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

​昼夜温差拉大 血压悄悄升高

目前昼夜温差开始拉大,血压也悄悄地在升高。这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夏季皮肤血管扩张,秋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所致。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秋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可使心律加快,这样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这对正常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就不得不警惕了,一定要注意巧监测和巧用药。

目录 ​家里老年人血压高怎么办 ​昼夜温差拉大 血压悄悄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要有度 到底怎样预防高血压 盘点长期清晨出现高血压的危害

1​家里老年人血压高怎么办

  脉压大

  脉压,是量血压的时候得出的两个数值的差值。

  老年人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多见,舒张压多正常,只有收缩压高于140mmHg,两个压力之间的差值也随之增大。

  这跟老年人的血管特点有关,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的弹性减弱,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也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的结果。

  为什么血管弹性对血压的影响这么大呢?

  人的大血管,不是水管那么简单,大动脉是有弹性的,除了是血流的通道,还有调节的作用。

  心脏收缩的时候,大血管在血流的冲击下会扩张,把心脏泵出的血储存一部分,外面的血管的血流不至于一下子增多,外周的血压(收缩压)也不至于升得太高;

  当心脏舒张不向外泵血的时候,大血管会在弹性的作用下回缩,把刚才储存的血往外流,让外周的血管不至于「断流」,血压(舒张压)不会一下子降得太快。

  当血管弹性不好的时候,对血压的调节作用自然下降,所以会出现血压的两个数值「高的高、低的低、差值大」的现象。

  血压波动大

  血压波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老年人清晨血压常较夜间升高明显;

  当突然站起时,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血压下降,有些老人还有明显的头晕、眩晕等;

  在饭后,老人也比年轻人容易血压降低,出现一些系列的症状,有些还会出现轻微的头晕等心脑血管缺血症状。

  所以建议老年人在早晨清醒后不宜立即起床,不宜起床后立即活动。在饭后,注意监测血压,如果饭后血压降低明显,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减少部分含淀粉丰富的食物。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波动的具体情况,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吃饭放盐多

  人年纪一大,味觉灵敏度也有所下降,吃东西总觉得没有滋味,就容易做饭放盐多,吃菜的口味也越来越重。

  这样的习惯非常影响降压药的效果,家人要想办法,做饭时多用新鲜的食材,用各种含盐量低一些的调料,比如醋、柠檬汁等,在少用盐的情况下让老人家吃饭更香。

  不必刻意强调口味清淡,有时候调整吃饭的花样,也能起到少吃盐的效果。

  比如我认得一个老人,喝粥时特别喜欢就着咸菜,觉得粥没滋味,喝不下去。后来,家人给老人买了一个研磨机,把核桃、腰果等各种坚果打成粉,喝粥的时候就在碗里加一勺坚果粉,老人特别喜欢,说又香又有味道,比咸菜好多了。

  降压以平稳、安全为重

  老年人高血压在治疗上也稍有不同。

  相对于中青年患者,大于65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可以放宽一点,控制在150/90mmHg以下,达到这个标准以后,如果老人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再逐渐降到140/90mmHg以下。

  在用药上,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选用,重点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根据降压效果逐渐调整合适的用量,逐渐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不追求降压的速度。

  有些老年人收缩压小于60mmHg,但是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大于140mmHg),很纠结要不要降压。

  对于这种情况,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收缩压小于150mmHg时,可以观察,不用药物;当收缩压高于150mmHg时,则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小剂量应用降压药,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按时用药很关键

  还要大家注意的一点,老年人往往不止高血压一种病,吃的药也不止一种,各种饭前、饭后、睡前、起床后要吃的药,漏吃一顿、吃错一顿实在是太容易了。

  作为家人,要给老人设好闹钟,或者给老人的手机上装个丁香医生App,把里面的「用药提醒」设置好,到点提醒老人该吃什么药,吃多少。

  规律用药,对控制各种慢性病非常关键。

2​昼夜温差拉大 血压悄悄升高

  目前昼夜温差开始拉大,血压也悄悄地在升高。这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夏季皮肤血管扩张,秋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所致。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秋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可使心律加快,这样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这对正常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就不得不警惕了,一定要注意巧监测和巧用药。

