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留守儿童应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

我们了解到,手足口病是小孩经常会患有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那么大家知道,小孩手足口病的预防有哪些呢?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目录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留守儿童应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有哪些用药误区

1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1、及时隔离

  患儿尽量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1周。

  2、要多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避免患儿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4、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恶化,重点注意有无前面所说的危重病情出现。

  5、注意护理

  (1)口腔护理

  口腔的疱疹会使患儿疼痛,可服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促进恢复,也可喷西瓜霜喷剂清热解毒止痛,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2)皮疹护理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时可涂0.5%碘伏。若疱疹破溃的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局部可涂擦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

  (3)发热护理

  1.解开衣物

  儿童腋下温度量了温度要是发烧的话,这时可解开儿童领口、外层的衣物,或者换上轻薄的衣服,有利于儿童散热,儿童也会舒适一些,减少哭闹。

  2.多喂水

  得了手足口病的儿童处于发烧的情况下,体内水分容易流失较多,家长可时不时的给儿童喂食一些凉白开,补充体内水分。另外多饮水也能带走一些热量,调节体温,让儿童舒适一些,还能促进排尿,排出毒素。

  3.通风散热

  在手足口病宝宝发烧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房间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冷湿敷

  接着可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也可用毛巾包着冰块或者使用冰枕。特别是要冷敷额头,还可以保护大脑不被烧坏。

  5.贴退热贴

  儿童在发烧的情况下,还可使用退烧贴进行降温,一般家长给儿童贴一片退热贴粘在儿童的额头上即可起到降温的效果。

2留守儿童应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高发期是5-7月,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均可传染。但可防可治不可怕,关键在于预防。

  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多为重症

  年龄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体存在少、未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等,是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的主要原因。

  手足口病虽有出现于手、脚、口腔部位的皮疹、发热等症状,但千万不能认为手上起水泡就是手足口病。其实,儿童出疹性疾病还是比较多的,像麻疹、水痘、口炎都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轻症多,重症少,死亡更少,即使发病也不用恐惧。轻症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皮疹,皮疹为斑丘疹等,60%以上的孩子都会出现发烧,这种发烧可以在皮疹出现之前,也可能是同时出现。一般发烧3~5天就退了,疹子5天也会消失,通常7天内就能自愈,轻症不需住院,家长在家中护理即可。

  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早期识别重症患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呼吸等情况,是否出现高烧不退、频繁呕吐现象,这是重症的早期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肢体抖动或惊跳,甚至有时孩子在睡着时,突然出现惊跳而惊醒,这种情况要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传染本病。主要经粪便、口腔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在发病的第1周传染性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物品(如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农村留守儿童成为防治的薄弱群体

  王主任介绍,绝大部分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循环障碍,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而重症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危重时,出现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该病始发于每年春季,4-5月病例明显增多,5-7月发病形成高峰。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无人看管或只有老人照顾,成为手足口病防治的薄弱群体。个人预防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应注意家里的环境卫生,物品表面、用具、洁具、扫地和拖地的用具,进行消毒及冲洗。如果接触过患儿,可用消毒液消毒。家长在疾病高发季节应慎重带5岁以下的幼儿到超市、游乐场等人群密集处游玩,避免感染病毒。

  临床有反复、多次被不同病毒感染

  中医定论的重型病例如“毒热动风证”的症状为: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颤抖甚至昏迷等,采用解毒清热、熄风定惊疗法。

  基本方药为“羚羊钩藤汤加减”,成分: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安宫牛黄、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而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的症状为: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等,采用回阳救逆疗法。

  基本方药是“参附汤加味”,成分: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反复、被不同病毒多次感染,强调的是,只要孩子出现发热、出疹,就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幼儿园和学校每日应晨检,督促孩子正确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做好清洗消毒工作,注意保持教室、食堂干净清洁,教室、宿舍经常开窗通风;手足口病为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时,要立即采取送诊、轻症居家观察等措施,并及时上报疫情。

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1、消毒隔离: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直到热退、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ml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休息及饮食:患儿发病1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造成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皮疹的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5、发热的护理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4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与绝大多数传染病类似,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饮食传播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宝宝感染。

  2.飞沫传播

  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

  3.接触传播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还有宝宝过于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比如说幼儿园、培训班等等,老师和家长要格外注意。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的爆发在空间上没有什么特点,不存在地域性,而在时间上也是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夏秋交替的阶段更为频发。不过该病可能散发也可能爆发,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5手足口病有哪些用药误区

  手足口病有哪些用药误区?手足口病没有有效药物,绝大部分孩子也不需要治疗,轻症孩子都会自愈,重症孩子需要对症处理,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另外,如果有人给你推荐以下几种药物,声称能够治病,请一定坚决拒绝!

  首先,就是各种中药、中成药,比如蓝芩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开喉剑喷剂、百蕊颗粒、施保利通等,这些药物的功效根本就没有循证学依据,而且毒副作用不明,这里小编要重点谈一谈,施保利通这种披着洋马甲的草药,在国外,它不是在超市都能买到的普通保健品,而且明确规定4岁以下孩子不要使用,到了国内几乎成了老少皆宜包治百病的神药,要注意了,这种药根本不可能对于手足口病有任何的疗效。

  中成药注射液比如炎琥宁、喜炎平、热毒宁等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要用,这些药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疗效证据、同时也存在成分复杂,微粒过多等问题,注射后有害成分直接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致死,据药监局的报告显示,中药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占到了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2.6%。

  其次,就是各种抗生素,如果手足口病没有明确继发细菌感染,却给孩子吃抗生素,就是坑孩子,一定要拒绝滥用抗生素,第二,各种抗病毒药,虽然手足病是病毒感染,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致病病毒的特异性药物,这里我要重点谈谈利巴韦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只批准利巴韦林用于治疗生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慢性丙肝,其他病毒感染用利巴韦林,不仅无效而且有溶血性贫血的风险。

  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病素药阿昔洛韦,同样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药可以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这个药,请拒绝使用!

  最后,就是一些不能称之为药的东西,比如含有蟑螂提取物成分的康复新液或者传统的西瓜霜喷剂,使用这些东西,没有证据证明有用,这些不明不白的所谓的“药物”,坚决不要给孩子用!

  现在大家可以清楚的知道手足口病在治疗的时候,家长往往也会存在以上这些误区,其实孩子生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听信他人的建议买药给还吃,比较你我都不是医生,没有资格给孩子用药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