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妇科炎症

​日常生活常见误区 女性长时间坐马桶容易得妇科病

生活中,人们常常小心谨慎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总会认为自己的保健观念是对的,其实那些对身体有好处的习惯都是一些保健误区,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事情,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意义,也可能会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下面就列举一些我们常见的生活误区。

目录 这些常见的生活误区你中招了吗 日常生活误区 女性长时间坐马桶容易得妇科病 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 几个日常生活小误区 揭秘日常煮汤常见的4大误区!

1这些常见的生活误区你中招了吗

  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事情,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意义,也可能会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下面就列举一些我们常见的生活误区。

  1、日常生活中戴口罩来预防感冒

  这种情况具有季节性,使用的人逐渐增多,多使用预防感冒的口罩。在满员电车上或是偶尔睡觉的时候戴口罩还是没问题的,但长时间戴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正常交流,还是多加注意为好。

  2、回家后使用杀菌性漱口水进行消毒

  使用杀菌性漱口水虽然可以有效预防流感,但因为其本身是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话容易使粘膜受到强烈刺激而受损。

  3、飞机上耳朵痛时憋气

  如果在飞机上出现耳朵痛时,选择憋气的话,会有引起中耳炎症状的危险,因此建议大家还是采取咽唾液,或是嘴中含糖的方式来缓解。

  4、平日太忙因而睡眠不足,周末多睡用来补觉

  睡眠有它自身的规律,人体生物钟虽然因个人的差异无法与1天24小时完全一致,但通过每天早晨接受日光的照射,便可以与地球的24小时对应。但是在周末等时间过度睡眠的话,生物钟就会紊乱,白天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得不好。

  5、在聚会上喝姜黄预防醉酒

  据说姜黄内蕴含的姜黄素有助于强化肝脏的解毒功能,对治疗宿醉很有效果,是很健康的饮料。

  但是实际上经研究结果显示,姜黄与酒一起大量饮用会给肝脏带来很大负担,反而容易引起肝脏功能恶化,导致γGTP数值上升,因此应多加注意。

  6、经常敲击头皮做按摩有助于增长头发

  一般男性的脱发是指在睾丸的作用下,荷尔蒙中的睾丸素因发根部的某种酵素而转化成的一种叫DHT的恶性荷尔蒙,从而导致了延缓或停止毛发的再生与增长。

  敲击头皮虽然有助于增强血液循环,但同时也会促进睾丸素的活动,不如说是令脱发问题更加严重了。

2日常生活误区 女性长时间坐马桶容易得妇科病

  一、蹲着上厕所

  自19世纪“坐式马桶”取代“蹲坑”,不仅使人们的如厕问题变得体面,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享受上厕所时看书、看报、玩iPad甚至抽烟的“马桶时光”。然而曾经发明马桶的英国人,150年后开始摒弃它。曼彻斯特市的著名商业城洛奇代尔镇已经为主要的购物中心“换回”了蹲便器。究其原因,坐式马桶在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专家提醒:坐马桶时,身体和有毒物质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时间长了,这些毒气会引发痔疮、肛门炎、慢性阴道炎,甚至宫颈癌等妇科肿瘤。坐在马桶上抽烟的人,更是受到双重危害。因此坐马桶排便要“短平快”,尽量减少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时间。从健康角度来讲,传统蹲坑比马桶更好一些。

  二、用腹部呼吸

  如果我们一起做个深呼吸试验,当你发现自己在呼吸时会下意识地将肩膀稍稍上提,胸部慢慢充气鼓起来,这就是“胸部呼吸”。但这种我们可能早已习惯的呼吸方式,却会在潜移默化中给肺部带来伤害。

  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都习惯于只用胸部呼吸,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较小,呼吸多集中在肺的上、中部进行,肺的下部由于运动较小,时间长了会逐渐形成肺泡关闭,导致肺组织萎缩。与之形成对比的腹式深呼吸——吸气时扩张腹部、呼气时收腹,则是应该提倡的健肺好方法,我们在婴儿时期曾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并充分利用横膈膜,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改善心肺功能。

