏感、肝炎、药物性发烧及关节痛、甲状腺机能过低等。此外,亦可以放射性碘来治疗,通常病人只须服用一次,若效果不佳则可在半年或一年后再追加一次,但有的病人会因甲状腺破坏过多而导致机能低下,反而须终生补充甲状腺荷尔蒙;而孕妇或合併有眼睛病变者,亦不宜採用放射性碘来治疗。至于手术疗法,缺点是切除太少会复发,切除太多易造成功能低下,若手术中不慎伤及控制声带的神经或副甲状腺,则可能造成声音沙哑或低血钙症。
3甲亢的诊断要点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之一。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组织分化及多种系统器官的功能都有影响,特别是对大脑的发育及正常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甲亢治疗知多少?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以高代谢症群、神经兴奋性增高、弥漫性甲状腺肿、不同程度的突眼征为临床特征,急躁亢奋、多食消瘦、恶热多汗、心悸心慌、大便量多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内分泌疾病。甲亢的发病人数随着现代生活紧张性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等因素在日益增多。本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4~6。
甲亢的诊断
凡具有以下典型症状、体征及异常的实验室检查者,要考虑甲亢诊断:
1.高代谢症群,如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疲乏无力、心悸心烦。多食善饥、皮肤温暖、大便次数增多、月经不调等。
2.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如易激动、失眠多梦、言语行动匆促、四肢震颤、腱反射活跃。
3.甲状腺肿大,同时伴有甲状腺血管杂音或触及震颤。
4.眼球突出、眼裂增宽、可伴有结膜充血水肿。
5.局限性胫前黏液性水肿等。
6.实验室检查异常:131I吸收率、基础代谢率、PBI或血清T3、T4高于正常而TSH降低。
医学上把有明确的病因使患者血T3、T4增高而产生不适症状的甲亢叫继发性甲亢,只能予以对症治疗而不能给予手术、放射碘或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无明确的病因使患者血中T3、T4增高而产生不适症状的甲亢叫原发性甲亢。甲亢常可影响到人体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运动等诸多系统,造成系统机能改变,严重影响健康。一旦诱发甲状腺危象,还可导致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血压下降、休克,如诊治不及,死亡率很高。
查看详情>>4甲亢是缺碘还是多碘
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发炎导致机能下降、曾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曾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导致甲状腺素分泌不敷身体所需,各器官功能下降,进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属缺碘型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这些紫菜及海带可能有效,但若属自体免疫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吃这些紫菜及海带反而有害,应尽量少吃。
甲亢与甲减的病因比较复杂,碘的因素在其中仅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无论低碘还是高碘,都可能会引起甲亢或者甲减,只是比例有所区别而已。
5甲亢是遗传吗
如今,患甲亢的患者不在少数。很多尚未有孩子的甲亢患者,很是害怕自己的甲亢症状会遗传给孩子。但是很奇怪的坏死就算父母中有甲亢,也有可能孩子没有甲亢现象产生;父母没有甲亢症状其后代也有可能出现甲亢。那么,甲亢到底会不会遗传呢?
专家表示,甲状腺机能亢进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甲亢”。甲亢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甲状腺功能增强,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及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发病原因目前国际上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与两种学说有关:免疫学说以及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学说,这两种学说是否都证实了甲亢会遗传呢?
先说免疫学说:免疫学说认为甲亢是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调查及实验数据表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甲亢患者都有家族成员同样患甲亢的现象。研究证明:本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发,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而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学说:则认为甲亢是由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多所导致。但是实验表明,垂体切除后仍可以患甲亢,从而证明了此学说的不严谨。甲亢应该是全身的问题而造成甲状腺病变,不会是机体的某一部分的问题。
因此,通过上述的解答可以得知:甲亢确实有一定的一遗传机率,但并不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杜绝日常病毒的感染,尽量减少甲亢的风险。当发现甲亢症状时,不要过于担心,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与治疗,早日摆脱甲亢困扰!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