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康复医学科 >老年痴呆

​春捂秋冻 老人秋季要“三防”

秋季到来,气温也开始逐渐走低,“春捂秋冻”的说法也被许多人提及、遵从,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想要秋冻,也要分清人群。婴幼儿,如果想要“秋冻”确实不适宜,但是儿童“秋冻”最适宜,也可谓是正当时。那么秋季秋冻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将做具体的介绍。

目录 秋冻有什么好处 哪些人不可以秋冻 秋季秋冻有哪些注意事项 ​春捂秋冻 老人秋季要“三防” “秋冻”非真“冻”处处需留心 秋冻有讲究 莫让宝宝陷入秋冻误区

1秋冻有什么好处 哪些人不可以秋冻

  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而且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所以,在初秋季节气温稍有降低时,可以不用立即换上秋装。

  四类人不适合“秋冻”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有4类人遇到降温时还应该及时增加衣物。

  第一类,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或者有过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因为气温的降低会造成血管收缩引起血压的变化,引起发病。

  第二类,患有关节炎、风湿性疾病以及支气管炎等疾病人群。

  第三类,患有慢性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第四类,体质虚寒的人群,常表现为怕冷,“正常人觉得适宜的温度,体质虚寒的人就会觉得冷。”孙晔提醒。

  另外,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及儿童,也不适合“秋冻”,以免遭遇冷空气时突然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秋冻”时应注意腹部、足底的保暖

  身体健康的人“秋冻”时也应该遵从几个原则。

  第一,“秋冻”只适合气温逐渐降低的时期,如果气温骤然下降还是一定要及时增加衣物。

  第二,早晚温差大,在清晨、夜间温度过低时还是要注意保暖。

  第三,“秋冻”时也要注意腰腹部、颈部、足底等部位的保暖,这几个部位如果受凉,很可能引起腹泻、气管炎等疾病。

2秋季秋冻有哪些注意事项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悬殊。这时候,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冻”。那么,哪些人能冻?怎么动?

  不适应人群:婴幼儿“秋冻”不适宜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还会导致血管破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及长期病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衰者均不宜“秋冻”,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因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适应人群:儿童“秋冻”最适宜

  秋天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通过对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逐渐适应,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增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秋冻”锻炼,还能提高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如果刚冷一点,就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孩子活泼好动,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时,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为使孩子得到御寒锻炼而着凉生病,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使其逐渐适应。

  想要秋冻,也要分清人群。婴幼儿,如果想要“秋冻”确实不适宜,但是儿童“秋冻”最适宜,也可谓是正当时。另外今天还为大家介绍了一些“秋冻”的禁忌。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悬殊。这时候,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冻”。那么,哪些人能冻?怎么动?

  不适应人群:婴幼儿“秋冻”不适宜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还会导致血管破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及长期病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衰者均不宜“秋冻”,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因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3​春捂秋冻 老人秋季要“三防”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但医学专家指出,“秋冻”不应盲目进行。其实“秋冻”对老年人、小孩、体弱者、多病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风湿及关节炎患者等都不适宜。同时,市民在清晨及夜晚过凉时也不宜运动。

  专家建议,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此外,老年人还可以用凉水洗脸,循序渐进地增加抗寒能力,减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的发病。而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不是特别健全,对气候比较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的时候容易引起感冒。因此家长需注意给孩子早晚增减衣服。

  另外,立秋以后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竹席、藤席等要替换,或者在上面垫层毛巾被等作保暖。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

  [秋季三防]

  ·防腹泻

  经常感到肠胃不舒服,消化不良的人在秋季容易发生腹泻。预防这种情况应该多喝乳酸菌奶,但不能是冰酸奶。

  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但专家认为,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如果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

  ·防风湿

  由于天气转凉,会使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等疾病的症状加重,使原本并不明显的痛症会一下子暴露出来。

  “我的颈椎问题已经是老毛病了,但是今天怪得很,不仅手臂疼,竟然觉得头也很疼。”在外贸公司工作的王小姐感到很困惑。其实,随着气温的降低,中医理论上所说的“风”、“寒”、“湿”容易入侵身体,这时腰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都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因此应适当进行伸展运动。

  ·防干眼症

  专家指出,秋天里人的身体最为阴虚燥热,这是人们眼疾频发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干眼症。

  干眼症的典型症状是双眼干涩、痛痒、灼热不适,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和感染发炎。如果遇上天气寒冷,或者干燥季节,干眼症的症状就会更加恶化。

  因此,高强度用眼时注意不要长时间目不转睛,刻意地眨眨眼可以使泪水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空调房间要采取一定的保湿措施,同时可以适当使用眼药水。

4“秋冻”非真“冻”处处需留心

  白领秋凉天要防颈椎、关节痛

  按照往年惯例,每年气温骤降,秋季变凉后,深圳医院都会有相似的一群病症患者。医师向南都记者表示,每年深圳一变冷,关节痛、颈椎病患者就增加,近几年患者年龄还逐渐年轻化,很多都市白领成为颈椎病痛的受害者。

  很多颈椎痛患者是因为夏季过度使用空调或夜晚过分贪凉,致使颈椎受凉,从而导致秋季发病。经历了炎炎夏日,为了散热,人的毛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季节交替天气突然变冷,风寒就容易进入颈部的毛孔肌肉,使肌肉紧张僵硬,进而引起颈部小关节紊乱,使颈椎病的症状加重。

  颈椎病以前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为什么现在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广东省营养师协会深圳分会会长孟书认为,这和深圳人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难以每周保持稳定的运动量,包括针对性的保健操,这些对颈椎疼痛肯定有一定的缓解。另外饮食不合理,常食凉饮也会导致身体积寒。

5秋冻有讲究 莫让宝宝陷入秋冻误区

  宝宝秋冻误区

  1、有钮扣的衣服不要选

  新生儿衣服大多都是采用系带设计,这样可以避免钮扣伤害宝宝皮肤或是宝宝误吞了钮扣的情况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选购有钮扣的衣服。

  有扣子的衣服比系带设计的衣服更加保暖,它更适合宝宝在冬天穿。尽量不要选择扣子容易松脱、扣子粗糙突起的衣服。

  2、衣服宽松才不会影响宝宝发育

  宽松的衣服虽然对宝宝不会产生束缚感,但是如果衣服不贴身宝宝很容易着凉,所以选择衣服要做到“松紧适当”。

  松,即衣身宽松,但宽松的衣服也要尽可能地贴身,特别是宝宝的内衣尺寸要合适,一般宽出一寸半到两寸即可;紧,即衣服的袖口处不能太宽,衣袖最好是收口设计的,这样更为保暖。贴身的衣服不要忽略衣服的袖口设计,应该选择保暖柔和而又采用收口设计的衣服。

  3、宝宝睡觉要尽量少穿衣服

  许多妈妈怕宝宝睡得不自在,特意让宝宝在睡觉时少穿衣服,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出生不久的宝宝睡觉时尽量用衣物裹着。因为如果不把宝宝的小手包好,太小的宝贝睡觉时会很不安稳。当宝宝满2个月后,晚上睡觉两条腿会不停地蹬踢,往往会把被子踢开,这时妈妈应该给宝宝穿上婴儿睡衣,衣服要足够保暖,以防宝宝踢被子而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