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目录
1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法
器质性消化不良就是说由具体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如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都会引起消化不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关于治疗,当然只能从原发疾病下手,只有原发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消化不良的症状才会得到缓解。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在中医属于腹胀、胃痛、脘痞范畴,按病因主要分为四型。
1. 脾胃虚弱型:由各种损伤脾胃的原因引起,导致脾胃运纳无力,脾气不升;主要症状见不思饮食、胃胀、嗳气、口淡无味;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和胃化湿;
2. 肝气犯胃型:一般由精神抑郁、生气等不良情绪引起,主要症状以胃脘胀痛、纳呆嗳气、喜叹息、烦躁易怒、随患者情志因素而变化;治疗原则是疏肝理气,消食化滞;
3. 伤食型:一般由暴饮暴食、烟酒刺激引起,主要症状胃胀、嗳气,治疗原则是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4. 脾胃虚寒型:由于各种寒凉因素损伤中阳,引起腹部冷痛,食慾不振,遇寒则重;治宜温中散寒,健脾止痛。
2夏季如何对付功能性消化不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不能完全排除胃有轻度器质性病变),过去医生常将此病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近年来,我国消化内科学界倡导使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这一诊断用语,目的是求得名称统一和避免诊断混乱现象。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特点主要是: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隐痛(偶有剧痛)和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暖气(打嗝)、餐后腹胀和“出虚恭”(放屁)多等上消化道症状。但经临床检查(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肝胆胰B超等)并未发现胃和其他脏器有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病变轻微),即胃的主观症状多,客观检查阳性发现少或无。单一或多因素致发病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彻底弄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或其中一两种因素)有关:
胃运动功能障碍 胃的运动是指胃壁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活动,是胃对食物进行容纳、研磨、消化和传输的动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胃运动功能发生障碍,食物在胃内滞留,不能及时将其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必然导致消化不良。
胃十二指肠轻度炎症 据普查发现,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有1/3—l/2的人证实胃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约1/5的人有十二指肠炎。幽门螺杆鼠(HP)感染 在半数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黏膜中,可检出HP。有的患者饭后腹胀,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因为HP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胃黏膜上的尿素,进而形成氨与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腹胀症状。
精神因素 有研究表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数存在焦虑、抑郁、心
绪不宁和疑病症(特别是恐癌症);少数有失眠、精神紧张、说话夸张等神经症状,患者常把自己的病形容得非常严重,似乎后果不堪设想,致终日忧心忡忡。精神因素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及供血等,最终
导致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发生。
治疗:对症为主
对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采取综合性或针对性(针对某种发病因素)措施,主要包括:
胃动力药物的应用。
以下药物可供选用:吗丁晰,能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加大胃幽门口舒张直径,调节恢复胃肠道正常活动,使食物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因此对消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产生的症状十分有利。普瑞博思(又名西沙比利),其作用与吗丁啉相同,但效力要大3—4倍。普遍认为,此药是目前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首选药物。胃复安是一种较老的胃动力药,在无前述两药时,亦可应用此药。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
适用于本病HP阳性的患者。三联疗法是目前用于根治HP的常规治疗方法,用此法治疗两周,细菌清除率高达70%—90%。三联药物是指胶体次枸椽酸铋(德诺)加以下药物中的两种:阿莫西林(经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四环素、红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等。
3千万别忽视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很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腹胀、腹痛、暖气、纳差,甚至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但可分为两大类。凡是由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溃疡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属于器质性疾病的部分症状;而另一类则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国内某医院调查,FD占该院胃肠病专科门诊病人的多数以上。
FD并无特征性的症状,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上腹痛为常见病状,疼痛多无规律性,有的病人上腹痛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饥饿痛,进食后缓解,易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病。饱胀、暖气也为常见症状,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恶心、呕吐并不常见。相当多的FD病人同时伴有焦虑、失眠、抑郁、乏力、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易误诊为神经症或精神症。
FD多数起病较缓慢,症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连续发作。其病因与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上胃肠道动力障碍、胃肠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感觉过敏以及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有关,不少病人有饮食不当、饮酒以及精神创伤等诱发因素。
在医疗实践中必须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后,才能作出FD的诊断,以免将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漏诊。因此,必须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判断有无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吐血、黑便、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呈进行性加重者。有上述症状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找到病因。
FD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必须遵循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给予对症治疗。对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可给予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或(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以抑制胃酸分泌。对以上腹胀、暖气为主要症状者,可给予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疗效欠佳且伴有精神症状者,可试用多虑平、阿米替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
4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日常注意事项
1、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太饿时不宜一下子吃饱。胃肠道跟人是一样的,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如果少量多餐,就会导致胃肠道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不利于胃肠功能的调整。因此,三餐要定时定量,白天一般不提倡加点心,夜间必要时可以进食少量点心。频繁的进食会影响胃肠运动的正常节律,对症状的改善不一定有好处。
2、“没有最好的食谱,只有更适合的食物”,一般认为,有症状期间应,该避免牛奶和奶制品、豆浆等豆制品、太甜的食品、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饮食、以及经过发酵的面粉类食品(如馒头、蛋糕、饼干等,特别是南方的患者)、玉米、地瓜等, 某些水果(如苹果、生的香蕉等),这些食品有可能会诱发或者加重症状(如腹胀、嗳气、返酸、腹泻、肠鸣等)。民间传说的“牛奶养胃”、“茶油养胃”,并没有科学依据。
3、辣的食品还有争议,有研究认为红辣椒粉中的辣椒辣素可以阻断腹腔C型伤害感受神经纤维、降低消化不良症状的密度。因此,您如果从小就有吃辣椒的习惯,也并非一定要戒除,但是不宜吃得太辣。
4、应该强调戒烟、避免过度饮酒、减少咖啡和浓茶(特别是绿茶)的摄入。
5、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参加运动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5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胃病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年轻人中的胃病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在各种各样的胃病中,一种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病已经上升至年轻人胃病中的第一位。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病专家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不会引起胃部病变,但长期的腹痛、腹胀却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5岁年轻人急出消化不良
今年25岁的小李在保险公司工作,每月为了完成保险单销售额,吃无定时和熬夜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不仅如此,有时眼看快到月底了,可定额还没完成,小李就会着急万分,坐立不安,觉也睡不好。上个月,小李开始觉得每次吃完饭腹部都有胀鼓鼓的感觉,有时还会觉得恶心。开始的时候小李没有在意,以为只是一般的消化不良,于是买了一些增加胃动力的药来服食。吃了几天,小李的症状缓解了,可一停药,老毛病又再次找上门来。
工作压力导致消化不良
无奈之下小李来到医院求诊,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小李他的胃部没有问题,那小李的胃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呢?
焦虑也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病专家介绍,其实小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患上的都是一种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病。这种病的症状主要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反酸等,发病的诱因主要是胃动力失常、胃感知过敏。此外,这种胃病还与精神因素有关,很多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年轻人都容易患病。
专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有调查曾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5%,而每个人的一生中约有20%的机会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广州,二十年前患有此病的多为中年人,尤其是40岁左右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因为他们曾经历过动荡的年代,回城后找工作困难,近几年来又碰上下岗,而且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和社会压力都很大,所以很多人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
办公室白领应尤其注意胃健康
然而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却大大提早了,发病人群多数集中在25~35岁的年轻人中间,尤其是从事销售、金融、媒体等工作的年轻白领。中山一院和市一医院曾联合作过调查,在消化内科的门诊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数占了30%~50%,而当中约有8成都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