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子女入学

​中学生心理减负刻不容缓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容易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5.2%的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77.9%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目录 减压减负和孩子沟通是基础 ​中学生心理减负刻不容缓 心理的健康几大衡量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减压减负和孩子沟通是基础

  1.懂得自己和自己沟通

  很多人认为,沟通主要是和他人沟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最关键的是和自己沟通。因此,孩子们在有压力的时候,一定先要和自己沟通。孩子要理清自己的思绪,明白自己的压力来源。知道了自己的压力来源后,孩子们先要说服自己不要太悲观不要泄气。如果自己和自己的沟通无效,那么孩子们可以选择和父母、老师或朋友沟通。

  2.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孩子们除了学习上的压力,或许还有其它方面的压力,比如父母关系不和谐;比如孩子自己不善言谈,没有朋友等。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一旦孩子出现异样的行为,父母就应该及时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告诉父母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父母还应该多腾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周末,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小游戏,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这些游戏可以是打篮球、打羽毛球、跑步等。父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而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更不要对孩子发号施令。

  3.老师如何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一般来说,孩子们对老师都比较尊重,他们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应该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如果学生上课出现开小差或是打闹的情况,老师们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出口伤了孩子。如果要批评孩子,那么一定要把孩子叫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然后苦口婆心的让孩子明白他们错在哪里,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经常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孩子们的思绪,让孩子们及时释压。

  4.朋友间如何沟通

  孩子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闺蜜’。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或有压力时,孩子们或许不愿意和爸妈说,更不愿意和老师说,但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的闺蜜。所以,当孩子们遇到压力时,孩子们自己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进行沟通。当然,在和朋友交流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朋友的品行,如果朋友是个大嘴巴,那么就不要向这样的朋友倾诉,孩子们一定要选择值得信赖的朋友吐心声。


2​中学生心理减负刻不容缓

  2名优秀女生因不堪学习压力而自杀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中南医院心理专家昨日指出,中学生减负不应只是减课业,其心理负担也要减。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容易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5.2%的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77.9%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心理专家指出,成绩好的学生也会有心理负担。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赋予较高期望,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不敢松懈,还经常压抑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就容易产生强迫症、抑郁症、学校恐怖症等。为中学生的心理减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3心理的健康几大衡量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4​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5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