  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通过定时自测血压来确定降压效果,24小时昼夜血压波动是很大的,由于体力和脑力活动的影响,24小时血压波动可达到50/20mmHg,而夜间血压低。除了血压的自发性变异外,病人到医院检查时,血压也会升高,所以自测血压比在医院测压能更客观地反映血压状况。一般白天血压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在这两个时段测血压,可以了解一天中血压的高点。测压前至少应休息5分钟以上。测压时,患者的身体要放松,血压计袖带须正确放置,且与心脏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充气要快,放气时要缓慢,使用听诊器者,听诊器位置放在动脉上,听动脉音,读出血压值并记录下来。好同时记录脉搏的次数。一次测压后,应隔2-5分钟再测压一次,以二次测压的平均值为血压值。

  应巧妙地掌握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服用长效降压药者,可在早上6-7时服药,因为此时病人刚起床,外界气温相对较低,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服用短效降压药者,除早上6-7时服一次药外,可在下午4时左右再服一次,天气渐凉的傍晚时分,药效刚好发挥作用。

  为了监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必要分几个时段自测血压。

  1、每日清晨睡醒时即测血压,此时血压水平反映了药物降压作用的持续效果和夜间睡眠时的血压状况。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和白天水平相同,则应适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

  2、服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大程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出现,此时段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大降压效果;

  3、在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或换用其他药物时,除了以上这些时段外,应该每隔数小时测量一次,或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确认降压效果及血压是否有波动。正确掌握自测血压的时间,能较客观地反映用药后的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决定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更好控制血压的目的。

  此外,患者及家属应特别注意因寒冷刺激导致的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生活中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不宜进食生冷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要有度

  专家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一般是130~140/85~90毫米汞柱,而不要求降到正常成人的理想水平即120/80毫米汞柱。这是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老化,会导致其动脉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这使得老年人的血压不可能控制在理想血压的标准线上。

  正因如此,老年人的血压必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这种血压升高实际上是一种生理性补偿。而且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处于血压高的状态,其机体已经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如果血压降得过低或过快,反而会导致其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不足,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或加重老年痴呆。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要有度,若一味追求“理想水平”,反而会弄巧成拙,不利于健康。

  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小于70毫米汞柱时,其血压降得越低,病死率越高。7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不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舒张压反而会逐年下降,此时若使用降压药一定要严密观察,防止出现舒张压过低的现象。80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常有自然下降的现象,且多伴有严重心、脑、肾功能减退,这类患者不应轻易使用降压药,尤其要避免通过静脉注射或滴注降压药,如注射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另外,对于已有心、脑、肾、下肢严重病损的高血压老人,宜酌情将血压控制目标值上调到收缩压为140~160毫米汞柱,以确保不出现低灌注症状。

  总之,高血压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绝不能掉以轻心。该吃降压药时就要及时吃,但同时还要防止血压降得过低或过快。降压目标值的界定,一定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年高多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能咨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4到底怎样预防高血压

  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最有效措施。使体重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手段。控制体重应从儿童做起。儿童超重的特点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多,成人肥胖的特点是细胞含脂量增加,脂肪细胞并不增加。

  对脂肪细胞增多的超重儿童来说,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也只能使脂肪细胞缩小,而不能减少细胞的数量,因此如果儿童时期出现了体重超标,减肥是相当困难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普遍营养过剩,因此“小胖墩”越来越多,这无疑给孩子成年后身体健康状况埋下了祸根,应特别注意。成人肥胖者通过控制饮食、体育锻炼体重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对预防高血压是非常有利的。

  优化生活方式(即非药物干预)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环节。经调查发现,有一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是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体重超标者、年老而缺乏体育锻炼者、嗜重盐者,优化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早期高血压病患者优化生活方式后,大部分血压水平能够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

  坚持良好生活方式,不但对健康人群有预防作用,对高血压病患者也具有提高药物效力、减少用药剂量、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作用。而且非药物干预无任何副作用,还可以提高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抗病能力。从中医理论上说,它具有“治病求本”的作用。

  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加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血管的弹性,可以改变血流动力效应。一个体育锻炼有素的人,心跳往往慢而有力,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并不增加。经过长期锻炼,可增加心肌的厚度,扩大心室舒张期的容积,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液灌注,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病。

5盘点长期清晨出现高血压的危害

  长期清晨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率增加,同时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长期会出现心功能衰竭,对肾脏也增加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此外,清晨高血压,也会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为清晨6-10点是人的一天中交感神经最兴奋的时段,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心脏负担加重,血压高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

  同时很多老人前一天服用的降压药物不是真正长效的药物,到第二天早晨降压药物在血流中的浓度最低。

  而且在冬季,这个时间段的气温最低,如果老人在这个时间段,尤其是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冒着晨峰血压的危险,做剧烈的运动,导致在清晨血压峰值的基础上,血压再进一步升高,容易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而老人在清晨锻炼是发生猝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