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月经不调

​老人养生长寿的9“不贪”

上了岁数的老人家都会非常的爱护自己的身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我们做子女的更是希望我们的长辈能延年益寿,健康快乐。那么老人怎么做能长寿呢?针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给你做相关的介绍吧。

目录 日常多吃哪些食物可以延年益寿 ​老人养生长寿的9“不贪” 老年人延年益寿十不贪 古代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 延年益寿天天必做的六件事

1日常多吃哪些食物可以延年益寿

  1.大白菜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图,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并赞“百菜不如白菜”。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可见,常吃白菜有利于祛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能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2.粥

  从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看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人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生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编制了粥谱一百余种,供老年人选用,深受欢迎。

  3.大蒜

  大蒜不仅能够防治感冒,还能降低胃癌、肠癌风险,增强消化功能。另外大蒜还能很好地净化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有效预防血管疾病。

  4.小米

  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的美称。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小米很有道理。

  5.豆腐

  民间有传言“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美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6.鱼

  关心心脏健康的人应当多吃鱼,每周做三顿鱼菜或每天吃30克鱼肉,能够使中风风险降低50%。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鱼的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与很少吃鱼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

  7.苹果

  每日吃一个苹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苹果含有的栎精不仅具有消炎作用,还能阻止癌细胞发展。苹果同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8.草莓

  只要多吃草莓就能充分补充维生素C,草莓同时富含铁,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草莓中的染色物质和香精油,能形成特别酶,预防癌症。

  9.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不仅能够保护基因结构,预防癌症,还能改善皮肤,增强视力。

  10.香蕉

  香蕉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水果,还含有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能阻止糖迅速进入血液,其中镁含量丰富,吃上1根香蕉就能满足人体24小时所需镁元素的1/6。

2​老人养生长寿的9“不贪”

  1、贪补

  许多老年人盲目地进补,以为常用补品或补药可以延年益寿。其实,保健品市场问题不少。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朱康年披露,目前市场流通的6000多种保健品,有5000多种拿不到“保健食品证书”,也就是说,有5/6应该退出市场!很多市场知名度很高的保健品被公开曝光,保健品市场陷阱何其多!盲目进补太不可取了。

  2、贪吃

  有些人被称作“老饭力”,年龄虽然大了,依旧能吃。这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是绝对不可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人到中老年阶段,机体的各项功能相对退化减弱,消化系统也是如此。所以绝对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是在晚上。许多家庭成员都是白天上班,一日三餐中有两餐对付,只有晚上认真做饭,菜肴丰盛。其实,这不符合科学饮食原则。应该遵循“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的原则,老年人晚上吃八九分饱即可。

  在饮食中,应该注意尽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少吃盐。猪肉中的肥肉很香,它属于高脂肪食品,应该少吃;动物的内脏、鸡蛋黄还有一些海产品都是高胆固醇食物,也应该少吃。

  老年人发福、身体略胖本是正常现象,但许多人坚持吃减肥药,以避免高血脂、肥胖症,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又如何呢?目前,减肥药物问题最多,不实宣传也最多,如“绝不反弹”“一周狂减10斤”“100%不反弹等”。一位教授指出,这些都是骗人的。

  减肥药物没有不反弹的,即使是号称集世界最新技术于一体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反弹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尤为危险的是,很多减肥药中含有国际上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如芬氟拉明、去烷基芬氟拉明、安非拉酮等兴奋药,这些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心脏,还可能使人体产生依赖性。比较科学合理的减肥方法是,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自己喜爱的运动,持之以恒。

  3、贪杯

  有人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话有道理,酒确实是好东西,适量饮酒,可以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有少数人无节制地喝酒,这就不好了。老年人对酒精的耐受力差,有些人喝酒时还要逞强,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有的人因为饮酒过度,患上酒精肝、酒精心,也往往加重心脑血管病病情。啤酒也是如此,尤其是冰镇的啤酒,对心脑血管刺激更甚,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贪药

