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运动瘦身 >减肥

五招预防婴儿肥胖

小宝贝胖嘟嘟的说明营养好,谁见了都想捏一捏,但是如果过于肥胖就要引起重视了。过胖的孩子,因为身体不灵活,学习翻身、坐、爬都比较吃力,动作发育就会落后于正常孩子,不仅如此,肥胖的宝宝身体较虚,容易生病,成年后患心血管、肥胖等疾病的几率要远远大于1岁前体重适中的婴儿。如何预防婴儿肥胖呢?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五招预防婴儿肥胖 婴儿肥胖怎么办 导致婴儿肥胖的主要原因 婴儿肥胖的危害 婴儿肥胖喂养的3个注意事项

1五招预防婴儿肥胖

  1控制每日热量摄入

  适当减少三餐主食导致宝宝肥胖的原因主要在于主食、糖分热量过高。控制宝宝一天主食量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一步一脚印的过程,不可疾风暴雨般减少每天主食份量,否则,孩子将如鲠在喉也不易配合。专家建议可先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5-1/4,而后逐渐过渡到1/3。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减至原有主食量的1/3左右就不可以再减了,以防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2选择有益零食

  零食对宝宝控制体重会造成不少阻力。对于零食习惯难改掉的宝宝,要将平时常吃的糖、汽水、饼干、薯片、蜜饯等高热量的零食,更换成脱脂奶、益力多、坚果、花生、水果沙拉等有益食品。口渴时尽量选择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才是人体最健康、最经济的水分来源。

  3晚餐吃得少吃得早

  由于晚上人体消耗能量能力下降,晚餐热量过多的话尤其容易导致小儿肥胖。晚餐的热量要比早餐、午餐少,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是晚餐要吃得早,不要随意夜间加餐;二是先汤后饭,建议饭前先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或汤,而后再安排吃主食,这样有助于防止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多食入,起到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热量摄入的良好作用,对肥胖的干预具有实际效果。

  4调整饮食种类比例

  调整饮食种类比例指的是“一少二多”。一少是指要减少各种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如煎炸食物、奶油蛋糕、甜品与汽水等。二多指的是增加高蛋白和纤维丰富的食物。高蛋白食物有豆类、蛋、奶、鱼、瘦肉等,而纤维丰富的食物有新鲜水果与蔬菜。每日水果和蔬菜的供应量需达400-500克,尤其是新鲜蔬菜要多吃一些。

  5多运动

  少脂肪对于体重超标的宝宝来说,饮食调理加上适量运动才可以加快控制体重的节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爬山等都可以有效消耗宝宝体内过多的热量。由于胖宝宝自身的体重较大、心肺功能差,所以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不宜过高、过大。孩子锻炼的时候父母最好一起陪同,家长的积极参与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坚持性。

2婴儿肥胖怎么办

  1、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应固定喂养时间,最好每3-4小时喂一次奶。

  2、奶量以宝宝自己喝饱为准,一旦紧闭小嘴、把奶嘴往外顶或用手推奶瓶,就说明已经吃饱了,不可强迫喂食。

  3、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在两次奶之间给宝宝喂水。这样家长就不会错误地把“渴”的信号当成“饿”而让宝宝吃得太多。

  4、从出生时起就应培养宝宝喝白水的习惯,不要用糖水、果汁等替代白水,这种做法是很容易带来额外的热量摄入,使体重增加更快。

  5、一般8个月内宝宝夜间喂奶1-2次已足够,8个月以后,只要在睡前加一次奶就可以,多不需要夜间额外进食了。

  6、不要过早在奶中添加米粉等辅食,这不仅破坏了奶粉的营养配比,还会让宝宝因热量摄入超标而虚胖。

  7、如果宝贝已经超重,宝宝6个月内并不需要水果来补充维生素,更不要提供热量高的果汁了。

  8、婴儿可以进行被动操的训练,3月龄以后的婴儿进行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等主动运动,增加消耗,一般一日累积活动时间要求不少于30分钟。

  9、对于食欲旺盛的胖宝宝,增加饮水量以及蔬菜和豆类在辅食中的比例,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

  10、不要过多依赖于各种市售的罐装婴儿泥糊类食品,这类食物大多经过提纯且口感好,热量较高且消化吸收较快。

  11、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不过量进食甜食、冰淇淋、饮料、膨化休闲食品、油炸食品等。

3导致婴儿肥胖的主要原因

  1、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是引起肥胖的根本原因

  肥胖的孩子一般食欲特别好,吃得越多身体越胖;身体越胖,胰岛素抵抗现象就越严重。为了将血糖水平降下来,身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孩子也就越想吃东西,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将全天需要的总能量分成4~5份,以减轻胰腺的负担。有些孩子发胖的原因与进餐次数太少有关,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进餐时处于十分饥饿的状态,往往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要多,这种情况也应注意避免。