  三、分段式睡眠更好

  “每天要保持连续8小时的优质睡眠”是早已在我们脑中形成的健康观念。因此,有的人如果在晚间熟睡中突然清醒,就开始担心是不是失眠了。但实际上,人要不间断地睡上8小时是近代才形成的观念。早期人类为分段式睡觉,睡上3-5个小时,其间会醒一会,然后再小睡3-5个小时。直到电灯出现后,人类正常的睡觉时间变得越来越晚,早期的分段式睡眠逐渐被压缩成一次8小时睡眠。

  专家提醒:熟睡中突然出现清醒是一种自发性的正常生理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噩梦、噪音等,如果可以再次自然地睡着就不用担心。如果经常性出现这种情况,并且每次都超过30分钟,最好去医院寻求解决方法。

  四、坐没有靠背的凳子

  我们熟悉的直背椅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时至今日仍是很多家庭中的常见摆设。但是,我们的身体并不适于坐一般的直靠背座椅。当站立或是坐无靠背椅子时,腹肌都在起作用,帮助脊椎支撑我们的体重。而坐在靠背椅上时,这些肌肉就会呈放松状态,只有脊椎来承受整个上半身的重量,额外的压力都加在了脊椎盘上,最终导致长期背痛。

  专家提醒:直背椅并不符合身体力学,如果人完全靠在直背椅上,双脚会自然悬空,身体得不到合理的支撑,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背痛等情况,因此在坐类似“太师椅”这样的直背椅时,最好不要完全靠在椅背上,后背与椅背保持一定间隙。此外,为了加强并锻炼腰背的肌肉及力量,上班族每天可以适当坐一坐健身球和无靠背椅子。

  五、饭后不用着急刷牙

  吃过东西后刷牙本来是一个好习惯,但有些人恨不得饭后马上就刷,有些人是饭后很久才想起来刷牙,还有些人甚至不管吃了点什么都要刷牙。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这几种刷牙方式反而不利于牙齿健康。

  专家提醒:饭后10分钟内,口腔里的酸度将达到高峰,酸性物质会侵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形成脱钙现象,造成蛀牙。因此在饭后10分钟左右漱口或刷牙,可有效降低蛀牙出现的几率。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在吃了比较酸的食物后,最好先马上用清水漱口,过半小时再仔细刷牙。因为酸性物质会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软化,如果此时立即刷牙,牙刷的机械性摩擦作用会损伤牙釉质,反倒损害了牙齿健康。

  六、洗澡不要那么勤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这首著名的“洗澡歌”中,唱出的却是洗澡的一大误区。为了保持整洁干净,很多人将洗澡当成了每日必备的“功课”,甚至在南方有些人一天冲凉好几次。另外,各类沐浴产品的精彩广告,也吸引着许多人每次洗澡都必须用沐浴液或香皂。

  专家提醒:洗澡频率过高,尤其是经常使用沐浴露或者香皂必然会破坏油脂层,导致皮肤干燥,出现瘙痒等症状,并容易导致皮肤提早老化。老年人因为本身皮肤就比较干燥,皮脂分泌少,要尽量减少冲凉次数,尤其是干燥的秋天和冬天,两三天洗一次,同时不用或少用沐浴清洁产品,清水冲洗最好。

3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

  1、高钙牛奶比一般牛奶好?

  近年来,市面上推出不少“高钙牛奶”、“高钙奶粉”,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但高钙牛奶真的比一般牛奶好吗?

  真相:一般牛奶的补钙效果可能更好。

  专家认为,牛奶之所以被视为钙质最佳来源,是因其中的钙与磷,呈现钙质最易吸收的比例。一旦在牛奶中加入过多钙质,反而易导致钙、磷比例不平衡。所以,高钙牛奶并非一定“钙高一筹”,人体也不见得能照单全收。

  对策

  专家提醒,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营养素的摄取都应秉持“适当均衡”的原则,才是正确的保健之道。想要补钙时选用一般牛奶就好。

  2、吃素是最健康的饮食方法?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除了拒绝吃肉之外,还摒弃一切蛋白质食物,有些人选择这样的饮食习惯是为了减肥,而有些人则认为吃荤不利于健康。他们认为自己的饮食方法是“健康饮食”。

  真相:请重视蛋白质的补充,它们对你很重要。

  素食者的饮食习惯尽管属于一种“健康饮食”,但也是一种“偏食”。拒绝吃肉,会造成动物蛋白质摄入不足,即使补充了豆类等的植物蛋白,其吸收和利用都远不及动物蛋白。

  对策

  素食者不应将牛奶之类的乳制品排斥在外,应适量食用乳制品。此外,经常喝豆浆,吃黄豆、紫菜和谷物,都能对补充钙起到重要的作用。即使你厌烦油腻食物,但适量摄入有益的脂肪不但有益于健康,还能够起到防癌的作用。

  3、油炸食物脂肪永远是垃圾食品?