  人到老年,难免患病,尤其是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关节炎等,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有的人患有几种慢性病,不仅是“恨病吃苦药”,而且是“恨病多吃药”,中药、西药、补药一起来,有的一病多药,甚至是不按配伍胡乱吃,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肾脏负担,而且很危险,很容易发生药性冲突,吃出病来。用药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

  5、贪玩

  中老年人中退休者或“内退”者多,没什么事儿,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下棋等,也是乐趣。可是,有不少人因此上瘾,终日打麻将,甚至熬到半夜,对身体损害非常大。一位大学教授提前退休以后迷上麻将,终日鏖战不休,终于有一天倒在麻将桌上……老年人应该会玩,但是要适度,有节制,不要因此过度疲劳。

  6、贪卧

  我国古代曾有传说,成仙成道者“终日高卧不起”,以为这样会减少消耗,有助于长寿。其实不然,老年人应该休息好,但绝对不是终日卧床就好,因为越是缺乏运动,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就越低,所以也就越容易患病。养生学家指出,实践证明,中老年人每天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足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其余时间,应该有适当的活动或运动。

  7、贪劳

  有些中老年人身体素质不错,精力比较旺盛,退休后又有了第二职业,这些人往往很珍惜这种机会,热心工作,依旧像年轻时一样,起早贪黑,忙于劳作。有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做出一些成绩。这些中老年人的精神可嘉,但是,毕竟不是年轻的时候了,过度劳累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患病。因此,千万不可贪劳,劳作应该适度,注意间歇休息。脑力劳动者也一样需要注意休息。

  8、贪财

  金钱是身外之物,很多老人看得很开,把金钱看得很淡,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也有极少数老人把金钱看得很重,在家族内甚至在家庭内争来争去,正当的权益是应该维护,但是不可把金钱看得太重,尤其是不要贪财。淡泊人生、从容面对,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

  9、贪看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无所事事,便一味地看电视,看了这频道看那频道,乐此不疲。长时间看电视,缺乏活动,对身体健康不利,长期坐位还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情节紧张、场面惊险的电视节目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有刺激,对身心健康影响甚大。所以,老年人不要一味看电视,可以听听广播、看看报纸,换一种获得信息的方式。

3老年人延年益寿十不贪

  一、不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二、不贪精。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肠蠕动,易患便秘。

  三、不贪硬。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弱,如果贪吃坚硬或煮得不烂的食物,久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四、不贪快。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同时,还易发生鱼刺或肉骨头鲠喉的意外事故。五、不贪饱。老年人饮食宜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既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猝死。

  六、不贪酒。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人多饮酒,还易导致肝硬化。

  七、不贪咸。老年人摄入的钠盐量太多,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及肾脏衰弱。

  八、不贪甜。老人过多食甜食,会造成功能紊乱,引起肥胖症、糖尿病、脱发等,不利于身心保健。

  九、不贪迟。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贪迟,有利于食物消化与饭后休息,避免积食或低血糖。

  十、不贪热。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因热食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烫食热刺激,还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4古代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

  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

  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

  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

  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中医经典《类经》说:“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生骨髓,肾气实,齿更发长。”也就是说:人体骨骼体质有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生。

  肾精衰少,则不能充养骨髓,代表“肾之标,骨之本”的齿就会生长迟缓,新陈代谢功能低下,或松动,或质蚀,或病变,或脱落……现代医学也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保持并增强咬肌和牙齿根基部的整体机能,还能延缓老年性机体萎缩带来的凹脸瘪嘴状。

  最为可贵的是,经常叩齿还能十分有效地增强牙周粘膜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并及时充盈其中组织营养,增强牙齿的抗病抗菌能力,从而使牙齿变得更加坚固,整齐洁白,丰润光泽。

  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而肾元的强健却与双耳息息相关,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必要》等书也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的说法。显然,古人无非是在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绣针坠地能闻其声。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

