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妇科炎症

​大量黄色脓性白带怎么回事

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程度的晴雨表。正常情况下,白带是无色无味的,但是有的时候白带会出现有颜色有味道,这样的话就说明女性的白带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治疗才行。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下白带发黄呈脓性并且多到底是怎么回事。

目录 正常白带是什么样的 ​大量黄色脓性白带怎么回事 脓性白带有哪些原因 白带异常 ,女性朋友们千万注意哦 艾灸让白带异常无所遁形

1正常白带是什么样的

  1、白带量

  正常情况下,白带量是比较少的,不过到了排卵期时,白带量会增多,这主要是受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如果白带量很少,甚至没有白带,说明卵巢功能低下。如果白带量很多,那么和阴道炎症、宫颈疾病等有关。

  2、白带颜色

  正常的白带颜色应该是白色或者无色透明的。如果白带颜色是黄色、灰白色、黄绿色、血色、褐色、黑色的话,那么,就存在白带异常的情况,多和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宫颈息肉等疾病有关。

  3、白带质地

  正常的白带质地较稀,略带粘性。如果白带的质地呈现豆腐渣样、泡沫样、水样、脓性白带的话,那么就属于白带异常了。一般和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宫颈癌等有关。

2​大量黄色脓性白带怎么回事

  白带是女性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的白带是白色呈稀糊状,无味。白带呈黄色或绿色脓样,多伴有周身无力,低热等症状,很可能是得了急性阴道炎或宫颈炎,化脓表明有细菌感染,应及时求医。如果长期的炎症得不到控制,导致炎症加重感染,甚至引发其他炎症,会造成不孕等严重后果。

  医生表示,白带黄色脓性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很可能是由妇科疾病所引起的。妇科疾病中的宫颈糜烂的常见症状就是白带黄色脓性,所以如果女性出现了白带黄色脓性的现象,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确定是否患有了宫颈糜烂。

  慢性子宫炎的病人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白带黄色脓性。由于病原菌、炎症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白带的量、色、味及性状也不同,可呈乳白色粘液状、白带黄色脓性、血性白带。当炎症沿子宫骶韧带向盆腔扩散时,则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或痛经等。每于月经期、排便或夫妻生活时加重。粘稠脓性白带不利于精子穿过,可致不孕。检查时,可见子宫颈呈不同程度的糜烂、息肉、裂伤、外翻、腺体囊肿、肥大等改变。

  如果出现了白带黄色脓性的现象,应该尽快进行治疗。宫颈糜烂可因分泌物过于浓稠而堵塞宫颈管,使精子无法上行;或大量的细胞吞噬精子,或炎症严重造成酸碱度失衡、病原体和毒素使精子运动能力削弱等情况可影响怀孕。

3脓性白带有哪些原因

  一、脓性白带

  色黄或黄绿,粘稠或呈泡沫状,有臭味,大多为YD炎症所致,其中以滴虫性YD炎最为常见,多有外阴搔痒。亦可见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YD炎、子宫内膜炎、宫膜积液或YD内异物等情况。

  二、乳酪状白带或豆腐糟样白带

  多为霉菌性YD炎的典型现象,常伴有严重的外阴搔痒。

  三、血性白带

  白带中混有血,应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但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粘膜下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尿道肉阜,老年性YD炎等良性病变也可导致血性白带,宫内节育器引起少量血。

  四、黄色水样白带

  多发生在持续阴道出血后,阴道流出大量脓性恶臭白带,应首先考虑晚期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粘膜下肌瘤伴感染。阵发性排出者应注意有输卵管癌的可能。

  五、排尿障碍伴白带增多

  典型淋菌感染症中白带与尿道分泌物一样为量增多,黄色脓性,呈现激烈的炎症反应状。衣原体引起的宫颈炎白带,粘性较低,并且白色浆液性宫颈分泌物增多。

 

4白带异常 ,女性朋友们千万注意哦

  无色透明粘液性白带:外观与排卵期的正常白带相似只是量多而已常见于应用雌激素类药物后

  脓性白带:色黄或黄绿如脓样有臭味由感染造成常见于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

  豆腐渣样白带:是霉菌性阴道炎的特征

  血性白带:白带如染血应警惕宫颈癌宫体癌等恶性肿瘤不过老年性阴道炎宫颈息肉重度慢性宫颈炎宫内节育器粘膜下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亦可有此症状

  脓血样白带:为阿米巴性阴道炎的特征

  黄水样白带:多由于病变组织坏死所致常见于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颈癌输卵管癌等。

  所以对于女性朋友来说,要非常注意的是,导致白带异常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白带异常需要全面的了解,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原因导致白带异常,因此需要辩证治疗。

5艾灸让白带异常无所遁形

  让女性难以启齿的一种疾病在中医称为“带下病”。“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