  不夸张的说,有些人是一谈油炸食物色变,并且坚决的认为油炸食物就一定是不健康的食物,它在减肥禁忌食物和不健康食物的排行榜上永远上榜首。

  真相:过度油炸可以是健康食物,这不是笑话。

  先来看看油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食物被扔在热滚滚的油里,食物中的水分慢慢煮沸并被挤出来,慢慢流入油中。等到水分炸干,就会自然形成一层保护,让食物吸收最少量的油。

  同时,一部分油在渗入食物中的过程中形成一层脆脆的皮。油温太低更容易吸收脂肪。做天妇罗时,如果油温偏低,只会让这份美味变得油乎乎而难以下咽。本来只需要1/3杯油,结果却生生吸走1杯。

  所以,油温可得盯死了。最后,在吃之前,将刚捞起锅的食物用纸巾吸掉表面的油,就会又健康一点点了。

  对策

  作为一种偶尔食之的东西,油炸食物也可以很健康。只不过一定要适量,且与蔬菜搭配着来吃。在油的选择上也需慎重:低饱和脂肪是重要标准,比如花生油、黄豆油、菜籽油,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一步步地来处理,会让你的油炸食物达到最健康状态。

  4、吃鸡蛋会提高胆固醇?

  鸡蛋虽是健康食品,但是在得到一部分认同的同时也遭到了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鸡蛋里的胆固醇含量太高,经常吃鸡蛋不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鸡蛋里的蛋黄更是让许多人敬而远之。

  真相:鸡蛋里的胆固醇和你身体里的胆固醇没有关系。

  之所以会有种种的误会,全都要怪它们同名同姓,都叫胆固醇,但事实上它们根本是两码事。食物胆固醇存在于类脂肪的原子中,一般存在于和动物有关的食物中,例如鸡蛋,然而它对你血液中的胆固醇没有太大影响。你的身体会制造自己的胆固醇,无需外界提供。

  真正刺激你身体制造胆固醇的是饱和和反式脂肪。鸡蛋中的饱和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一只大鸡蛋中只含有1.5克饱和脂肪,只不过是一汤勺黄油中的一小部分。

  对策

  贸然将鸡蛋请出餐桌不利健康,也无法预防胆固醇提高,反而与一个能提供13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好东西擦肩而过。

  5、大米白质量才高?

  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大米白质量才高!

  真相:米越白营养越少。

  专家分析:米的洁白程度和米外层的米糠去除程度有关。也就是说,米糠去除程度越高,米就越白,但营养损失也越多。事实上,米糠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米的胚芽含有维生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策

  经常食用精白米的人容易缺乏维生素B1、B2,因此,米并不是越白越好。买米时尽量挑些没那么白的、饱满的米。

  6、肉骨头汤补钙更好吸收?

  很多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这样做对吗?

  真相:肉骨头汤含钙不高

  专家分析:很多骨折的病人都听过这样的劝告,煲骨头汤最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并不高。实验数据显示,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却很高,因为有骨髓。

  对策

  中国营养健康协会推荐成人每天需要钙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的更多,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应当用含钙量高的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7、新鲜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

  新鲜蔬菜和冷藏蔬菜哪个更新鲜,很多人都会说是前者,新鲜蔬菜真如其名那么新鲜吗?

  真相:新鲜蔬菜不一定比冷藏蔬菜新鲜。

  冷藏和新鲜那个好,取决于新鲜蔬菜到底有多“新鲜”

  如果是指刚从菜地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吃到的蔬菜大都没有那么新鲜了,而通常都是储存了几天之久,其维生素也在储存的过程中逐渐地损失掉。相反,超低温快速冷冻的蔬菜就能保持更多的维生素,因为蔬菜采摘之后即速冻,就能很好地防止了维生素的流失。

  对策

  刚从菜地里采摘下来的蔬菜应该趁当天吃,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输,通常已经过了1天时间,应当放在冰箱里保鲜。

  8、喝矿泉水对人体更有益?