  2、吃饭速度过快容易引起肥胖

  正常情况下,进餐10~15分钟后大脑才能得到吃饭的信吃。如果吃饭速度太快,就会出现虽然已经吃饱,但是自己却没有感觉到的情况,结果不知不觉就会多吃。另外,进食太快,还会因为咀嚼不细致而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因此,要教育孩子吃饭细嚼慢咽,尽量将进餐时间延长至15分钟左右。同时,家长要将荤菜切成小块,教会孩子用筷子夹菜,而不是用勺子舀,以便减少每次的进餐量。对于不能配合控制进食量的孩子,家长可将孩子一餐的食物全部盛在分餐盘里,吃完盘子里的就不要指望吃其他东西了。

  3、饮料喝得太多也是城市儿童肥胖的原因

  一瓶500毫升的甜饮料所含能量与半两米饭或馒头等主食所提供的能量相当,而且碳酸饮料会加速骨质流失。饮料中的食物添加剂,特别是阿斯巴甜中的天门冬氨酸(非正常的游离状态)是刺激神经系统的毒素,可引起包括头痛、腹痛、视力障碍、抑郁、烦躁不安和长期疲劳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养成不贪恋饮料、口渴时喝白开水的好习惯。

  4、强迫孩子多吃也容易引起肥胖

  在进食量方面,只要孩子吃饱就行,不要硬性规定孩子每餐必须吃多少量。对于偏食、挑食的孩子,要主动给孩子灌输一些营养知识,使其了解平衡膳食的好处。

  提示:必要时可以去看专业营养医师,给出适合孩子需要的营养摄入指标和减肥食谱。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身体发育情况也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4婴儿肥胖的危害

  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血脂高

  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易患呼吸道疾病

  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膈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易诱发脂肪肝

  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

  智商低

  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性早熟

  肥胖儿童血睾酮含量(男性)及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女性)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5婴儿肥胖喂养的3个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喂养

  问:纯母乳是按需喂养,但会存在宝宝过度肥胖的问题吗?我看有好多纯母乳宝宝6个月以内体重都奔20斤以上了。如果会过度肥胖,是为什么?喂宝宝的次数过多导致?那又和按需哺乳矛盾了啊?

  A: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按需喂养是对的,按需喂养不一定会导致宝宝肥胖。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喂养会逐渐趋于规律,一般情况下,每次吃饱宝宝自己会停止进食,每隔3~4小时喂奶一次,这样就不会存在喂奶次数过多的情况。如果6个月以内的宝宝肥胖,也不需要刻意减少喂奶次数和量,注意不要过度喂养就行了。

  问:母乳喂养而又过度肥胖的孩子,能减肥吗?需要怎么减?老人都说奶膘不用减,说1岁以后自动瘦回去。可是奶膘一说科学吗?麻烦医生帮忙解答一下?

  A: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的肥胖宝宝,可以不用减少喂养的次数和奶量,吃饱即可。6个月时开始按要求添加辅食,要求家长掌握添加辅食的方法和原则,避免过度喂养,过量喂食,同时要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食习惯,训练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对肥胖小儿实施干预,不能过份关注体重的变化,而是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2.葡萄糖冲奶粉,影响吸收且会造成肥胖

  问:宝宝现在有1岁了,她喜欢喝奶粉,所以我把奶粉和葡萄糖混合一起给宝宝喝,但是这样会造成肥胖症吗?

  A:这种做法不科学。用葡萄糖水冲调奶粉会增加奶粉含糖比例,影响孩子吸收,进食过量糖分肯定会造成孩子肥胖。

  3.多吃“绿灯食品”,少吃“黄灯食品”,不吃“红灯食品”

  问:宝宝体重超标平时吃什么好?

  A:儿童肥胖饮食在原料上多选择“绿灯食品”,如瘦肉,鱼,蛋,奶,豆腐,豆浆,虾,肝,白菜,芹菜,萝卜,油菜,扁豆,菠菜,菜花,黄瓜,冬瓜,番茄,豆芽,蘑菇,蒜苗,韭黄,生菜,茄子,梨,苹果。

  少吃“黄灯食品”,如米饭,面条,馒头,大饼,玉米,馅类食物,香蕉,葡萄,橘子,西瓜。

  不吃“红灯食品”,如土豆,白薯,糖,巧克力,甜饮料,甜点心,快餐食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果仁,肥肉,黄油。

  胖乎乎的宝宝更招人喜爱,大家都喜欢去摸一摸、捏一捏,也都认为这样的宝宝更健康、更结实。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婴幼儿肥胖会带来许多健康方面的隐患,所以家长在喂养和护理方面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