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儿童退烧药引发的风波经各大媒体报道后,在消费者及网络受众间引起了强烈反响。重重疑虑背后,广大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退烧药事件,不要盲目听信和传播负面消息;希望有关医药卫生部门尽快拿出具有公信力、性的调查鉴定结论,让消费者不再过度担心。
目录
1退烧药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退烧药有如下几类:
1.布洛芬
商品名: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
用法: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按体重一次5~10mg/kg,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优点:它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两种退热药,也是较为安全的退烧药。它的优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缺点: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影响凝血功能及转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而加重溃疡的报道。还有报道说它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副作用。所以一般多用于3岁以上高热的孩子。
布洛芬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属于较新的药物,在儿科退热方面比较安全、高效,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的解热镇痛。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强,对胃肠刺激作用小,对造血系统无影响,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
2.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商品名:泰诺林、百服宁、安佳热等
用法: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次,每4小时1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
优点: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对胃肠道基本没有刺激,对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没有影响,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对2岁以下的孩子,医生通常习惯用这种药物。而且它可与牛奶、果汁同服。
缺点:退烧虽然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控制退烧时间约为2~4小时。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可家庭常备。
3.尼美舒利(慎用)
商品名:瑞芝清
用法:儿童常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mg/天,分2~3次服用。
优点:根据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家们将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发现尼美舒利突出的优点是较少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因为它对肝损害的发生率比较低(约1/100万),所以,在临床中常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发热疼痛的治疗。
缺点:近年来全球已有多起与应用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报道。2002-2005年,西班牙、土耳其、爱尔兰等国家已将该药撤出市场。
4.赖氨匹林
商品名:来比林
用法: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儿童一天按体重10~25mg/kg,分2次给药。
优点: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为片剂、水溶液及混悬液(滴剂),没有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剂型,所以对于口服药物困难的孩子,医生也常选择这类药。
缺点:因为含有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有的会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所以16岁以下的儿童都应该谨慎使用,应用时应注意询问过敏史。
注意:这类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所以要防止过量用药,否则会引起肝脏损害。
5.柴胡注射液
中药柴胡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规格为每支2毫升,用量3岁以内小儿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岁每次一支。
6.安乃近
属于呲唑啉基类活性药物,规格有注射剂和片剂,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安乃近药效明显,但不良反应也屡见不鲜。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查看详情>>2儿童退烧药所引发的思考 如何给宝宝安全退烧
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报道类似新闻事件时,不能直观地看待退烧药风波。诚然,药店医院的过分逐利、家长用药的盲目无知,的确都应该为此负有责任。然而归结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毕竟这是个系统问题。
药品不同于食品,所谓“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药都有副作用,使用不当或者个体差异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任何药品都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部分媒体的过分炒作是利用了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心理,使大家误认为“三聚氰胺”又来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一种经过放大的恐惧。在关注用药安全的同时,如何更加慎重地给宝宝选择退烧药才是父母们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3发烧退烧药能不吃就不吃
退烧药很常用,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常见的。诸如药疹、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等,尤其是当久用或过量使用此类药物时,毒副作用更加显著。因此,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应该是能不吃就尽量不吃。家庭用药有原则
1.病因不明不用药
对病因不明的发热不能乱用退热药,尤其在发热初期时更不能乱用,以免因用药干扰了发热原有规律而引起误诊。
2.短期低烧免用药
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3.暴发高烧慎用药
当病人体温显著升高达40℃左右时,使用退烧药必须慎之又慎,对此类病人必须减少每次药量、谨慎用药。
4.小儿发烧早诊治
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5.服药期间多饮水
所有退烧药都会引起病人出汗,这是增加人体散热、使体温降低的表现之一,这一过程往往会消耗病人较多的能量、水和水溶性维生素,故而发烧病人在使用退烧药期间宜多饮水,尤其应多饮糖水,同时可口服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这均有利于病人机体功能的康复。未用退烧药的发烧病人,也应多饮水和补充水溶性维生素,以帮助机体通过自身调节而降低体温。
6.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对一些40℃以上高烧持续不退的病人,在使用退烧药的同时,可辅以物理方法降温,以防病势进一步恶化而致病人抽筋或昏迷。具体方法为:用不透水的塑料袋或暖水袋灌入冰水或冷水,将其分别安置在病人的头颈下及腋窝、大腿跟部、胸口等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条件许可时还可配用稀释酒精液作全身擦浴,以加速体内散热,控制病情发展
4退烧药有哪些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有些退烧药存在一定的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
由于退热针剂副作用较多,因此婴幼儿应首选口服退热药物,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美林)。由于这些药物都配制为水果口味,易于为婴幼儿接受。而退热药物的服用也有讲究,以前多为体温超过38.5℃时服用,而现在的观点认为:为了发挥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每日服用4次(即每隔4~6 小时服用1次)更加合理,同时孩子的体温也控制得更趋于平稳。
宝宝发烧其实首推物理降温。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给他枕冰袋、洗温水澡、擦擦酒精,还要尽量多喝水。晚上,父母精力不够,就要使用药物降温。如果孩子有高热惊厥史,则要尽早用药。
查看详情>>5发烧多少度吃退烧药
儿童成长过程,发烧是频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小儿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医生建议:患儿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发烧38.5°C以上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孩子发烧了,家里没有儿童专用的退烧药,一些家长就会将成人的退烧药减半给孩子吃。如果孩子发烧最好吃针对儿童的退烧药,孩子用药应严格按科学方法计算。因每个儿童的身高、体重不相同,一般成人药上注明的“儿童减半”,或“1至2岁儿童食用1/6”之类的计量方法都不准确,服用后易耽误病情,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如果孩子服用成人退烧药,容易浑身出汗,出现虚脱症状。