  也许你会觉得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更好。

  真相:矿泉水容易受污染。

  很多人说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更有益。但是矿泉水也会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质(如汞和镉)的污染。荷兰科学家对16个国家出产的68种不同品牌的瓶装矿泉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矿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险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染,其中蕴含的致病微生物要比想象中的多得多。尽管这些细菌可能并不会对健康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对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瓶装矿泉水中的细菌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危险。

  对策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更安全,一般建议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

  9、深色鸡蛋比浅色鸡蛋营养价值高?

  挑鸡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跳深色一点的,深色鸡蛋会更好吗?

  真相:鸡蛋营养价值与蛋壳颜色无关。

  深色往往是健康和营养价值高的代名词,但鸡蛋壳的颜色只与母鸡的品种有关。鸡蛋营养价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母鸡的健康状况以及每日所喂食饲料的质量。

  对策

  挑鸡蛋要挑新鲜的,新鲜鸡蛋的蛋壳比较粗糙,摇晃时音实,贴蛋壳, 无晃动感,哈一口热气时有轻微的生石灰味。

4几个日常生活小误区

  很多的人在生活中有一些习惯,比如用纱罩罩食物,用毛巾搽碗等,其实这些习惯貌似卫生,实际上并不卫生,不仅不能保证身体健康,反而对身体有害。

  1、白纸用于包食品为了白纸的“白”

  许多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漂白剂,而漂白剂在与食品接触后,会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

  2、卫生纸擦拭餐具、水果

  国家质检部门抽查结果表明,许多种类的卫生纸都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上面含有大量细菌,很容易粘附在擦拭的物体上。只有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高级餐巾纸才符合卫生标准。

  3、饭桌上铺塑料布餐桌

  上铺了塑料布,虽然好看,但容易积累灰尘、细菌等,而且有的塑料布是由有毒的氯乙烯树脂制成的,餐具和食物长期与塑料布接触,会沾染有害物质

  4、用纱罩罩食物防蝇用纱罩罩在食物上

  苍蝇虽然不会直接落到食物上,但会停留在纱罩上面,仍会留下带有病菌的虫卵,这些虫卵极易从纱孔中落下而污染食物。

  5、用毛巾擦干锅、碗、盆、杯等餐具及水果

  我国城市所用自来水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用自来水冲洗过的餐具及水果基本上是洁净的,不用再擦。而毛巾上存活着许多病菌,用毛巾再揩干反而会二次污染。

  6、用酒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56%以下。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7、将变质食物加热加压后再吃

  一些家庭主妇将一些变质的食物高温高压煮过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非常耐高温,不易被破坏分解。

  8、用抹布擦桌子

  使用一周后的抹布,滋生细菌的数量之多会让你大吃一惊。因此,用抹布擦桌子,应当先将抹布洗透再用,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水煮沸消毒一下。

  9、把水果烂的部分剜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时,碰到水果烂了一部分,就把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以为这样就卫生了。实际上,即使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尽管水果只烂了一部分,也还是扔掉为好。

  10、起床就叠被子人

  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汗液,睡觉时也不例外。起床后就把被子叠起来,汗液留在被子里,时间一长,不仅有汗臭味,影响睡眠的舒适度,也给病原体创造了生存环境,对身体不利。正确的方法是,起床以后先把被子翻过来,摊晾10分再叠起来,最好每周晾晒一次。

5揭秘日常煮汤常见的4大误区!

  煮汤常见的4大误区

  误区1:老火汤煮得越久越营养

  在很多人眼中,老火汤就得够火候,认为要煮得久营养才会好。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还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一般来说,即便煮老火汤也不要超过2个小时。

  误区2:骨头汤补钙

  骨头里面的磷酸钙十分顽固,很难溶解到汤里。即使是很浓的骨头汤,平均100毫升汤里也只有2-20毫克的钙质,如果想达到补钙的效果,把骨头汤当水喝都不行。

  如果想补钙还是喝牛奶比较实际。

  误区3:只喝汤不吃肉

  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却不能完全溶解于汤里,大部分的蛋白质还是留在“肉渣”中,汤的口感虽然比煮过的肉要好,但更多的营养成分还是残留在肉渣里面。

  建议适当吃点汤底的肉,或者将其二次烹调食用。

  误区4:浓汤人人都适

  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