  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就等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性治疗。

  如果长期不间断,除了具有良性震荡体位、反馈激发活气、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的能力,对肝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延年益寿的奇效。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记载:“既而握指细擂,如似团絮相触状,体畅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

  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功能一是舒经活络,使血液通利,肌肉放松,有利于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劳损;

  二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机能。白日捶背使人头清目明,精神振奋;睡前捶背可安心宁神,催人入睡,对防治失眠有较好效果;

  三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日本学者早就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而脑腺肽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虚,意即轻。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双方收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祖国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说:由于劳役过度致脾胃失之健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短其滋养,形成内伤。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也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认为脾胃居中,喷灌四方,为心、肺、肝、肾四脏的给养源,负责主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既可以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又可以“通和上下,分珲阴阳;去旧生新,清脾化痰;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现代医学证实:揉腹既有强健脾胃、胃肠和腹壁肌,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包括淋巴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加快的功能,还有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肠溃疡、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肾炎、疝气、遗精、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的疗效。尤其难得的是,揉腹还能促进腹壁脂肪的自行收缩和消减,是行之有效的“减肥法宝”。

  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转法》介绍为宜: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或者沿腹部四周,从右下开始向上,继之向左,再从左上向下,顺向揉摸。揉摸次数可因人而异,不必拘泥。由于腹藏五脏,经络甚多,除饱食或空腹不宜施行外,凡腹部患有炎症、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最好不揉腹。

  八、消瘦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有句带有贬意的民谚叫“懒人伸懒腰”,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病象。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尤其是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流回心脏。由于伸懒腰时,人体会自然形成双手上举、肋骨上拉、胸腔扩大,使膈肌活动加强,形成深呼吸姿态,以此牵动全身,并引发大部分肌肉收缩,并将淤积血液赶回心脏,从而达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懒人伸懒腰”的好处是:能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

  九、合谷内关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主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能从X线钡餐透视中清楚地观察到胃肠蠕动变得有力而规律;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并可增强大脑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内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胃痛、呕吐、便秘、腹泻、肝炎、胆囊炎及高血压、下腹疼痛、瘫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主治头痛、面瘫、五官疾病及高热抽搐等。内关为“足厥阴心包经”要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悸、高血压、癫痫、哮喘、胃痛、恶心、呕吐等。

  足三里、合谷、内关为历代医家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对此三穴进行按摩,对全身的神经、肌肉、组织、器官可起到显著的兴奋作用,有病则治病,无病则强身,其效果为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无法比拟。具体方法是每天定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穴一次,每穴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十、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称肛门。撮,即收(提)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现代医学也认为:包括大肠在内的肛门及周围的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至少每天要间歇收(提)缩一百次,每次约1—2分钟。如大便后,要及时做提肛运动,并将提肛时间延长到2—3分钟。这样既有利于控制排便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快速恢复,又能相以预防外括约肌破损而引起大便失禁等疾症。

  据研究,日撮谷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裂、脱肛、肛门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撮谷道的具体做法古人概括为“吸、舔、撮、阉”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

5延年益寿天天必做的六件事

  1、散步

  心平气和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轮回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获得“活生生”的调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思量题目,使大脑的勾当镌汰,较快进入就寝。

  2、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清晨更重要,不只可破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掩护牙齿,对巩固入睡也有辅佐;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掩护皮肤洁净,使就寝舒服、轻松。

  3、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推拿、刺激浸染,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迟早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烧,可疏通头部血流,进步峻脑思想和影象手段,促进发根营养,镌汰脱发,消除大脑疲惫,早入梦境。

  4、开窗通气

  保持睡房内氛围奇怪,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留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5、洗(搓)脚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息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海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异常推许脚的保健浸。故国医学以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异常亲近的接洽。若能养成天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推拿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规复均衡状态的浸染。对晚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能。

  6、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传播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海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就寝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就寝。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均衡,从而停止早醒,尤其对常常失眠的晚年人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